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第三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下简称“布市”)开幕, 未来12天,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青年运动员将同场竞技。两天后,塞内加尔获得2022年第四届夏季青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消息,被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因为非洲是5大洲中唯一尚未举办过奥运会的大洲。
第三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
为迎接这一历史性时刻,媒体报道称,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专程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他说:“塞内加尔和她的人民为此感到十分自豪!”
据说,这项只允许14至18岁青年运动员参加的世界性大赛,比奥运会更受年轻人欢迎。
不过,时至今日,国内不少人对青奥会知之甚少。其实,第二届青奥会的举办地就在南京。中国拥抱青奥会的速度远胜于奥运会。
青奥会的前世
青奥会全称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专为青年人举办的国际赛事,也是全球范围内青年人参加的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在奥运赛事中的地位仅次于奥运会。
青奥会大部分比赛项目与奥运会相同,也分冬夏两季,四年为一个举办周期。
青奥会从提出想法到落地实现前后只用了3年时间。2007年,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会议讨论决定创办青奥会。2010年8月,首届青奥会在新加坡顺利举行,中国南京市成为第二届赛会主办地。如今,南美洲的阿根廷布市接过了第三棒。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与首届新加坡青奥会相比,本届比赛项目数量有所增加,共设32个大项、241个小项。预计将有来自206个国家和地区的3998名15至18岁选手参赛,其中男女运动员各1999名。
与此同时,冬季青奥会也已经成功举办两届。2012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是冬季青奥会首个主办城市。2016年,运动员们汇聚在挪威利勒哈默尔,共同见证了第二届赛会顺利举行。第三届冬季青奥会将转战瑞士洛桑。
夏季青奥会历届回顾
冬季青奥会历届回顾
青奥会最大特别之处,是参赛选手都是青少年运动员。这个阶段的青年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的快感、炫耀式消费、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意义感的丧失以及通过服装、音乐、汽车、电视节目等替代物建构自身价值观念。
甚至一些青年以毒品、暴力、性、网络、游戏、粉丝和偶像崇拜等边缘性元素作为生活的体验,形成青年亚文化现象,进一步导致了自我价值的消解。
青奥会的诞生,是对逃离现实、颠覆主流、躲避崇高、稀释主体的青年身份危机的纠正和回归。青奥会试图重新构建青年群体的气质。
作为新生事物,青奥会不同于奥运会。跨越百年的奥运会,主流话语和媒介话语的构建大多还停留在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层面。青奥会最主要的是对青年身份的构建和青年话语权的生产,是对青年身份认同的重要尝试,促使青年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
区别
长期以来,奥运会的意识形态统治了人类的体育运动,成为弥漫全球的一种体育文化势力。奥运会在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语系统和全球化的体育赛事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严重的社会问题。
布尔迪厄曾警告人们:“以盈利和利润作为思考与行动原则时,人类最高成就就受到了威胁,也就是说一切具有普遍性、涉及总体利益的东西受到了威胁。”
青奥会则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奥运会的政治化和商业化弊端。青奥会创立之初,罗格就曾说:“青奥会当然要有比赛,但主要的目标不是赛事,而是教育,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运动会,让青年们学习友谊、和平、反对使用兴奋剂等奥运会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青奥会奉行的全新理念让人眼前一亮。其主要目的不仅要把全世界的优秀青年运动员聚在一起并为之欢庆,还要通过独一无二且强有力的方式让青年们领悟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全世界的青年通过体育运动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参与社会,让他们知道兴奋剂、过度训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危害。通过现代传媒、丰富多彩的奥运仪式和相关的文化活动号召全世界的青年一起分享影响一生的体育赛事经历。
2018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第3日
女子攀爬组合速度决赛中双方击掌
青奥会还通过大众传媒以及更多的新媒体平台加强世界青年共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痛苦,并从中找到自己独立的价值和个性的满足,从而塑造健康、良好的青年形象。
可以说,青奥会从价值理念上重新建构了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并试图塑造一种青年与奥运会更健康的新型关系,改变青年对奥运会过分功利化的追求等弊端。
青奥会建构的是一个参与式的体育样本。它以各种形式开放了青奥会的参与空间;除了体育竞赛,青奥会更加注重在运动会举办期间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还将通过网络和博客与外界互动。通过多文化的城市艺术、街道音乐庆祝活动和放映电影等形式,为青奥会锦上添花。
赛事期间,国际奥委会还将通过电子数字平台等最新的传播媒介,在青奥会召开前后 ,开展全世界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青奥会上来。
综上所述,青年在这个时代面临种种身份危机,青年以亚文化状态游离于社会。他们所呈现的社会形象是“问题的一代 ”、“叛逆的一代 ”、“飘一代 ”、“新新人类 ”等等。他们与越轨、躁动、虚无、颓废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被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并为社会所失望和谴责。青奥会将目光投向这些青年,目的是重新建构青年群体气质。让体育回归生活,让体育成为青年的生活方式,是青年奥运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青奥会的今生
2014年8月,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中国体育爱好者们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对青奥会建立了“初印象”。
南京在申办青奥会前后,都广泛开展了青年动员,并且提出主办青年训练营、青年探险营、青年狂欢节、社区体验生活、青年榜样推广、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每年举办一次奥林匹克青年文化节等,与青年之间建立起密切关系,让青年真正参与到青奥会当中。
南京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
如今,中国清一色“00后”运动员又将远渡重洋,亮相布市青奥会赛场。
三人篮球队的褚添一是中国代表团82名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尽力把我们的团队技战术水平发挥出来,努力做到最好,不留遗憾。”
乒乓球国手孙颖莎代表全体运动员在代表团成立动员大会上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检验训练成果和竞技实力的机会,青奥会充满挑战,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相信每一位参赛队员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且具备了战胜任何对手的勇气和实力。”
孙颖莎
她表示,参加青奥会机会宝贵,一生只有一次,所以她会倍加珍惜,享受过程。
无论是新加坡青奥会的会徽“青春之星 ”所代表的激情、奉献和运动精神,还是南京青奥会“健康、快乐、成长、激情、运动”这些词语所代表的阳光形象,都成为青奥会对青年气质的一种概括。
布市青奥会吉祥物是小美洲豹潘迪,它将成为赛事的形象大使。据青奥组委介绍:“潘迪是一只来自阿根廷北部丛林地区具有坚持、快乐、敏感、大方等特性的16岁的小豹子,与青奥会的参赛选手一样,它喜欢体育和学习,对文化、艺术和生态都非常感兴趣。”
布市青奥会吉祥物小美洲豹潘迪
为了倡导融合交流,青奥会不设立官方奖牌榜,并且在一些大项混合项目以及团体小项中,办赛方会主动将选手抽签配对成跨国组合参赛,旨在为各国年轻运动员创造一个更纯粹的体育环境。
此外,青奥会比赛场馆不要求重复建设,鼓励使用现有的综合性多功能场馆,而且会把精彩赛事集锦画面免费交给其他电视转播商以及互联网站播放。
可以说,青奥会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它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对话场所,为各种话语权提供了博弈平台,促进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创新。
青奥会所营造的这一公共交往空间,打破了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中的话语垄断,进而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民主化进程,最终化为粘合与建构社会的新力量。
圣火已经点燃,比赛哨声已经吹响。世界将感受体育界未来之星们的青春力量,而青奥会也将让青少年选手们感受到运动生涯和未来人生的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