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World Skate 官方发布新规:滑板赛事将设定最低参赛年龄限制,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时,所有受 World Skate 管辖的滑板比赛,参赛者最小年龄将为14岁。
相当于说今年6月份开启的洛杉矶奥运会赛季,参赛滑手的最低年龄要求是11岁。
奥运会有些比赛项目确实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例如田径和游泳,但大部分项目对于参赛运动员年龄是有要求的。
体操:国际体操联合会规定,体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原则上不能小于16岁,以此来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跳水:国际泳联的规定,跳水项目要求运动员的参赛年龄不得低于14岁,以确保身体协调性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适合参与这种项目。
花样滑冰:原本的参赛年龄下限是15岁,以确保运动员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适应这种对技术和艺术表现力要求极高的项目,从2024-2025赛季开始提高为17岁。
World Skate把“14岁”设为界限属于情理之中,因为“14岁”在奥运赛场上就是一个基础门槛。
奥运会和World Skate设置最低参赛年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滑手们的身心健康,出发点是正确的。况且World Skate的规定不是随便设立的,他们是综合运动员、教练、裁判、技术委员会以及各国滑板联合会的代表意见,最终达成一致,出台新政策。
滑板入奥后,滑手们每年要应对许多比赛,像各国的国内锦标赛、奥运会积分赛、SLS系列赛、X Games、Dew Tour和Tampa Pro等等,赛事日程安排是非常吃紧。很多职业滑手和从业人员都曾吐槽过赛事的高强度和高压力,万一受伤的话,那更是不得了。成年滑手尚且如此辛苦,更不用说未成年人。
针对这个新规则,有几个问题可以来讨论一下!
1.14岁的最低参赛门槛对于滑板来说,会不会太大了?
东京奥运会时,西矢椛(女子街式冠军)是13岁又330天,Sky Brown(女子碗池铜牌)是13岁零28天,Rayssa Leal(女子街式亚军)是13岁零203天,開心那(女子碗池亚军)是12岁9月零9天。
请注意,东京奥运会是推迟一年举行,若是原定的2020年,这些数据还会降低。假如东京奥运会的滑板比赛出现年龄限制,估计领奖台就要大换血。
再来看一些其他数据:
2004年,10岁的Nyjah Huston赢得Tampa AM的冠军
2011年,12岁的Tom Schaar在Woodward完成900,成为历史上第八位完成该动作的滑手,同时做出该动作最年轻的滑手。
5个月后他在Asian X Games完成1080,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1080的滑手。
2012年,11岁的Jagger Eaton报名参加X Games洛杉矶站Big Air项目。打破Nyjah Huston创下的12岁记录,成为有史以来最小参赛滑手的光环。
2019年,10岁零7个月的Gui Khury再次打破记录。
2022年,12岁的Chloe Covell在两站X Games比赛中赢下一枚铜牌和一枚银牌,之后赢得Dew Tour的第三名,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得奖滑手。
紧接着她得到SLS的特别邀请获得参赛资格,第一场比赛拿下第二名。
同年,12岁的小野寺吟雲先后赢下TAMPA AM和巴塞罗那Urban World Series Extreme比赛的亚军。顺便回到国内赢下日本滑板锦标赛的冠军,解锁“史上最年轻日本滑板冠军”的荣誉成就。
2023年Arisa Trew在X Games加州站的比赛上拿下碗池和Vert的两枚金牌,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双金赢家。
之后她在Tony Hawk’s Vert Alert比赛上完成720,成为第一个完成720的女滑手被载入史册。
不得不承认,14岁在滑板圈已经不算小了。对于滑板圈诸位“天才少年”“滑板神童”来说,14岁已经属于老油条范畴。
2.最低年龄限制意味着什么?
假设一直限制在“14岁”(不往下调整),首先意味着西矢椛和開心那会一直保持着最年轻的奥运会滑板项目金牌得主和奖牌得主,毕竟以后再无14岁以下的滑手参赛。
其次参赛年龄限制只能限制参赛年龄,但不能学滑板的年龄。但凡能够在十几岁年纪练就一身本事的小滑手,百人百是童子功。原本只要功夫到家,有足够实力便能争一争。然而现在,参赛滑手还要加入年龄因素的考虑。
以2025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为例,假设某位实力超群的小滑手是2014或2015年出生,奥运年是12岁或13岁。那么不好意思,他(她)必须再等4年,等待下一届奥运会。而且这种情况是周而复始,下一届奥运会依旧会出现卡点的小朋友。
对于今年已过11岁的滑手来说,这条规定与他(她)们无关。
但对于处于10岁左右,而且拥有较高的竞技能力的小朋友来说,将来想要冲击奥运,必须在年龄门槛的要求下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企划。年龄限制可能会拉长他(她)们的蛰伏期,相当于增加前期投入,真是即拼孩子也拼父母!
3.年龄真的重要吗?
巴黎奥运会滑板比赛的参赛选手年龄跨度很大,小到11岁的郑好好,大到50岁的Andrew Macdonald。观众看到小将们的无限活力和青春朝气,也看到老将们不屈的滑板精神和壮心不已的豪情。
虽说滑板圈已经是00后和10后的年代,然而去年的奥运会,十几位90后“老”滑手依旧获得出线资格,最后更是站上领奖台。世界是90后的,是00后的,也是10后的,但最关键是血量厚。年龄从来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实力。
4.奥运和街头出现割裂感?
在World Skate宣布年龄限制新规定时,The Boardr却公开一份十分有意思的统计报告,大致内容是自 2017 年至 2024 年,各个国家滑板比赛的滑板参赛人数降幅显著,滑手群体年龄呈现老龄化趋势。
PS:The Boardr 是一家致力滑板赛事管理、滑板公园设计&咨询的专业机构,拥有丰富的滑板从业经验。多年来他们已经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系统,因此他们的研究报告不是胡编乱造,有一定的可信度。
现在的情况是一边奥运会限制最低参赛年龄,一边街头赛事呈现老龄化,这种情况显得有一点割裂。尤其是以新人滑手为主的各大AM赛事(PHOENIX AM、Tampa AM)竟然也老龄化?!
乍一看,有点费解,但仔细琢磨,似乎情有可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经济不景气,滑板行业和相关品(金)牌(主)自身难保,即没钱赞助比赛,也没钱支持滑手们去比赛。经过几年沉淀,该留的人留下来,该走也走得差不多。疫情期间,组织或参加比赛都不太方便等等。
然而不能忽视的一个点,曾经备受争(吐)议(槽)的体制已经可以跟街头分庭抗衡了。换句话说,滑板圈传统结构的重要性和所占比,正在被稀释。
以前年轻一代滑手要出头,最主流的方式有两种,要么在赞助品牌的滑板长片中有着亮眼表现,要么在各大赛场上拿下一个好成绩赢得曝光度。
新人滑手的晋升过程是从Flow到AM再到Pro,在AM晋升到Pro级别的过程中各大AM赛事是一个重要关口。PHOENIX AM和Tampa AM等大型AM赛事可以理解成滑板圈的“最佳新人奖”,赢了相当于一只脚迈入下一个level,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但现在滑手们能够“出人头地”的路径已经“走宽”了,可以走老路子,也可以拍短视频玩流量,还可以进入国家队打各种官方比赛。因此AM赛事对于新人滑手的吸引力确实大打折扣。
其实AM赛事(甚至老牌Pro级别赛事)被“嫌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这些赛事确实有不少局限性,例如举办地点只在一个地方,假如要参加Tampa系列比赛只能飞美国参赛。再者参赛群体受限,截止到目前,Tampa系列比赛没有将男女比赛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