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王楚钦的名字再度引爆热搜。 但这一次,话题焦点不再局限于赛场,他同时手握北京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和2025年亚太U30杰出青年领袖榜单的入选资格。 25岁的他,在奥运冠军身份之外,正式解锁“北大学子”和“青年领袖”双重身份,成为体育圈与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跨界榜样。
9月5日,北京大学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五四体育场举行。 王楚钦身穿白色校庆T恤,出现在新生队伍中。 当晚,他在社交平台晒出开学plog,配文“冬去秋来,又是一程”,背景是北大标志性的红楼和银杏道。 照片里,他手持红色录取通知书站在校门口,书包侧袋还插着一只黑色乒乓球拍。
这份录取通知书的背后,是经过严格审核的选拔流程。 作为巴黎奥运会混双、男团双金得主,王楚钦凭借奥运冠军身份获得免试资格,通过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的复试,以86分的成绩被录取为非定向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 北大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他的招生计划属于单列名额,不占用普通考生名额,与乒乓球队前辈丁宁的入学程序一致。
为顺利入学,王楚钦在8月已通过新生校规校纪线上考试。 这项开卷考试包含填空、判断、单选、多选四种题型,要求达到90分合格线,他在训练间隙多次练习后顺利达标。 开学后,北大为他定制了弹性学业方案,结合线上课程与导师单独指导,以协调赛事与学习的冲突。
11月3日,亚太U30杰出青年领袖榜单在APEC框架下发布,王楚钦与中国网球运动员郑钦文共同入选。 该榜单覆盖21个经济体,旨在表彰30岁以下在各领域推动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青年领袖。 评选举措中特别提到他在WTT巡回赛中斩获冠军数量第一的纪录,以及巴黎奥运会混双金牌对中国乒乓球项目的意义。
这份荣誉与他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表现直接相关。 当时王楚钦与孙颖莎夺得混双金牌,成为中国首对奥运混双冠军组合,随后在男团比赛中助力中国队实现五连冠。 尽管男单比赛因球拍意外折断止步32强,他在后续赛事中快速调整,于2024年底的WTT福冈总决赛中以4-0击败张本智和夺冠。
王楚钦的乒乓球启蒙始于2005年的吉林市一家训练馆。 启蒙教练关志国回忆,5岁的王楚钦因头围较大被称作“大头”,虽然身材瘦小,但展现出罕见的天赋——仅训练一年后,6岁便获得吉林省“乒协杯”同龄组团体冠军。 他的左手持拍特性与灵活步法,使其成为同龄人中的“稀缺资源”。
2013年,13岁的王楚钦迎来关键转折。 在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开赛前,他紧张地在操场徘徊两小时,最终夺得单打和团体双料冠军,直通国家二队。 两年后,他在国家队内部循环赛中拼到第二名,以15岁的年龄升入国家一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队员之一。
国家队教练吴敬平在2017年主动提出指导王楚钦,看中其“比赛能力优于训练能力”的特质。 他曾为王楚钦设定两个目标:短期冲击主力层第五号位置,长期备战2024年奥运会。 但成长并非线性,2019年奥地利公开赛上,王楚钦因情绪失控扔拍,遭到禁赛3个月处罚。 这段经历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主管教练刘国正此后专门加强其抗挫折训练,安排他与“难打”的对手反复较量。
2025年多哈世乒赛期间,王楚钦的球拍胶皮再次出现开裂。 但与巴黎奥运会断拍风波时的慌乱不同,这次他冷静申请换拍,与孙颖莎以19分钟速胜巴西组合。 这种变化源于他有意识的副板训练,以及每日严格的时间规划:早晨6点起床学习,8点开始训练,晚间预留1小时复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