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已敲定,年却选在冷门地点比赛场馆

这几年奥运会,让不少人心里都觉得挺杂乱的,一方面会回忆起北京、伦敦那些“全民欢庆”的精彩时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这些赛事中的一些“尴尬点”被网友刷屏的现象。

不管这些争论怎么多,四年一次的比赛还是得按计划举行。

有点不一样的是,这次奥运会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

虽说距离巴黎奥运会才刚过去一年,但2028年和2032年的主办地点早已敲定了。

尤其是2032年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真的是挺偏的,算得上挺冷门的地方。

2028奥运举办地

到2028年,又会回到那个“老牌体娱工业基地”洛杉矶,开幕式会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和英格尔伍德的“2028体育场”一起搞。

说到2028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它在赛程安排上也搞出了新花样。

田径项目提早在第一周展开,游泳比赛挪到第二周进行,而马拉松还照旧安排在最后一刻压轴登场。

这样安排一前一后,既能满足转播“黄金时段”的收视热情,也尽量分散人流,平衡城市的交通压力。

好多团队项目的金铜牌比赛都安排在同一天,那个日子肯定得成为社交媒体最火热、最忙碌的一天。

不过说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亮点可不只是比赛场上的那些事儿。

洛杉矶手中最有底气的筹码,不在于搞一堆新建场馆,而是把成熟的文化体育娱乐产业体系当成动力源。

这座城曾经分别举办过1932年和1984年的奥运会,商业运作和市场化方面的积累相当丰富。

这次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不乱摊”的原则,能用旧的不新,能借用不用新建,把“奥运只是峰谷中的峰值”的说法尽量讲得贴切一些。

说到经济方面,洛杉矶一向算盘打得很清楚,通过成熟的赞助、转播、演出和旅游产业,把“波峰”合理消化掉,避免比赛结束后变成“白象”。

总结洛杉矶2028的关键词,便是:排片更巧妙、场馆更节制、商业更成熟、体验更电影。

这不是重金属那种炸场感,而是“好莱坞式”的场景布局和叙事节奏:更擅长讲故事,也更懂得算计。

除去2028年奥运会的比赛场地已经敲定,2032年的场馆安排也早就安排妥当了。

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一结束,奥运火炬就传到一个比较“低调”的地方——布里斯班。

一热一冷,简直就像现在全球体育圈的真切模样。

2032奥运场地,布里斯班

不少人谈到布里斯班,第一反应往往是:“哎呀,在哪儿啊?”

有人还会纳闷,为什么把奥运会安排在这么个鲜有人知的地方。

虽然布里斯班没有北京、东京、巴黎那么“火爆”的知名度,但它怎么就能拿下2032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呢?

这主要和国际奥委会调整申办奥运的规则有很大关系。

从2019年开始,国际奥委会不再采用那种“七年前最后比拼”的老办法,而是改用了由“举办城市委员会”持续评估,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

这其实就是在说明,少了那些为了申办奥运会而耗费大量金钱的激烈角逐,转而去挑选“最符合要求的方案”,更务实一些。

在这样的格局里,布里斯班作为昆士兰州的中心城市,凭借“已建成可用、气候温和、政府支持、遗产明确”等优势脱颖而出。

布里斯班提出的方案不是走“市中心全面挖掘”这条路,而是采取“州域联动”的策略。

布里斯班作为主场,黄金海岸、阳光海岸、凯恩斯还有汤斯维尔这些地方,分担着项目发展和游客流动的任务。

交通方面,M1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以及地铁走廊同步推进,场馆建设则采取“全面改造加少量新建”的策略。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村会变成保障房或者商住区,免得赛后变成一片废墟。

说起来,布里斯班还特别强调要留下“遗产”。

昆士兰州把“2032”当做一个推动二十年城市和社区升级的核心动力,比如在社区建体育设施、改善公共交通网络、打造联动的旅游品牌和赛事IP,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升级计划。

那份“共迎2032”的规划,简单点说就是靠奥运来推动响应式管理,把投资变成持续带来的长期收益。

对观众来说,那个“冷门”的布里斯班,其实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低调”,少点那种盛大的排场,多点理智的核算和衡量;少点“今天的热闹”,多点“十年的实用”。

有人猜,之所以把2032年奥运会安排在布里斯班,或许是因为别的国家都不太想再接着办奥运了。

这事看起来也说明了,申办奥运会不像以前一样那么受青睐了。

为什么“奥运越来越难嫁”?

跟奥运会比起来,好像办世界杯更合大家心意,这可不是啥抱怨,纯粹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账单而已。

再加上安保、环保、交通还有社区沟通这些看不见的开销,导致群众投票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了。

对于奥运来说,项目越多反而可能变成“注意力分散”,越是包罗万象,就越容易“啥都想抓点儿”。

相比一场轰轰烈烈的表演,许多地方更偏爱搞一份“质量上乘、压力小、留得住”的长远投入。

申奥从“拼排场”变成“讲方案”,这也就难怪布里斯班这类“冷门”方案能赢,因为它把风险和利润讲得明明白白。

遇到这个局面,国际奥委会也在想办法,比如设置上限、控制规模,提倡“现有设施加临时建设”,支持“多城市联合举办”,还放宽市场运作的权限。

这样的调整或许没有那么浪漫,但更符合财政和公众意愿的实际情况。

相比起洛杉矶和布里斯班,最令人觉得麻烦的,还是那个2036年奥运会的比赛地点。

并不是因为其他因素,主要原因是印度打算申办2036年的奥运会。

印度经常表达想申办奥运的愿望,还把一些本土文化特色的项目,比如瑜伽和卡巴迪,列入了讨论范围。

至于2036年的归属,还没有最终定论呢。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申奥时,“本土叙事”与“全球规则”的结合程度,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想让国际奥委会信服,并不靠简单地“复制上届奥运会的模式”,而是真正能提出既适合自己,又符合地区需求,还能兼顾赛事三方利益的“全方位方案”。

结语

无论是 2028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是 2032 年的布里斯班奥运会,甚至未来印度争取举办的 2036 年奥运会,每个城市都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坚定的信念。

作为世界上最盛大的体育盛事,奥运会不仅汇聚了众多运动员的梦想,也展现了举办城市的魅力与风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