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与更具体的人紧密连接后张雨霏乒乓球南京青奥会奥运会开幕式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感觉最近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可能是因为公众号又调整了推送规则,导致推文没有推到你们的跟前。请星标我们,或是多多给我们留言,点赞,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巴黎奥运会开幕,《Imagine》再次响起,“你可能会说我在做梦,但我不是唯一一个”。在当下日渐分裂的世界中,还有一种连接的可能性存在。

在看比赛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运动员之间的相拥。

张雨霏和池江璃花子在巴黎重逢,去年,后者从白血病治疗中康复,二人在赛场上相拥而泣的画面让人难忘。

● 杭州亚运会的现场,张雨霏与池江璃花子赛场相拥。

孙颖莎和倪夏莲,一场相差三十八岁的交手,同一张面孔,代表不同国度,一个是积分榜的世界第一,一个是赛场上的世界唯一,在赛场用乒乓球对话。

● 巴黎奥运会现场,孙颖莎与倪夏莲赛后相拥。

如同奥组委在“更高、更快、更强”之后新增的口号“更团结”,在某些时刻,我们的确可以跨越年龄、种族、文化、国界,与广阔的世界、与具体的人紧密相连。

2008年的北京奥运也被反复提起,“我家大门常打开”,我们自信和热情地展示自己,渴望和世界搭建起桥梁。

六年之后的2014年,南京在青奥会上再次为全球做东。留下来的不只是二胡卵子,还有青春和友谊的记忆。

● 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时年17岁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代表运动员宣誓。

这一年,二十出头的意大利青年亚历ale,作为体育记者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印象最深的不是某一场赛事,而是那些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中国面孔,尤其是渴望和世界交流的志愿者们。有市民说,参加青奥会的年轻志愿者们,视野会更开阔,以后将成为世界公民。

南京青奥的经历,让亚历在两年后重新回到中国,他认为“地球村”的魅力紧紧抓住他,让他对“世界公民”有着虽说模糊却很坚定的信念。

2016年,大学毕业的亚历从罗马搬到北京,带着几分青少年的浪漫和莽撞,也怀揣着打破东西方隔绝的理想主义。这趟漫游,持续了六年,

如今,世界公民的理想破灭了吗?我们还相信地球村的存在吗?

这个意大利青年,最终用中文写了一本书《我用中文做了场梦》,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写下自己在中国的漫游,也在后记中记录奥运时“人和人之间没有阻碍、只有开放和好奇心的理想世界”。

●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后记:世界公民

2014年8月,在《北京欢迎你》发行六年后,中国准备再次为全球做东,在南京举办史上第二届青奥会。我在法兰克福转机,等着汉莎航空公司的LH720航班。我第一次前往东方,也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我要去看看。

高中毕业之后,我没有直接上大学。我在美国做了一段时间的环保志愿者,同时写博客。在我老家,一个记者持续关注着我写的游记。半年后我回家的时候,他问我想不想当他的助理,做体育报道。虽然不是熟悉的足球,而是射击赛事,但我接受了。重要的原因,是这份工作提供频繁出差出国的机会——第一年,德国和西班牙的射击世界杯;第二年,中国南京的青奥会。坚持了两年,我最期待的时候到了。二十岁,手里是一张跨越半个世界的机票,我坐在飞机靠窗的座位喝一杯冰啤酒。我望着窗外的云海,想象着南京的样子。

8月15日的中午,我在禄口机场的人群中四处张望。南京的夏天,室内潮湿的空气让我觉得自己在一个游泳馆里。一个穿着绿色马球衫的女生远远出现,向我挥手。她走过来,确认了我的身份之后,说出一句“Follow me”,转身带我走出机场。

出发前,我查到资料,南京青奥会的制服有四种色系:技术官员穿着“正当红色”,青奥组委会工作人员穿着“展望蓝色”,安保人员穿着“卓越金色”。而我刚遇到的女生是穿着“青春绿色”的志愿者。

那几天,两万名穿着“青春绿色”的志愿者成为我见中国的第一面。他们大多是一些在南京读书的90后大学生,女性更多一点。在奥运村迷路时,只要一抬头看到那些鲜明的马球衫,你就有可能不错过下一个工作安排。每次从酒店坐班车去体育馆,她们会面对我们站在过道上,像一个新手导游在讲述一些关于南京的知识点。

● 2014年,亚历在南京青奥会撰写的报道。

青奥会开幕后,赛事日程繁忙起来。赛后,我会尽量以高效率写完报道,争取早点收工。有天,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老板主动提出我要不要先走,他自己留在办公室应付剩下的事务。“你有没有在前台兑换人民币?”我准备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老板问我。他从黑色的商务包里拿出一个装着几张百元钞的信封,递给我说:“玩得开心。”

体育馆的前台小哥试图对我解释地铁站的位置。面对我的疑惑,他明智地选择放弃口语交流,跟我一起走出体育馆。我们走了几十米,直到地铁站出现在远方。他说他需要改善他的英语,我不知道怎么说“麻烦你了”。

地铁上,气氛很安静。没有人对我的存在做出回应。我感觉自己误入了一个别人的房间,正在窥视家里的主人化妆、回邮件、整理头发。虽然物理上是一个公共的空间,但所有人处于一种专属于自己、非常私密的状态。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不能再平常的坐地铁。对我而言,这是下飞机后第一次脱离自己的工作环境和身份,踏实沉浸于这里的社会。终于没有人注意我、跟我解释、给我演示。我是地铁上的苍蝇。

我在一家商场里的饭馆点了一条长江的鱼。我假装自己还在威尼斯,决定点一杯白葡萄酒,心里想着达到了一种远离家又感到熟悉的完美状态。沟通能力有限,服务员给了我一杯白开水。我想,没关系,反正也是白的。商场里放着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上头的旋律很快就穿入我的脑袋。我拿手机识别歌名,回酒店反复听。我用脸书向远在欧洲的同学朋友点击“分享”。还在办公室的老板给我点赞。

我走在南京的街头,进了一家书店。在很显眼的位置,我发现《丁丁历险记》的中文版。我买来几本,准备送我爸。他收藏着《丁丁历险记》的各种版本,已经堆满了我们的地下室。现在竟然到我为他的爱好做出贡献的时候了。

● 现在,在世界各地旅居、成为“游牧写作者”的亚历。

我写完赛事报道,在奥运村散步,跟志愿者闲聊。这是我能够真的接触这里的人的宝贵时间。我决定去介绍这次在南京遇到的人。她们用拼音写下自己的名字,我用英文记录她们的故事。

南京市民Wang Lu那年三十岁,是青奥村“学习与分享站”的助理。她觉得在青奥会做志愿者的年轻人会因为这次经历而成为世界公民。“他们会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她说,“这是第一次在南京举办一场如此全球性的活动。他们会有更广阔的视野。”

Xue Ting当时二十一岁,在青奥村环保主题的“绿色空间”做志愿者。她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两年的法语和英语之后,有了机会在现场练习,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聊天。“你可以交很多朋友,”她说,“和他们交流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们是学语言的,而语言需要练习。毕业之后,我也许会去法国吧。”

跟Xue Ting同龄的Liu Jia来自江苏南通,她在南京学习了两年英语。她喜欢与外国运动员分享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Liu Jia说,“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国结是她最喜欢分享的文化元素。“我们可以展示如何制作,还有我们为什么喜欢它们。它们能创造一种氛围,传播快乐。然后,我们就可以问外国人在他们的国家幸福的象征是什么,互相交流。”

当时和我年龄同样是二十岁的Fan Li,跟着Liu Jia在奥运村负责一个综合信息亭。Fan Li来自江苏泰州,在南京上了一年的对外汉语专业。“有时候,”Fan Li说,“运动员来这里,我们就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中文,像‘好的、谢谢、你好’。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认识不同的人。希望这次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成长。我们可以学到很多。”

Dai Li才十六岁。她加入了一个在青奥村的“世界文化区”的九人组,介绍非洲第二小的国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时候,Dai Li遇到的运动员不会英语,不过她觉得也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共同的语言,”她说,“我们可以玩游戏。中国人能跟其他人连接。连接很容易,像玩拼图一样。”

● 2024年,亚历登上一席,讲述他从十年前的青奥起坚定的一个信念:“跨越隔阂,与人连接”。

在我看来,这些志愿者当时呈现给我一种信念:全世界的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找幸福。尽管有文化上的差异,我们也是可以互相理解的,可以分享个人经验,彼此获得成长。让我感到最乐观的是一个数字:这次申请做志愿者、跟全球搭建桥梁的人数高达十万三千多。结合和志愿者的交流,这让我觉得中国是一个渴望和世界连接的社会,是地球村的一部分。我似乎在志愿者的眼里看到了未来:我们会越来越走到一起。

不知道,Xue Ting后来有没有去成法国,Dai Li是否还在玩拼图。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

是意大利青年作家亚历用中文

写下自己六年中国漫游的非虚构文学作品

亚历用冷静又不乏幽默的文字

记录自己在中国的观察和日常

他书写近年的个体遭遇和时代变化

也写下无论全世界青年人共同面对的

时代情绪和现实困境

在失序且孤独的时代

勇于拥抱生活的不确定,保持流动

渴望自由,跨过隔阂,与人连接

Read More

好好虚度时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们

公众号|视频号|微博|豆瓣|荔枝FM|小红书

搜索:好好虚度时光

应聘请发送“应聘”至后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全国首个国家级都市圈南京凭什么?“精简”,跨区域同一公路原则上只设一个收费站;2010年,八市市长又会聚南京,启动“南京都市圈农副产品信息交换平台”;2011年,八市市长峰会以“加强规划衔接”为主题,开启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年,市长共同签署《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合作协议》;2014年5月,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南京都市圈将合作领域进一步jvzquC41grgqg{3zkctdp7hqo1itlsid1rge1qyon1814;531290exsvgpz`3967664ivvq
1.南京青奥会“国宴”,西点学校带您一探究竟行业新闻体坛盛事青奥会进行中,中国主席近日在南京紫金山庄宴请了多位受邀出席南京青奥会的国际组织领导人。在这场名符其实的国宴中,他们都吃些什么呢?习大大爱哪道菜?西安西点学校带您一探究竟。 宴会开始前3个小时,冷盘厨师开始制作迎宾冷盘“洋花萝卜”,这道菜将在嘉宾入座前,与四调味、西式面包、黄油花一同送上餐桌jvzq<84o0u~yfo3eqo5og€x1j{55;A60jvsm
2.最美赛道万人开跑!2023首届南京江岛半程马拉松举办南京是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是2013亚青会、2014青奥会的举办地。建邺因江而生,缘江而兴,坐拥“长江瑰宝”江心洲和南京三分之一的滨江岸线,正在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和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2009年中新合作,生态科技岛应运而生,成为长江岸线唯一位于主城范围的“长江之心”生态岛。 jvzq<84lupkxu7ouejooc7hqo0io1wo1c1814<561v814<5638e43B>36:4tj}rn
3.国际赛事,南京凭什么行?赛艇新浪财经国际赛事,南京凭什么行? □ 锐见 当剑桥、牛津的赛艇划破南京外秦淮河千年碧波,当北大、清华的健儿与高丽大学、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等亚洲赛艇新锐力量同场竞技,汇聚全球30所高校的赛艇盛宴——2025南京·大学生国际赛艇公开赛于9月13日至14日在外秦淮河摇铃开赛,打造了一场兼具竞技风采、文化底蕴与国际影响力的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6/9>/375eql2kphwqu‚s;:8<84:3ujvsm
4.之走进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奥运会南京青奥会跟着场馆讲解员的脚步,大家陆续进入场馆。在正式参观前,讲解员告诉大家,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是以第二届南京青奥会的举办为契机而建立起来的,馆内珍藏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展品。 简单介绍之后,讲解员带着大家来到了场馆的第一个展区:古代奥林匹克的起源。在这里,讲解员告诉大家,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5864;>:a84>ghn<523?13975w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