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若要说中国新一轮“体育明星城市”,成都和杭州当仁不让。
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市举行,113个国家和地区 6500名运动员,共赴一场成就梦想的青春之约。这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可喜可贺。而不到2个月之后,杭州也将在9月下旬举办亚运会。这同样是杭州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活动。
奥运会、青奥会、大运会、亚运会……当国内一个个城市通过世界级赛事“出圈”,重庆市民除了表达羡慕和惊叹之外,也时常反复追问:对于正在发力进击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庆来说,距离一场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究竟还有多远?重庆有机会办奥运会等世界级赛事吗?
一、体育大赛成国际化大都市“标配”
城市发展和体育赛事是相互促进、彼此成就的。城市为体育赛事提供平台,作为集群众性与竞技性于一体的体育赛事则带动城市发展。
如今,在一场世界级赛事就能带火一座城市的传播和辐射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把体育赛事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形象推介、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抓手,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配”之一。
从国内看,除了成都和杭州之外,国内很多城市都曾举办过世界级赛事。北京在2008年和2022年先后举办奥运会、冬奥会,成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双奥之城;广州在2010年举办亚运会,深圳在2011年举办大运会,南京在2014年举办青奥会,上海则是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网球大师杯、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等众多国际大赛的举办地。
从国际看,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是奥运会和世界杯的“老熟人”,德国、韩国和日本、卡塔尔等也曾举办过世界杯。同时,这些国家或城市的体育产业也十分发达,延伸出包括体育赛事、体育器材、体育媒体等多个方面在内的多种业态。
能够举办世界级赛事,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强劲的“活名片”。这是因为,举办一场大型国际赛事,通常需要同时接待数万人,与会嘉宾、运动员、游客等从世界各地蜂拥而入,涉及到航空网络、赛会服务、志愿服务、安保服务、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内容,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一次“大体检”。当然,能够成功申办世界级赛事的城市,意味着该城市的办赛能力和综合实力已经过了“初检”。
近年来,国内诸多城市掀起打造体育城市的热潮,比如北京的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南京的世界体育名城、杭州的国际赛事之城、成都的国际赛事名城、深圳的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以及上海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等。综合来说,举办世界级赛事对一座城市的推动作用是综合性、全方面的。
一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赛前,场馆、交通、通讯、生态环境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将直接带动投资的增长;赛中,能够活动门票和电视、网络等转播收入,同时吸引大批运动员和旅游人口,能够带动文旅、交通、餐饮零售、住宿、广告等消费业态发展;赛后,带动城市互动交流,间接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户。
据报道,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周期中,现场观众人数达到340万人次,全球共有50亿人参与、收看和关注与,意味着全球有62.5%的人参与到卡塔尔世界杯当中。而世界杯相关的商业赞助协议,共为其带来约75亿美元的收入,创历史新高,“吸金”效应惊人。
二是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通过举办赛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传播城市、走进城市,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品牌力。
比如,南京通过先后成功举办2014年青奥会、2016年速度轮滑世锦赛、2017年首届世界全项目轮滑世锦赛、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2019年篮球世界杯(南京赛区)、街舞世锦赛、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等30多项重大体育赛事,在“全球城市体育影响力”排行榜上跃升至第10位,紧随北京(第9位)之后,“世界体育名城”渐露头角。
三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举办一世界级赛事,涉及到赛事组织、服务和后勤保障,以及软硬件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同时,赛事是对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考验,需要良好的城市文明和环境治理能力,尤其是短时间内大量的人口集聚,各类突发事情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对提升政府应急应变能力、服务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实战”机会。
二、重庆什么时候能举办国际大赛?
虽然到目前为止重庆仍无缘举办综合性世界级赛事,但重庆并非与国际体育赛事绝缘。
国内最大的专业足球场之一的龙兴足球场
实际上,重庆十分重视体育赛事,曾举办过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亚洲田径大奖赛、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东亚四强赛、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重庆国际羽毛球公开赛、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亚洲龙狮锦标赛、中欧篮球冠军杯、全国室内跳伞(风洞)锦标赛、全国跳水锦标赛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并在2004年作为中国亚洲杯主办城市之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赛经验。
此外,起源于南滨路万人健步走活动的重庆马拉松,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是中国马拉松四大满贯赛事之一,也是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去年成功入选“2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高质量筹办国际赛事,提升国际羽毛球公开赛、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中欧篮球冠军杯、亚洲田径赛、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等赛事品质和影响力;积极引进和培育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武术、橄榄球等国际体育赛事,促进冰雪、马术、射箭、击剑、铁人三项等国际体育赛事发展。这意味着,以上项目将是未来重庆发力的重要方向。
一是做好“近期+远期”规划。一场大型的综合性世界级大赛,从提出申办到最终举办,这个时间跨度往往需要好几年,而像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的时间更长,标准更高。这就要求重庆在谋划综合性世界级大赛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做好“近期+远期”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
2023重庆马拉松比赛现场。龙帆摄
在近期规划上,首先竞逐最有把握和胜算的单项国际体育赛事。比如,重庆曾举办过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可以利用相关办赛经验,积极申办攀岩世锦赛、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等更高级别的赛事。再如,重庆举办过亚洲田径大奖赛、全国跳水锦标赛,可以向申报田径世锦赛、游泳世锦赛发起冲击。同时,可以“退而求其次”,先申办奥运会相关项目资格赛,足球洲际比赛预选赛,积累办赛经验。
在长期规划上,则要高起点对标洲际以上世界级大赛的谋篇布局。比如,要加快重大赛事场馆建设,优化优质体育场馆设施资源配置,规划建设或升级打造一批具备承办国际标准赛事能力的现代化、专业化体育场馆设施。
二是统筹好“自办+合办”模式。随着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西渝高铁等交通基础实施日渐完善,未来重庆“米字型”高铁网日益完善,为自办或者联合其它省份与城市举办世界级大赛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自办方面,可以把自身特色和优势亮出来。比如,重庆可以用好山水城市独特地形优势,大力发展自行车、定向越野、轮滑、攀岩、铁人三项等具有“国际范”“巴渝味”的山地户外运动,积极举办相关项目国际赛事。
在合办方面,可以突破地理边界局限,联动周边地区共同举办。比如,重庆可以参照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联合四川等省份共同承办全运会,甚至是奥运会;联合成都、西安、武汉、昆明等中西部城市,共同举办亚洲杯足球赛,乃至世界杯。
重庆什么时候能举办世界级大赛?这个问题需要时间来作答。只是我们希望,这个时间越短越好。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重庆接续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不断聚人气、汇商气、积财气,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世界级大赛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我们更加期待,让世界通过一项项世界级赛事,多打开一扇了解重庆的窗口,感受到这座城市因赛事与开放而带来的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