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京以一场青春盛会惊艳世界;2025年,这簇永恒的圣火在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再度点燃。9月4日下午,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永恒圣火·共赴未来”11周年馆庆活动隆重举行,各界嘉宾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沙龙研讨、文化展览等形式,共同回顾奥林匹克精神的发展历程,聚焦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奥会)的核心价值与发展愿景,擘画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年中传承与创新的未来蓝图。
活动开始,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执行副馆长吴云代表博物馆致欢迎辞,向出席本次活动的来宾们表示了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此次展览及沙龙活动的主要内容及主旨,希望能以此传承好、发展好青奥理念的南京实践。
随后,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馆长暨创办人、国际奥委会原执委吴经国先生从远方发来视频致辞。吴经国馆长深情回顾了博物馆的创立初心,高度肯定了十一年来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推动青少年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他特别强调,在奥林匹克运动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的今天,博物馆应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尤其要关注青年一代,让奥林匹克圣火承载的“卓越、尊重、友谊”价值观代代相传。
开场表演环节,南艺附中学子以一曲《我的祖国》大提琴演奏深情献礼,旋律悠扬中传递家国情怀与奥运精神的交融。
随后,与会嘉宾上台,共同启动大屏幕,宣布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11周年馆庆沙龙活动正式开启,“从奥运到青奥:奥林匹克的发展与改革”主题展览正式开幕。
青奥之声,激荡理想未来,青奥主题演讲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副院长康晓磊教授以“以青奥为帆,扬奥运精神”为题,深刻阐释青奥会作为青年舞台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独特价值与引领作用。
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王成教授在“从南京到未来:青奥会的理想价值及其愿景实现”演讲中,立足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宝贵遗产,展望青奥会在全球青年发展中的宏伟蓝图与实践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吴志建副教授则以“连接传统与新生:奥林匹克从‘成年叙事’到‘青年表达’的转型思考”为题,敏锐剖析了奥林匹克运动拥抱青年、实现代际传承与话语转型的关键命题。
强化专业支撑,弘扬文化底蕴,演讲环节后,吴云副馆长为新一批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专家智库”成员颁发聘书,这一举措标志着博物馆在汇聚顶尖智力资源、深化奥林匹克学术研究、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思想碰撞,共探青年发展,伴随着大提琴四重奏明快活泼的乐声,青奥主题沙龙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在吴云副馆长的主持下,三位嘉宾现场展开了深入讨论。沙龙聚焦青奥会在青年教育模式、后青奥时代“赛事遗产”的可持续转化,以及跨文化对话等领域的现状与挑战,共同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为青奥会理念在新时代的深化与拓展贡献了宝贵的集体智慧。
观众问答环节,现场青年代表、学生及体育爱好者踊跃提问,就青奥遗产的社区化利用、青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支持、如何吸引Z世代青年更广泛关注奥林匹克运动等热点话题与台上嘉宾进行了直接交流。这一短暂而热烈的互动,不仅践行了“青年参与”的青奥核心价值,更让多元的青年声音与关切得以充分表达,为沙龙讨论注入了鲜活的一线视角与实践思考,真正体现了“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理念。
活动尾声,嘉宾与观众移步临展厅,参观“从奥运到青奥:奥林匹克的发展与改革”主题展览,共同探寻奥林匹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图像和实物展品,回顾奥运会的经典瞬间,系统呈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变革之路,展现国际奥委会在商业化改革、性别平等、青年参与等领域的创新实践,特别聚焦青奥会如何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将体育竞技与青年成长完美结合,为奥林匹克运动注入新的活力。
2026年将迎来新一届的达喀尔青奥会,在奥林匹克精神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连接奥林匹克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沙龙活动,旨在展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积淀与未来愿景,促进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汇聚智慧,启迪思想,激励全球青年以卓越、尊重、友谊的奥林匹克价值观为指引,携手共赴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