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奥运会上,陈梦4比2击败孙颖莎拿下女单金牌,本来这是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却没想到一句“属于我的时代到来了成了争议导火索,接下来三年她几乎每天都在被网暴,你说巧不巧,冠军等来的不是掌声,而是口水战。
先说那场比赛,东京的乒乓球馆里气氛紧张,陈梦当时已经拿过世界杯和总决赛冠军,就差奥运单打和世乒赛金牌,换句话说,这场对她就是“成大满贯还是差一步的关键战,她面对的孙颖莎是当时气势正盛的小将,打法快又狠,外界普遍看好莎莎能冲一冲,但最后陈梦凭借经验和稳定性顶住压力,打出了4比2的比分,这场硬仗没什么水分。
问题来了,为什么正常的一句宣言会引发那么大反弹呢,一方面是那句“我的时代被部分人解读成狂妄,另一方面是孙颖莎粉丝群体庞大,他们习惯用饭圈逻辑看待赛场,把竞技体育的胜负解读成人情世故,甚至有人说莎莎三线作战太累,陈梦赢得“不体面,还有人硬套“让球这种阴谋论,这些话听起来更像是饭圈对喷,而不是懂球的分析。
我们把镜头拉回到赛场,乒乓球国家队内部,本来就是彼此竞争又彼此成就的关系,从张继科对马龙,从樊振东对马龙,谁不研究对手打法呢,研究队友打法就是常规操作,不然教练组干嘛要有录像分析小组,所以说陈梦和教练针对性布置战术,不是阴谋,是职业体育的基本功。
再看所谓“让球说法,拜托,奥运赛场哪有这种操作,假如东京是“让的,那巴黎陈梦又赢莎莎,难道还能再让一次吗,真要这样,那就是暗指莎莎打假球,这逻辑根本站不住脚,竞技体育讲究的是成绩和实力,赛场上没有友情牌,只有硬碰硬。
除了场上争议,还有更离谱的传言,那就是所谓的“陈梦和王楚钦恋爱,几年里各种模糊照片、同款物品、甚至“领证同居的八卦满天飞,可硬证据一个都没有,这类传闻完全是捕风捉影,却足以让王楚钦粉丝怒火中烧,铺天盖地地给陈梦扣上“炒作“高攀的帽子,这种无妄之灾,让她一度不敢更新社交账号,甚至减少公开露面,这已经不是正常的体育讨论,而是彻头彻尾的网络暴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粉丝对喷不断,但陈梦和孙颖莎本人关系并没受到影响,两人赛场上是劲敌,场下依然是互相理解的队友,毕竟她们更懂彼此一路走来的辛苦,这也是很多吃瓜网友忽略的一点,真正的当事人往往比粉丝冷静。
回到陈梦本人,她从5岁练球,13岁进国家队,24岁登顶世界第一,东京夺冠后又在巴黎卫冕奥运金牌,虽然差一个世乒赛女单冠军才算完整大满贯,但对她来说已经无憾,经历过三年网暴,她也终于在公开场合澄清了所谓“领证的假新闻,总算松了口气。
所以说,陈梦到底冤不冤,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冤,她打球靠的是实力,赛场上该赢就赢,该输就输,一句兴奋的话被无限放大,几条空穴来风的绯闻被当真,结果就是三年被迫背锅,这样的舆论环境,不仅伤人,更不利于整个中国乒乓球队的氛围。
总结一句,竞技体育终究是看结果的,东京和巴黎两枚奥运金牌已经说明一切,至于所谓的“狂妄也好,“恋爱也罢,都是外界的噪音,真正懂球的人该看清的是,她就是那个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把球打回去的冠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