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足球美洲杯一百多年前就举办,成为资格最老的大洲赛事不同,在篮球领域,美洲杯的资历不但比不上90年前就举办的欧洲杯(欧锦赛),比起亚非两个落后的大洲,也晚了(接近)20年,这导致在举办的届数上,美洲杯至今只有20届,比亚非少了11届,更是不足欧洲的一半(42届)。
历届冠军
冠军榜:
美国:7次;
巴西:5次;
阿根廷:3次;
波多黎各:3次;
墨西哥:1次;
委内瑞拉:1次。
看过我前两周关于亚洲杯、非洲杯文章的人应该还有印象,这两大洲各有一支霸主级球队,动辄5连冠、6连冠。而贵为世界篮坛的霸主,美国队在美洲杯上仅有2次2连冠。而整个美洲杯至今没有一次3连冠,除了美国队,仅有巴西队完成过卫冕。
显然,责任全在美方。由于经常因为不需要或者已经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奥运会资格,导致美国对美洲杯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12次参赛,仅有4届派出了由顶尖NBA球员为主的阵容(哪4届?只要看下一张图中的净胜分就可以确认),这给了其他球队抢班夺权的机会。
历届冠军数据
攻击力最强:1992年的美国队,场均121.17分——这个年份的美国队由哪些人组成不用科普了吧;
攻击力最弱:2015年的委内瑞拉队,场均72.40分;
防守最好:2017年的美国队,场均仅失63.20分——我查了这年美国队的阵容,几乎一个都不认识;
防守最差:1993年的美国队,场均失分94.14分;
场均净胜最高:1992年的美国队,场均净胜51.50分;
场均净胜最低:2015年的委内瑞拉,场均仅净胜2.10分。
如果将历届冠军平均,那么场均净胜16.37分(93.67:77.30)是冠军的“标准线”。
20届美洲杯,仅有8届冠军以全胜成绩夺冠,9届冠军输过1场,输2场、3场、4场夺冠的各有1次,合计输球多达18场。作为对比,亚洲杯31届仅有5届冠军输过6场球,非洲杯31届有7届冠军各输1场球。这既有美洲杯大多数时候队伍实力接近,也有赛制导致的容错度高的原因。当然,美洲杯赛制并不稳定,隔三差五改变玩法并不稀罕。一个基本事实是:参赛球队少,大多时候维持在10支、最多12支的水平;第一阶段小组赛的大多数球队都有机会进入第二阶段进行搏杀。拿2015年的委内瑞拉来举例:
2015届共有10队参赛,第一阶段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单循环比赛,前4名进入第二阶段循环赛。第二阶段每支球队与来自第一阶段另一个小组的4队进行1场比赛,每队在第一阶段扣除掉与本组最后一名的成绩,加上第二阶段的成绩重新排名,前4名进行半决赛直至决赛。
委内瑞拉队第一阶段分在B组,他们战胜了古巴和波多黎各,输给加拿大(20分)和阿根廷(9分),2胜2负位居小组第三,扣掉与小组垫底的古巴队的胜利,以1胜2负进入第二阶段。面对另一个小组前4,他们战胜了多米尼加和巴拿马,输给了墨西哥和乌拉圭,以3胜4负、小组第4进入半决赛。半决赛、决赛面对加拿大和阿根廷,委内瑞拉连续小胜完成复仇,奇迹般夺冠。
历史总胜负榜
老惯例,胜负榜的排名规则是依次按照冠军、亚军、季军、胜场进行倒序排列。
美国队缺席了1980~1988年的3届、1995届、2009~2015年的4届美洲杯,导致他们参赛场次仅排在19队中的第9,而胜场则排到第5。可能超出一般球迷印象的是,美国队的输球场次多达18场,胜率仅为80.22%。作为对比,中国队在亚洲杯185场比赛中输掉17场,胜率90.81%;而在奥运会上,美国队154场仅负6场。虽然有很多年份不重视的原因,但诸如2001年4战全败垫底(场均净负28分)、2005年10战6负这种与其身份严重不符的成绩,让人怀疑他们究竟派的是第几十队来走过场的。
美国队之下,巴西夺冠最多,阿根廷胜场最多,两队5次决赛遭遇也是美洲杯出现最多的组合。看来两国的竞争从足球场延续到了篮球场,是“足篮双修”的好榜样。
巴西、阿根廷、波多黎各和加拿大是参加了全部20届赛事的F4,前三者各有N冠在手,依次位列美国队之后,加拿大则尴尬地成为无冠球队中的胜场最多者。
参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