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的诗中有个世外桃源,在南宁也有一条桃源路。
桃源路不是世外,也没有桃花,但它对于南宁人来说是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老南宁人迷恋的本土生活。
它是南宁曾经的政治中心,无数机关大院都立足于此,也有无数南宁人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
今天,小吃货带你去桃源路逛逛吧。
01.
2公里,200年历史的见证者
提起桃源路的名字,不禁令人下意识念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里曾经道路两旁都是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树顶枝叶相接,连绵覆盖了这条约两公里的路。
但你可知道,桃源路以前其实不叫桃源路。它原名津头路,在1937年修建后全路才统称桃源路。
西起中山路,东至广西医科大学门口,长1850米。不到两公里的路程,却见证了南宁200年的历史。
在东边广西医科大学的十字路口,便是津头大树脚,它可是桃源路的地标。
两棵两百多年的小叶榕,带着茂盛的枝桠不偏不倚地肆意生长在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中央。
02.
一条桃源路,半部南宁编年史
有人说,桃源路是南宁“最有钱”的地方;
也有人说,桃源路是南宁“最健康”的地方。
在这里生活,有勤奋读书的少年,有工作奋斗的青年,有悠闲安逸的暮年,很多人在这里一住就是一辈子。
年少读书,在桃源路
“从小学到大学,这里都有”
走在桃源路上,短短两公里的距离,便是路过了两三所学校。
临近中午,南湖小学门口便有许多人等着。南湖小学曾名延安二小,本身偏小的空间后来还因为道路的扩建更是缩水。
南宁许多人的青葱岁月便是在这条路开始,悠悠朗读声回荡在校园里,再有课间操时那貌似不经意地转头只为多看一眼那心意之人,考试宣布正答的欣喜雀跃。
所有稚嫩的单纯和美好仿佛都留下在此。
沛鸿民族中学就在不远500米左右的地方,初是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
先后多次改名,而教育家雷沛鸿的后人对这所学校进行了资助后,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而改为南宁沛鸿学校,2002年6月正式定名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这条路上其实还有桃源路小学、第六职业高中、体育运动学校、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不少人玩笑说:这条路从小读到大,连工作还在这,这辈子都出不去了。
小升初、高,你也逃不开桃源路。学科变多、作业变多、困惑变多的青春期,仿佛是世界上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
他们满怀理想,壮志惆怅,仿佛面对窗外的落叶凋零都可抒发两句伤春悲秋,片刻之后又梦回现实继续面前的奋笔疾书。
毕业工作,在桃源路
“众多机关单位,都在这条路上”
雨水浇灌数年,将门头跟牌匾都褪去了颜色,只能透过庄肃的字体和栏杆处不断巡逻的保安大叔感受这些地方的严肃和谨慎。
由于当年广西省政府落户在附近的缘由,桃源路的自治区直属机关机构非常多。
自治区政协、卫生厅、商务厅、财政厅、人民银行、侨办、供销社、防疫站以及南宁市体育局,都在桃源路上。
——
民国时期1912年,广西省政府从桂林迁移南宁,一直在老城区办公。
由于地方狭小,满足不了住房和办公用房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当局1930年代初开始在植物路、河堤路的商埠一带大兴土木,建设新省府,建设范围扩大至桃源路。
鲜少人知的是,当年桃源路1号的陆氏总宗祠,至新民路一段的桃源路北侧。
在1930年代曾是广西军政要员的官邸区,而1953年后拆除建成一栋二层科处级干部宿舍,1998后拆除又建成现自治区政协机关新办公楼。
南宁最“有钱”的一条街
运动健身,在桃源路
“在这里感受到了青春的荷尔蒙”
市体育场,也在桃源路上。
由于前身是跑马场的缘故,市体育场的场地十分空阔,却不乏人烟,早早便有三三两两结伴锻炼的人们。沿着红色的塑胶跑道,陈叔甩甩手臂就开始慢慢地跑了起来。
“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感觉被年轻人的活力感染,自己好像也年轻了几岁,其实当年我也是他们的一份子。”长年锻炼的陈叔边慢跑边余力尚存地说着。
晨光微亮,秋日的南宁伴着丝丝凉风,秋意不在街道两旁的飘黄落叶下,而在人们逐渐加厚的外套上。
但似乎秋天到不了体育场,因为这里的时时刻刻都被火热和汗水填满。
人们缓缓将跑改为走,走出了高高的门楼,白底、红星、红旗、稻穗填满的雕塑,令人忍不住再回头看多一眼,把这民族特色的浓郁和文物的传承刻印在脑海里。
看病治病,在桃源路
“南宁「最健康」的路”
而桃源路的两头分别坐落着广西最大的两家医院——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
还有广西体检中心、视光中心、区防疫站、区卫生厅、军区门诊部、津头医院......
时不时路过拖着行李水桶的行人,大包小包地往医院前行,许多外地人为看病而远行至此,而住在桃源的人们能更轻易挑选医院去哪家更方便。
南宁最有钱的一条街
“聚集众多的银行”
工作日时你也许可以看到在桃源路的街头巷口都停着超多运钞车,而路过的行人却是见怪不怪。
因为这里是南宁最“rich”的一条街。
——
除了全中国的各大机构和银行在桃源路皆有分行之外,人民银行、区财政厅和它的地下金库,广西钱币博物馆都在这里。
兴许是资本的氛围浓厚,这里是南宁第一代股民的诞生地,也是南宁最早的酒吧街。在这多走上两圈,感觉“财气”也招揽了不少。
03.
这辈子,都离不开桃源路了
2002年桃源路大扩建,道路变得宽阔,高楼林立。遮天蔽日的羊甲蹄树不见了,但却也留下了一些富有年代的记忆。
退休后悠闲度日的机关大院居民总是在爱聚在树底下,侃侃家长里短,长久的岁月后仿佛已经看淡了年华。
桃源路的居民楼下开满了各种店铺,在这里生活,穿着睡衣下楼就可以填饱肚子。从小吃到大的老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桃源路人,这里的店铺做的都是街坊生意。
港味十足的炖品店还在,食堂代名词也还在,这些吃了很多年的老味道都没变。
手球训练基地面点食堂
“每次来,都要买上几十个”
老式的装修和简单的布置,一个招牌两个窗口就搭建起来这家食堂。
一个塑料袋层层叠叠地装满了各式各样的传统包点,人均四五袋地大量购入,食客们大有一日三餐全吃面食的气势。
2元一个的肉包,馅足个大,一个顶饱。
朴实无华的包装和物价,一下便仿佛回到九十年代初,食客虽是换了一波又一波,味道和价格却吸引了更多人。
港龙炖品
“十几年的炖品老味道”
好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港记炖品也深得此话精髓。
炖汤的种类很多,但是配料只加油盐水,3小时以上的密封炖煮还原食材本身的滋味。
津头菜市
“自成一派的菜市氛围”
走了快一公里来到了桃源路的另一头,逐渐一整条街开始有些人声鼎沸的感觉。
远拱形的招牌上印着四个金色大字——津头菜市。
叫卖的摊贩零零散散地坐着,看到路人便中气十足地吆喝一声。
最初大家只是赶集时围着榕树底,相互交易各自所需的物品,慢慢的人越来越多,变成了一个圈又一个圈的树底集市,口口相传中它变成了津头集市。
后来划分了一块地,它不再是津头集市,摇身一变成为津头菜市,但是这里的人的热情还是一如既往。
“今天的西红柿新鲜得很,买个回家炒鸡蛋咯。”
“诶呀你又来买鱼啦,还是罗非鱼?给你配点葱姜你直接煎就好了。”
“做什么菜?五花肉不要太肥是吗?那切瘦的给你了。”
津头菜市并不大,差不多数百步便是能绕着走上一圈。在上个世纪,它开在津头大树下,围着树摆摊,摊贩们也是这样吆喝。
夜幕降临时,街上的霓虹亮起,桃源路的人间烟火气悄悄浮现。
就算是2021年的今天,我们也能在桃源路感受到上世纪岭南街头独有的感觉。
桃源路的夜晚是独特的,结束一天学习的学生、刚刚下班的打工人、从市场买完菜的本地土著......在傍晚时分左右,不谋而合地回到桃源路,回到桃源路的家。
有人说:“我同学小学在南湖,初中高中在沛鸿,大学他考上了医科大本硕连读,毕业分配在区医院,他家住商业厅,然后,每次同学聚会都被我们嘲笑说,一辈子走不出桃源路。”
桃源路就是这样的地方,你可以说它旧,说它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但不能否认它独特的魅力和生活味。
也有人说:“定居南宁十几年,做为半个南宁人,对桃源路的痴迷不亚于初恋。”
从前车马慢,现今回忆长
“桃源路,希望你越来越好”
· 说一说 ·
你在桃源路
上学/上班的回忆有什么?
地址:
摄影 ▏小吃货蛋蛋
文字 ▏小吃货蛋蛋
主编 ▏大吃货欣欣
© 吃遍南宁原创发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