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左手持书,右手持图,才是刘子超《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一个初级地图爱好者(勉强算是吧,嘻嘻)来说,这本《失落的卫星》固然好看,但没有地图在手,就像是悬浮在空中一样没有方向感,总想回到大地,才觉得踏实,才觉得心里不慌。于是,第一遍书看完,带着意犹未尽的兴趣,我试图在地图上重温这趟中亚之旅。
吉尔吉斯国土面积199951平方公里,大致与陕西省面积相当。截至2019年3月,常住人口登记数量为640万人,大致与昆明市人口相当。2018年GDP80.93亿美元,大致与同时期拉萨的经济总量相当。
吉尔吉斯在汉朝、唐朝和清朝时都曾属于中国领土,直到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边记》割让新疆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就包括原来的中国领土,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土地,之后很快被沙俄吞并。在1936年正式加入苏联。1991年独立。
吉尔吉斯的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0%,而且4000米以上高海拔的山体就占到了近一半。
关于比什凯克和奥什的另一个区别是,”比什凯克居民是吉尔吉斯人,周围是典型的游牧文明带;奥什历来是乌兹别克人的天下,属于农业文明带”。长此下来,两个城市之间隔阂逐渐加深,沟通渐少。另外,吉尔吉斯目前的铁路也是互不相连的两部分,北部以比什凯克为中心,南部以奥什为中心。 隔山相望的两座城市,即使同在一国,也显得远不可及。
塔姆加之后,作者回到比什凯克,拼车前往奥什。奥什是吉尔吉斯斯坦南部主要城市,位于费尔干纳山谷地带(约为下图红色区域;奥什位于山谷东侧)。
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长约300公里,宽约70公里,面积22,000 km2,海拔在300至1000米之间。总人口数达1400万,人口密度636人/km2。汉朝时的大宛国位于此处。盆地内的河道纵横,本来这里农业非常发达,使这个地区的人口占整个中亚的四分之一。然而由于地球气温在2010年代后期大幅上升,严重影响当地农业,更造成这个多民族地区的严重民族冲突。 ——本段内容摘自维基百科
塔吉克斯坦,面积143100平方公里,是中亚最小且最穷的国家。塔吉克斯坦共有86个民族,人口约910万,其中塔吉克族占80%,乌兹别克族占15.3%,俄罗斯族占1%。塔吉克语为其国语,俄语为通用语。
塔吉克斯坦素有“山地之国”的称号,山区占总面积的93%。一半以上的地区海拔高于3000米,只有不足7%的可耕地。帕米尔高原的伊斯梅尔·索莫尼峰是全国最高点,海拔7495米。
塔吉克斯坦曾经在1924-1929年间以境内共和国的形式属于乌兹别克,到1929年底以塔吉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单独加入苏联;但是在苏联解体、国家独立时,塔吉克斯坦最重要的两大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被划分给乌兹别克,只有苦盏留在了塔吉克。到目前为止,塔吉克人民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国民意识,书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撕裂感:“生活在希萨尔山区的塔吉克人并不了解居住在苦盏的塔吉克人。泽拉夫善山谷的塔吉克人对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一点也不熟悉。”
乌兹别克斯坦国土总面积约为44.74万平方公里,比甘肃省面积略小。但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019年初的报告中显示其全国人口数量达到3325万,大约占了中亚地区一半的人口。
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平原低地占全部面积的80%,大部分位于西北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 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棉花是乌兹比克斯坦重要的经济作物,乌历来有“白金之国”的称号。据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19/20年度全球棉花预期产量前七的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美国、巴西、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占全球棉花产量的86%。 同时,乌兹别克也是全球黄金生产大国。
作者从努库斯去往咸海,逐渐离开公路,靠着当地人的三菱越野车深入海边。具体的位置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一些关于咸海的资料中了解这个地区。
咸海曾以68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名列世界第四大湖,但1960年代以后,由于前苏联引水灌溉的河道改道工程,导致咸海的面积不断地萎缩。至2007年,咸海的面积已萎缩至原面积的10%,并分裂为四个湖。(维基百科)
下图是从GOOGLE EARTH中截取的5张水域面积变化图,其中黄线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国境线。
作者的土库曼斯坦之行因为签证原因根本没有机会开始,不得已又一次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几个城市间辗转:从塔什干到努库斯,再很快回到塔什干,之后回到中国。但是此次在塔什干,作者去到了一个叫做金炳华的朝鲜族村子。虽然在地图上找到了这个村子,但是没有其他更多资料,因此也就无从展开了。
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27300平方公里,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世界第九大国。哈萨克斯坦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哈萨克斯坦经济在中亚居主导地位,2018年全国GDP总量1447.02亿美元,占中亚区域生产总值的60%,以石油、天然气工业为主,另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截至2019年1月,哈萨克斯坦人口总数1839.57万。但是由于国土面积大,哈国仍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仅7人(作为对比,我国平均人口密度 144.3人/平方公里,2017年数据,百度百科)。哈萨克斯坦国内约有140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65.5%,俄罗斯族占21.4% 。哈萨克斯坦在文化上也是中亚蒙古文化圈大国。
1997年,哈萨克斯坦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后来为了纪念总统功绩,将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
哈萨克斯坦以平原为主,仅东南方向与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有少量山体,全境最高峰4979米,位于天山北麓、外伊犁山的塔尔加尔峰。
从突厥斯坦回到阿拉木图,作者很快又踏上了去往塞米伊的火车,此行目的是为了去核试验场。火车途中经过了一个朝鲜族城镇的火车站。
关于中亚地区的放射性污染以及生化污染,可以参考下图。哈萨克斯坦境内一共四处核试验场,作者在书中去到的只是东部的一个,另外三个都在西部。这些灾难性的遗留,以及整个苏联时期频繁发生的饥荒、流放、游牧民族被强制定居、大规模的朝鲜族移民等等,不禁让人感叹,中亚,对于苏联来讲,真是个巨大的“工具地区”而已。帝国消散之后,这些“遗产”却得经过上百年的代谢才能恢复。真灾难矣!
从塞米伊再次回到阿拉木图,作者进行了一次山地自然之旅:天山、七河之地以及阿尔金-埃姆尔国家公园。
七河地区,指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伊犁河、卡拉塔尔河、哈萨克阿克苏河、列普瑟河、阿亚古斯河及现在已经消失的 Baskan河和Sarkand河)所在流域,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南、中亚河中以东,以伊塞克湖及楚河为中心的周边地区。 该地前后历经了七次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包括古月氏、古乌孙、北匈奴、葛逻禄、回鹘、契丹及瓦剌蒙古人。
至此,作者的中亚之行全部结束。如此云旅行一番,亦是收获多多,哈哈,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