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象棋爱好者,对特级大师、大师、棋士等等称号应该都不陌生,但恐怕又不是知道得特别清楚。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象棋协会的官网上都有相关内容,但是官话的文件读起来总是很费劲,条条款款的很烦人。没关系,今天小编带你5分钟看懂中国象棋等级制度。
象棋称号有两套标准,一套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对应象棋高手;一套是中国象棋协会的,从“菜鸟”到高手都有。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它重在强调运动员属性,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从高到低分为5个级别:
备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特大,其中最有含金量的是全国个人赛冠军。
全国象棋个人赛
备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师,其中最有含金量的是全国个人赛第2~16名以及威凯杯冠军。
备注: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家体育总局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获得途径基本是各种全国级别的锦标赛、运动会,而大量的商业性的象棋比赛如碧桂园杯、财神杯是无法获得的。
它重在强调棋手属性,是由中国象棋协会授予,从高到低分为20个级别:
评选标准同国际级运动健将
评选标准同运动健将
备注:这里是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的分水岭。特大和大师多为职业棋手,以下则多为业余棋手。
备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省冠级别。每个省每年都举办至少一次锦标赛,大家彼此熟悉,具备前3名实力的棋手,一般来说只要不是人缘太差,别人作死的怼你,总会有机会拿到一次冠军,从而成为名正言顺的“省冠”。
备注:这个级别的棋手,可以是市冠,也可称之为省级。
以上棋协大师、地方大师虽然称号也含“大师”,但比国家大师的含金量要低。
备注:这个级别的棋手,基本也是市冠级别的棋手,不一定是各市的老大,至少也是市里前几名。
省级象棋比赛个人17~32名或团体7~12名
备注:这个级别的棋手定位比较模糊。因为省锦标赛前几轮发挥的不好的棋手,后面比赛常常会不太专注,导致17~32名有些是强手,有些是有较大“水份”。大概也就是县冠~市冠之间吧。
省级象棋比赛个人33~56名
备注:这基本是县冠级别的棋手。
通过各市县象棋比赛获得一定的名次可获得这些等级称号
备注:这是人数最多的,从普通象棋爱好者到县级棋手都包含在内。
图片来自中国象棋协会
通过中国象棋协会网络考试平台答题可获得这些等级称号
备注:这基本是“菜鸟”级别,只要会下棋、在网上答一些简单的题就可获得,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