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内,王曼昱两次被人民日报点名,终于有人明白了吴敬平的话乒乓球训练

2025年第44周,国际乒联公布了女子单打排名,王曼昱位列第二。

在十月底,人民日报两次提到了王曼昱的名字。曾经以替补身份参加奥运会的王曼昱,已经证明了自己在乒乓球领域的实力。王曼昱和队友在巴黎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子团体金牌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为了让记者采访到她,记者特意选择了王曼昱没有训练的那一天。然而,当记者到达球场时,却发现王曼昱早已开始训练,场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训练结束后,记者问她为何要加练,王曼昱回答说,这是为了保持球感。她认为,这种训练不能随便停下来,每天都需要拿着球拍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否则她对球的感觉就会变得生疏。

回顾东京奥运会,王曼昱当时是以替补身份随队出征。由于队友受伤,王曼昱获得了上场机会,并最终帮助中国队获得了女团金牌,成为首位以P卡身份登上奥运奖台的选手。到了巴黎奥运会,王曼昱表示自己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与经历,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如果有比赛失利,她会抽时间看回放,分析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通常运动员都不太愿意观看自己输掉的比赛回放,但王曼昱并不回避,她会细致分析自己的表现,寻找提高的空间。

很多网友认为,王曼昱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令人惊艳,仿佛是“横空出世”。但实际上,王曼昱早在2018年就以19岁的年轻身份,获得了雅加达亚运会的女单金牌。一直以来,她都在踏实地磨练自己,从不懈怠,不会错过任何一次训练。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努力,造就了她今天稳定的球感。

2023年10月,王曼昱在WTT中国大满贯赛上表现亮眼,与蒯曼搭档夺得了女双冠军,这一成绩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名祝贺。接下来,王曼昱在女单决赛中上演了一场大逆转,以4比2的成绩夺得了冠军。面对这个成绩,王曼昱早有心理准备。在巴黎奥运会时,她曾表示,乒乓球已经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与小时候的想法截然不同。五岁时,王曼昱就立下了明确的目标,每天都要练多少个球,达到什么水平就算是进步。成为奥运冠军后,大家开始关注她是否能继续夺冠,但王曼昱更多的是专注于如何保持对乒乓球的热爱。

对于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或解压方式,王曼昱坦言自己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这些,二十多年来,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乒乓球上。她的情绪也是随着比赛的输赢而变化。近年来,王曼昱开始尝试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日常,骑自行车去感受大自然,偶尔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例如西红柿炒鸡蛋,也做得很有样子。通过这些方式,王曼昱希望能在乒乓球之外,找到一些生活的支点,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王曼昱认为,乒乓球应当是她热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比赛的胜负。通过接触乒乓球以外的生活,她发现自己能更好地保持对乒乓球的热情。25岁时,王曼昱回忆自己第一次进入国家队的情形,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对于她来说,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在她小时候,家里经济并不富裕,父亲靠着卖肉夹馍的小生意来维持家计,而她的乒乓球训练也是靠父亲一手安排的。当时,邻里的人对她的训练并不看好,认为她不务正业,但王曼昱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直到王曼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到家时,邻居们纷纷要求与她合影。对王曼昱来说,外界的评价从来没有干扰过她的步伐。她从小就收到过很多正面的反馈,人们都夸她有天赋、进步快。在一步步走进省队,最终进入国家队的过程中,王曼昱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她记得第一次走进体育总局的大门时,那种内心的激动和兴奋,虽然初到新环境时会有些紧张,但当看到熟悉的队友,心里的不安也随之消散。进入国家队后,王曼昱对乒乓球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外界对王曼昱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她的比赛成绩和输赢上,但对于她来说,每一次的挫折与成功,都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和收获。刚刚26岁的王曼昱,在乒乓球的赛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球迷,大家都在期待她今后会有更多的收获。而不管未来如何,王曼昱一路走来,从未辜负过自己和他人,因为她一直在努力前行。

THE END
0.“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无限感慨:“从许海峰拿到第一块奥运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到现在我们拿到了300多枚夏季奥运会金牌。” 与此同时,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冰强雪弱”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巩固优势,再上新台阶”“奋起追赶,恶补短板”。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石景山首钢园区,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看望正在备战的运jvzquC41n|xc0udu0ipo7hp1rge1ltpvgtu1;5473702B4eqpzfp}d432;96;: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