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称全红婵不在身边自己责任大
从责任的角度看,陈芋汐将全红婵的缺席视为自己扛起更大责任的动力。这反映出她对团队荣誉的高度责任感。在体育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肩负着特定责任,当核心成员因各种原因无法参赛时,其他成员主动承担责任,是维护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陈芋汐的言行,为年轻运动员树立了榜样,展示了何为真正的团队精神。
然而,也有人可能认为,陈芋汐将责任过多归结于全红婵的缺席,有失客观。毕竟,比赛结果更多取决于自身实力和临场发挥。但这种观点忽略了竞技体育的复杂性和团队性。在双人项目中,搭档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至关重要。全红婵的缺席,意味着陈芋汐需要重新适应新搭档,这无疑增加了比赛难度和不确定性。而且,全红婵作为顶尖选手,其存在本身对对手就是一种威慑,她的缺席可能改变对手的策略和心理,间接影响陈芋汐的比赛环境。
全红婵与陈芋汐在跳台上的每一次较量,都堪称“神仙打架”。在2023年福冈游泳世锦赛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中,陈芋汐五跳近乎完美,以457.85分的成绩摘得桂冠,创下个人生涯最高得分,完成世锦赛三连冠的壮举。而全红婵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虽最终惜败,但她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令人动容。这场比赛,两人将跳水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跳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分差始终微妙,竞争之激烈远超想象。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凭借总分425.60分蝉联冠军,刷新纪录,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陈芋汐则以4.9分之差摘得银牌。比赛中,陈芋汐始终紧追不舍,第三轮后将分差缩小到1.6分,悬念一直保留到最后一刻。全红婵在最后一跳中顶住压力,以近乎完美的表现锁定胜局。这场对决,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两人都展现出了顶尖运动员的风采。然而,她们的竞争并非你死我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动力。陈芋汐曾说:“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确实是幸运的,因为450分一直是女台运动员的一个坎,很多人其实都达不到这个分数,如果说没有她的话,可能我的运动生涯并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全红婵也表示:“我跟陈芋汐之间是很良性的竞争关系。”正是这种良性的竞争,让她们不断突破自我,在赛场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佳绩。
除了在单人项目上的激烈竞争,全红婵与陈芋汐在双人项目上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自成为双人搭档以来,她们在国际大赛中从未让女子双人十米跳台的金牌旁落。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决赛中,她们以完美的配合再现“水花消失术”,凭借359.10分的高分斩获金牌,为中国队实现了该项目奥运七连冠。双人跳水对运动员之间的默契和同步性要求极高,全红婵与陈芋汐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她们长时间的磨合和相互信任。陈芋汐曾说:“她是往下迁就我,更多的是我需要去往上面够。我期望自己能,比如说我蹬得跟她一样高,翻得跟她一样快,动作跟她一样漂亮。就是野心,不服输的劲儿一直在心里憋着。”而全红婵也表示,有陈芋汐在旁边自己会很安心。她们在训练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逐渐形成了心有灵犀的默契。
在赛场之外,全红婵与陈芋汐是亲密无间的好姐妹。她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在一次品牌直播活动中,陈芋汐突然凑到全红婵耳边说:“我腰好疼,感觉想吐。”全红婵二话不说,立即跟主持人“交涉”,坚决要求为陈芋汐安排座位。这一小小的举动,充分展现了她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的关心。去年杭州亚运会时,陈芋汐在夺冠机会较大的情况下未能夺冠,赛后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全红婵见状,俯下身温柔地拍了拍陈芋汐,给了她及时的安慰。还有一次公开采访中,全红婵正在回答记者提问,见陈芋汐走过来,立刻“转移战场”,笑着对陈芋汐说:“你来了,你就承担下了所有。”然后躲在了陈芋汐身边,这一幕让现场的记者和观众都忍俊不禁,也让人感受到了她们之间轻松愉快的相处模式。
全红婵与陈芋汐,她们是赛场上的对手,更是彼此成长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她们是双人项目中的搭档,是默契十足的黄金组合;她们是生活中的好姐妹,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竞技体育的精神,也展现了真挚的友谊。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对跳台之上的双子星、情谊深长的姐妹花,将继续书写属于她们的辉煌篇章,为中国跳水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