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刚过25岁生日的姑娘,已经连续173周稳坐世界乒坛第一的宝座,积分高达11600分,相当于第二名王曼昱的1.3倍! 可生日当天,她既没有开派对也没有度假,而是发了一条微博,配文“不惧风雪,全力以赴”,外加一个飞机的表情,是的,孙颖莎又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摘下那枚她两次错过的全运会金牌。
孙颖莎的25岁生日,几乎成了全球乒乓圈的“节日”。 国际奥委会和WTT世界乒联卡点发布生日视频,镜头里是她从青奥会到奥运会的成长剪影;国内粉丝更拼,无人机在夜空中拼出“SUN·25”的图案,多地商场大屏轮播她的比赛集锦,甚至有人用AI给她写了首生日歌。
但热闹是别人的,孙颖莎的生日蛋糕简单得让人意外,上面插着游戏角色马里奥的卡通牌,因为她私下最爱打游戏解压。 而蛋糕旁的行李箱已经收拾妥当,里面装着球拍、队服和训练计划表。
下午3点的发文中,她反复提到“小白球”:“25年,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最爱的小白球的陪伴。 ”这句话藏着她的执念,5岁开始练球,20年来每个生日几乎都在训练或比赛中度过。 就连这次全运会备战,她也在生日凌晨加练了40分钟接发球。 教练邱贻可说:“她总嫌练不够,好像生日和普通日子没区别。 ”
孙颖莎的成就单耀眼得像个“爽文女主”:17个世界冠军头衔,WTT史上首位“三冠王”,巴黎奥运混双金牌得主,甚至以92.04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拟录取为体育直硕生。 但鲜少人知道,她职业生涯还有个“意难平”,全运会。 2017年,17岁的她止步女单四强;2021年,她摘下女单银牌和女团铜牌,却始终与金牌一步之遥。
这次全运会于11月7日在澳门开幕,赛制残酷程度被球员称为“地狱模式”:取消双打项目,单打种子选手直接遭遇省队“黑马”,且全程使用视频回放系统判罚。
孙颖莎的对手名单上,王曼昱、陈梦、陈幸同的名字赫然在列,其中王曼昱是上届女单冠军。 河北省乒乓球队主任刘立彦透露,孙颖莎为此主动退出WTT蒙彼利埃赛,在正定基地每日清晨6点半开练,重点打磨“关键分抗压能力”。
球迷们爱叫她“莎宝”,因为场下的她完全是个小女孩,赛后自拍永远比耶,收到玩偶会咧嘴笑,甚至被拍到偷吃零食躲镜头。 但球台前的她却是另一副面孔:巴黎奥运混双决赛局点,她面对伊藤美诚的猛攻,反手拧拉得分后冷静握拳,眼神狠得像豹子。
这种“反差”恰恰是她的统治力密码。 技术分析师指出,孙颖莎的恐怖在于“变与不变”:变的是战术,她今年新增了反手拧拉直线技术;不变的是心态,无论领先落后,她永远面无表情。 就连WTT官方都评价她:“用汗水写下的每一页都闪闪发光,但下一页永远是空白。 ”
孙颖莎的生日博文下,一条高赞评论说:“你的25岁,是我们青春的注脚。 ”有粉丝统计,她从20岁到25岁的生日发文,篇幅逐年变长,但结尾永远是“出发”。 这次也不例外,博文末尾的飞机表情,是她赶往澳门全运会的实况。
更浪漫的是,她把球迷的爱称为“最珍贵的力量”,并承诺“想把这份温暖分享给你们”。 这不是客套话:此前河南水灾时,她悄悄捐款并附言“风雨同舟”;这次生日,部分球迷以她的名义捐赠体育器材给山区小学。 她说:“乒乓球教会我,每一分都要拼尽全力,但赢不是唯一意义。 ”
孙颖莎的25岁,仿佛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世界第一的宝座坐了173周,却仍要面对“全运无金”的质疑;拥有102个冠军头衔,却说“所有的成绩都属于过去”。 当粉丝用灯光秀和AI歌曲为她庆生时,她用训练馆的汗水回应。 有人说她是“天才”,可天才的代价是什么? 当热爱变成职业,纯粹与胜负之间,那个5岁起握拍的小女孩,是否还能记得最初打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