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大满贯女单决赛圆满落幕,王曼昱以4-2战胜了她的老对手孙颖莎,不仅成功摘得女单冠军,还与蒯曼搭档赢得了女双冠军,成为赛事的“双冠王”。然而,赛后引发最大讨论的并不是她手中的奖杯,而是官媒发表的一篇锐评。
这篇看似简单的评论中,尽管没有直接提及陈梦,但却通过巧妙的言辞,似乎为陈梦解了气。细读之后,你会发现,虽然官媒的文字没有指名道姓,但其实它是在回应一些关于陈梦和王曼昱之间的争议,并通过这种方式为她们争取了公正。
决赛一开始,比赛气氛紧张,孙颖莎延续了她一贯的快速进攻风格,前三板连续抢攻,第一局她就以11-8轻松拿下,第二局甚至一度领先4分。王曼昱则显得有些慢热,开局的反手攻击屡次被孙颖莎化解。但从第三局开始,王曼昱逐渐调整了状态,不再与孙颖莎硬碰硬,而是改变策略,故意放慢节奏,通过接发球抢攻和变线战术扰乱了孙颖莎的节奏,渐渐占据了上风。
最关键的第五局,王曼昱在5-9落后的情况下连追6分,凭借一记精妙的反手直线得分成功反超,完全扭转了比赛的局势,最终以4-2赢得比赛。当她在夺冠后向上举拳的那一瞬间,所有的努力与艰辛都显现无疑。要知道,她的“男性化打法”极需强大的体力支持,而她此时正在带着腰伤比赛。
更令人敬佩的是,就在女单决赛前一天,她和蒯曼还参加了女双决赛并成功获胜,连续作战的体力消耗加上腰伤的困扰,并未阻止她赢得双冠荣耀。
但很少有人知道,王曼昱的成功背后其实充满了孤独与挑战。自从2023年她与主管教练肖战分道扬镳后,她便没有了稳定的教练团队,战术指导和训练安排都显得零散。与其他主力选手不同,她只能靠自己分析录像,临时和团队沟通战术。在巴黎奥运会后,她的情况更加艰难,重庆冠军赛上因腰伤退赛,她被一些人误解为“怕输”。而在多哈世乒赛,她带伤参赛拿到“双冠”,却有人认为“对手太弱”。最让她感到委屈的是,去年她夺冠后,在一次采访中竟然被一些粉丝闯入并辱骂,甚至打断了她的发言。然而,她从未为自己辩解过。
退赛时,她只是说:“我想养好伤再好好打”,面对质疑,她默默地加练;甚至在备考清华大学研究生时,也是在紧张的训练间隙挤出时间学习。她的父亲曾是卖肉夹馍的小贩,为了支持她打球,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准备食材。正是这份来自家庭的支持,让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放弃对乒乓球的热爱。
而在王曼昱夺冠的第二天,官媒却以一种别具深意的方式,发表评论为她们这些默默努力的运动员们发声。官媒称:“王曼昱力克孙颖莎夺冠,少了嘈杂音,才是比赛本来的模样。”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讨论比赛的氛围,实则深刻批评了赛场上日益严重的“饭圈文化”,并在无形中为王曼昱与陈梦发声,指出运动员的努力应当被尊重,而不是被粉丝的喧嚣所掩盖。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的亚洲杯女单决赛上,王曼昱4-0战胜孙颖莎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祝福,反而遭遇了极端粉丝的攻击,甚至在她接受采访时,也有人言辞恶劣地攻击她。而陈梦则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冠后,遭遇了同样的“饭圈暴力”,她不仅被批“年龄大了该退役”,还被恶意调侃伤病,甚至家人的社交账号也成为了攻击的目标。
然而,这次王曼昱的胜利并没有带来这种负面情绪,赛场上没有粉丝互撕,采访时也没有打断。官媒的评价实际上是在对比两种不同的情境,它不仅肯定了比赛中的“纯粹”,还批评了那些伤害运动员的“嘈杂音”。
王曼昱的双冠奖杯,是对她“坚持”的最好回报。没有固定教练,她靠自己摸索战术;面对质疑,她用成绩回应;带伤参赛,她依然奋力拼搏。官媒的锐评像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不要让饭圈文化污染赛场。体育最美的样子,从来不是粉丝之间的互撕,而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全力以赴,观众为每一份努力喝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尊重运动员,体现体育精神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