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乒的那段经历,很多球迷都会回忆到2017年T2亚太乒乓球联赛第二轮的那次比赛。那一年,王曼昱18岁,王楚钦17岁,孙颖莎才16岁,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们,被国家队派往新加坡参赛。更特别的是,这次比赛他们没有教练随行,也没有领队陪伴,而是三人独立完成所有事务。从国内启程,到达新加坡机场,再到赛场报到,一切都是靠自己去解决。王曼昱负责护照和行程单,王楚钦扛着沉重的器材箱四处打听路线,孙颖莎则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找吃的,甚至要自己换汇去买餐点,比如在快餐店里点汉堡。对于一群尚未成年的小将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比赛正式开始后,三人被分配到不同的队伍。王曼昱进入了由瑞典名将佩尔森带领的队伍,王楚钦和孙颖莎则加入了江嘉良的队伍。T2联赛的赛制非常独特,每局先到11分,若打入决胜局,则采取先到5分的“杀戮区”模式,极富观赏性和紧张感。王曼昱首场就以5比0横扫萨马拉,展现了强大的冲击力。第二场面对老将冯天薇,她在先胜一局的情况下连丢两局,但最终凭借韧性追回,决胜局以5比3锁定胜利。王楚钦则起伏更大,先是1比4输给户上隼辅,但随即以4比1战胜水谷隼,又以3比2击败波尔,可惜在面对张本智和时1比4告负。孙颖莎则在对阵波塔时展现了强大的反击能力,先输一局后连下三局,最后在“杀戮区”中5比2拿下胜利。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王曼昱和孙颖莎在比赛中还曾直接交锋,最终王曼昱以3比2险胜。虽然三人并未带回大奖,但这种“无大人监管”的经历让他们学会了独立处理问题,也初步适应了国际赛场的节奏与氛围。
彼时的国乒正处在新老交替的阶段,主力老将们忙于备战更重要的大赛,因此这些年轻小将就成了前线代表。T2联赛作为新兴赛事,吸引了众多国际高手参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磨炼平台。比赛地点设在松林制片厂,场地布置专业,但对三人来说,一切仍然需要自己去适应和解决。回国后,他们很快重返国家队的日常训练。王曼昱在2017年底的世青赛上收获混双冠军,孙颖莎和王楚钦也逐渐在国际公开赛上崭露头角。到了2018年,他们更是收获颇丰:王曼昱在匈牙利公开赛女单封后,击败陈梦,并参加世锦赛团体赛夺金;孙颖莎在青奥会包揽女单和混双金牌,王楚钦也同样在男单和混双称王。
随着时间推移,这三位小将逐渐成长为国乒的中坚力量。2019年,王曼昱和孙颖莎搭档拿下世锦赛女双冠军,孙颖莎在世界杯团体赛决赛中逆转伊藤美诚,为国乒战胜日本立下大功;王楚钦则和马龙合作,赢得世锦赛男双冠军。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国际比赛减少,但他们依然保持状态:王曼昱和孙颖莎分别在WTT澳门赛中4比0横扫夺冠,王楚钦也在全锦赛中与王曼昱配合拿下混双金牌。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三人的名字被更多人铭记。王曼昱因刘诗雯退赛顶替上场,帮助女团3比0击败日本夺金;孙颖莎斩获女单银牌,女团金牌;王楚钦虽未在奥运登场,但在世锦赛与孙颖莎搭档夺下混双金牌。随后几年,他们的成绩一路飙升:2022年新加坡大满贯、2023年德班世锦赛,再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他们几乎横扫了所有项目,世界排名也稳居前列。
回望2017年的T2联赛,那次没有教练随行的“独立出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重要节点。正是那种自己处理琐事、在陌生赛场上摸索前行的经历,让他们更快地成熟起来。成绩或许并非一开始就耀眼,但累积的经验却为日后的大赛胜利埋下伏笔。从青少年赛场到国家队主力,再到世界冠军,他们一步步走来,用实力证明了国乒新一代已经成功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