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在这个诗意盎然的时节,一叶香草散发着淡淡的芬芳,那是端午的气息,是岁月的馈赠,是自然的祝福。一叶香草,恰似那流转的一岁光阴,见证着每一个端午的来临。每逢这个特殊的日子,人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家人朋友的祝福。
端午节,这个充满文化内涵和温馨情感的节日,又如期而至。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一天,我们怀念古代先贤,品味粽子的香甜,更在心中默默祈祷:愿风调雨顺,吉祥安康。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五月节等,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部族龙图腾祭祀活动,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等。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FSZ030 2001-10端午节特种邮票丝绸封首日封
1、源于纪念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他力主联齐抗秦,遭馋去职,流放沅湘流域。写下《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秦军破楚国后,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世界诗人》邮票“中国诗人屈原”—端午源于纪念屈原
《中国古代文学家》“屈原”—作品《国殇》
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屈原》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其图案分别是忧歌离骚、求索问天及屈原像。
纪25《世界文化名人》4-1·屈原
1994-9《中国古代文学家2组》4-4·屈原
澳门2004《文学与人物—离骚》—屈原《离骚》
S052+B046 文学与人物-离骚 1.道夫先路 2.滋兰树蕙 3.女媭詈予 4.吾令凤腾 5.修远周流 6.彭咸居所 小型张 离骚
台湾1989《楚辞》邮票—屈原《离骚》
台湾1989《楚辞》邮票—屈原《九歌·少司命》
台湾1989《楚辞》邮票—屈原《九辩》
台湾1989《楚辞》邮票—屈原《九章·涉江》
2、源于纪念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为楚王所杀,遂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对已死的楚平王掘墓鞭尸。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彻底消灭越国的建议,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并将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传说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遂有端午节。
《昆曲》“浣纱记”—端午源于纪念伍子胥
《昆曲》“浣纱记”极限片—端午源于纪念伍子胥
3、源于纪念曹娥。东汉《曹娥碑》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当时年仅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17天,仍不见尸体,在五月初五投江寻父,5日后死去的曹娥背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江面。后人为纪念曹娥孝节,在曹娥投江处今浙江绍兴建了曹娥庙。
《古今贤女绣像》“曹娥”—端午源于纪念曹娥
《曹娥庙》邮戳—端午源于纪念曹娥
4、源于图腾祭祀。闻一多《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端午节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吴越百姓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古代五月初五日用“五彩丝系臂”风俗是“像龙子”纹身习俗的遗迹。
《壬辰年》极限片—端午源于龙部落图腾祭祀
香港1994《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邮票—当今主要举办娱乐活动
《端午节》“包粽子”—包粽子、挂菖蒲、悬艾草、佩香囊
《端午节》邮资片图案、邮戳—赛龙舟、吃粽子等
台湾2012《民俗》“端午·蒲酒”极限片—吃粽子、悬菖蒲、饮雄黄酒
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春秋时期,人们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粽子原料为糯米加中药益智仁,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唐代粽子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代果品入粽,称“蜜饯粽”。
《端午节》邮折—包粽子
采杂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后魏《齐民要术·杂记》载,五月捉蛤蟆制药。许多地区端午日出前,捉蛤蟆,有的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有的塞墨锭于蛤蟆口中,悬挂起来晾干,作蛤蟆锭,消散脓疮。
《桃花坞木版年画》“刘海戏金蟾”—端午节捉蟾蜍制杂药
《桃花坞木版年画》“刘海戏金蟾”极限片—端午节捉蟾蜍制杂药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用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南方,至今仍用艾、蒲、凤仙、白玉兰、柏叶、大风根、桃叶等花草煮成药水洗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澳门2015《九歌》“湘君”极限片—端午洗浴兰汤
驱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这是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端午节》“避五毒”邮票
《端午节》“避五毒”极限片—端午节驱五毒
画额头。端午时节用雄黄调成药酒,涂在小孩的鼻、耳等孔隙的地方,又用雄黄在额头上画“王”字,像虎头上斑纹,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老北京风情》纪念封—“端午节抹额头”
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澳门2011《白蛇传》“端阳现形”极限片“端阳劝酒”—端午节喝雄黄酒
澳门2011《白蛇传》“端阳现形”
划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龙舟是船上画着龙形或做成龙形的船。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大宽敞,雄伟奢华,舟上楼阁巍峨,舟身精雕细镂,彩绘金饰,气象非凡。
《洛神赋图》极限片—古代龙舟
清代《福州商埠邮票》“龙舟竞渡图”—端午赛龙舟
《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之龙舟
《端午节》邮票—“赛龙舟”
《端午节》小版张—“赛龙舟”
《端午节》极限片—“赛龙舟”
壬辰龙佳节邮票小版中秋 端午 七夕 重阳 春节元宵节等
香港1975、2012《香港节日》—“端午节”邮票—赛龙舟
香港1985《端午节》邮票和首日封—“赛龙舟”
小全张(正反面)
香港1985《端午节》首日封—“赛龙舟”
香港1985《端午节》极限片—“赛龙舟”
香港1985《端午节》极限片—“赛龙舟”
香港1985《端午节》极限片—“赛龙舟”
香港1985《端午节》极限片—“赛龙舟”
香港2001《龙舟竞赛》—端午“赛龙舟”
澳大利亚邮票 2001龙舟竞赛邮票
香港2012《香港节日》“端午节”极限片—赛龙舟
香港2012《香港节日》“端午节”极限片—赛龙舟
香港2012《香港节日》“端午节”极限片—赛龙舟
香港邮票95年国J体育活动橄榄球赛龙舟赛马4联色标纸边
澳门1987《端午节》“龙舟龙头”—赛龙舟
澳门1987《端午节》“龙舟竞渡”—赛龙舟
澳门1987《端午节》首日封—赛龙舟
台湾1966《民俗》“端午节”—赛龙舟
台湾2002《台湾民俗活动》“划龙舟”—端午节赛龙舟
台湾2004《节庆·台湾龙舟》小全张—端午节“赛龙舟”
《端午》。唐代李隆基作,诗云: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索马里《中国历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端午》
《竞渡曲》。唐代诗人刘禹锡作,描述端午赛龙舟景象。乐府诗云: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1995《香港国际体育活动》邮票—“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
外国邮票上的端午节
2016年日本邮票 和食文化美食第2集端午节分82円10-4邮戳信销邮票
在日本,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男孩与端午节(粽子和头盔)
1996年埃及发行的赛龙舟邮票
澳大利亚龙舟极限片(见前面香港龙舟邮票)
多哥邮票 2010年 皮划艇运动 龙舟(无齿)
2019年韩国与印度联合发行僧侣龙舟邮票2全
日本邮票 冲绳龙舟
琉球邮票 龙船 龙舟赛 旗 桨新票. 日本唐式陶器瓶旧票
新加坡端午龙舟节日庆祝邮票
新加坡龙舟竞渡
新加坡1990《龙舟》极限片—端午节赛龙舟
该纪念银币正面图案为屈子祠,并刊国名、年号。屈子祠,顾名思义,就是纪念、祭拜屈原的祠堂。银币图案上的屈子祠,透过币面,一股威严庄重之气扑面而来。屈子祠古朴典雅,十分符合屈原坚贞高尚的气节。
该纪念银币背面图案为龙舟竞赛图,并刊面额。 图案上,三组龙舟平行排列,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龙头和一条龙尾,它们在比赛中的前后关系一目了然。每条龙舟下方都有许多半圆形的花纹图案,象征着水波和浪花,设计者为我们打造了一幅龙舟驶于水面之上的动态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