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结束所有世预赛赛事后,2019年男篮世界杯32队名单已经出炉:
东道主:中国
欧洲区12队:捷克、法国、德国、希腊、立陶宛、西班牙、土耳其、波兰、意大利、俄罗斯、塞尔维亚、黑山
美洲区7队:阿根廷、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巴西、多米尼加、波多黎各
亚太区7队: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伊朗、约旦、菲律宾
非洲区5队:安哥拉、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科特迪瓦
而这种新形式的世预赛又带给世界篮球什么不同?
1让篮球世界大赛走进每个国家。
由于过去的世界大赛+预选赛是赛会制的,大洲锦标赛+世锦赛+奥运会,每个周期(4年)只有5X2+1+1=12个国家举办。在亚洲,即便把亚运会、亚洲挑战杯、亚洲6个分区锦标赛这些小赛事和非FIBA赛事算上,4年也没多少国家能主场办赛。而新赛制,能让这个数目升至80个(虽然非洲暂时做不到主客场制)。80个国家至少有3场主场世预赛赛事,60个国家有6场主场世预赛赛事。
因为新赛制下,即便是非篮球强国的瑞典主场都坐满。
澳大利亚在78:79输给日本的亚太区历史首负前,日本主场的座位已经售罄。
而正是由于主客场制世预赛的出现,才让我们知道即便篮球不是作为前三运动的很多国家中,只要有走进主场的赛事,观众都无比热情。
补充:2019年世预赛只遍及80个FIBA成员国而已,而从2023年的世预赛开始是真正遍及FIBA旗下每一个国家了,如亚太区16强的世预赛之前,还有多层预选赛或资格赛。在2023年世界杯已经不在中国举办的情况下,国人还可能看到9场的主场预选赛。
2相信过程
赛会制比赛让偶然性增多,一届大赛的成绩只能由1个教练组、12个球员在15天左右的时间中决定。而世预赛能让偶然性能减少,最终杀入正赛的球队也真正证明你在一个周期内的实力。
在2013年中国男篮滑铁卢最惨的一年,亚锦赛小组赛上先连负韩国、伊朗,1/4决赛输中国台湾,最终名列第5,也丢掉了2014年世界杯直接晋级的权力。若是主客场制加上分周期,负于韩国、伊朗、中华台北,当你第二次面对同样对手,可以针对对手换球员,也可以换教练,会更有复仇心,球员也会在联赛和下一次集训更磨砺自己。假如有主客场双循环再对上他们的话,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本届世预赛日本男篮也是从4连败开始到8连胜结束的,就是从召回八村塁回来战胜亚太区头牌澳大利亚这一场开始改变格局,激励士气。也是因为有长赛事周期才能让日本做出这样的大转变。
2019年世预赛是历时一年半的,这一年半中不排除还有年轻的球员成长起来,更不要说未来2023之后的世预赛分分钟可以历时2年半以上的,可调整的空间太大了。
在足球世界中,无论在2018年世界杯中最终表现,还是国际足联排名,日本和伊朗一直是亚洲足坛的top 2。这两队已经连续在2014和2018年两届足球世界杯预选赛上高居小组榜首,主客场制+多周期组成的世预赛才让这两队的最终成绩更稳固。而近两届足球亚洲杯中两队反而都未能夺冠,甚至仅日本闯进一次决赛。赛会制比赛偶然性更大,对球迷来说爆冷固然刺激,但对于各国球队来说还是喜欢一个更稳的进程。
所以这届男篮世界杯后,在2023年世预赛亚洲区最终排名也会是中国男篮最真实实力体现,因为到时不会再有这届这样没有出线压力和可以红蓝分队不用全阵容随便打。
更多人披上国家队战袍
NBA和欧洲篮球冠军联赛这两个世界top 2的职业联赛不对球员放行,让世预赛缺少很多世界篮坛明星,各国家队出征世预赛也绝大多时候不是最强阵容。与此同时,也让更多人得到机会。
譬如说西班牙球员哈维尔·贝南,假如不是改制,在拥有众多NBA和皇马、巴萨球员的西班牙国家队中,他这辈子恐怕不能完成自己的国家队梦。而由于世界两大联赛不放行,30岁才第一次完成自己的国家队首秀。
而中国男篮由于没出线压力加红蓝分队,六个周期就有41名球员代表国家队出战FIBA赛事。而底蕴深厚的美国队即便派30线队也派出过52个球员参赛,加拿大队世预赛也使用过36人。
让更多的人代表国家出战,这份荣誉和自豪感是很多普通球员过去所未曾触及的,甚至有些还反哺了职业队,例如在国际比赛中打出来的阿不都·沙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