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体共生之校园足球活动育人案例分析
——以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天健杯”校园足球联赛活动为例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曹建
【摘 要】通师一附校园足球的开展模式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在其所在地区走出了一条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推广,意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提升学生品格的道路。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足球,且充分挖掘了足球育体、育德、育心的育人功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校园足球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实现个性化的身心成长,真正做到了足球育人。
【关键词】校园足球、以体育人、足球育人
校园足球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校园足球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全面成长,是校园足球的应有之义。笔者以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天健杯”校园足球活动为案例,做初步的分析探究。
1. 传承学校历史与传统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一附)由清末状元,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是其教育救国主张的社会实践。张謇先生非常重视体育教育,率先在小学引入体操课程,其认为“救弱之方,首在军务。欲国之人有军国民资格,必自培养完全之身体、保卫健康之精神始,故小学教育当重体育。”通师一附一百多年来一直秉承创始人的教育理念,将体育作为教育的基点,塑造培养“身心健康”的现代小公民。2000年学校就参加了南通市首届可口可乐杯校园足球比赛,2017年学校成功申报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并借此契机全力打造校园足球进课堂及联赛系列活动,为学校发展“多品”体育特色项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 赋予传统文化之魂
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要成为育人工程的抓手,必须要给足球赋予文化的内涵,使其在拥有运动项目特质的同时,承载文化育人的时代责任。足球运动具有高强度、高对抗的特点,天然的具有勇猛、顽强等特质。足球运动员必须具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才能经受住瞬息万变的比赛节奏和压力。由足球的项目特质出发,提炼出足球精神,由足球精神升华到民族精神,由此出发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此精神之归纳与总结。通师一附的校园足球联赛取此意涵,冠名为“天健杯”,寓意学校的学子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秉持先贤张謇精神,赓续五千年民族奋斗精神。
3. 规范赛事育人序列化
学校以“天健杯”校园足球联赛活动为主干,围绕校园足球联赛开枝散叶开展了一系列的足球相关活动,丰富了校园足球的外延,极大地拓展了足球活动的参与面,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充分享受足球的乐趣、接受足球精神的洗礼。
3.1 做亮赛事,涵育精神
3.1.1赛程贯穿学期
学校的规模较大,平均每个年级18个班,每学年分别开展四、五、六3个年级的足球联赛。联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4个小组进行循环赛,每组前2名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淘汰赛,最终决出1-4名,并评选出金球奖、金靴奖各1名。整个赛程总共40场比赛,3个年级总共120场比赛,每学期近60场比赛。按照正常情况一个学期4个月,刨去开学和期末阶段近1个月时间,剩下的3个月有60个左右的工作日,几乎每天都有比赛在进行。
3.1.2规范赛事组织
所有的比赛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组织,从班级报名表的填写、赛前会议、参赛队伍抽签、到秩序册的编排和印刷、运动员着装的要求、比赛场地、裁判员、比赛规则、赛场礼仪、中场啦啦操等等一些系列的环节都力求规范。每个年级联赛开赛都要举行开幕式,裁判员、运动员代表宣誓,校长致辞并为首场比赛开球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联赛结束后,学校都会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这样的赛事组织,体现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足球运动的尊重。
3.1.3 学生参与面广
校园联赛采用5人制赛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比赛,学校特地不限定班级报名的参赛人数和性别,各班级近1/3的学生直接参与到比赛中。而其余的学生则会通过啦啦操表演、足球小记者、足球小裁判、后勤保障服务等各种角色参与到联赛中,充分参与并享受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赛。
3.2衍生活动,内涵提升
3.2.1 小裁判执法赛场
联赛的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员则全部由学生担任。请专业裁判员为学生们讲解足球规则和裁判法则,并进行模拟执法,通过考核能够胜任的学生将在联赛其间担任相关的执法工作。学生在执法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比赛的规则,体会到规则意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也能更好地领悟公平竞争、公正执法的体育精神。
3.2.2 啦啦队舞动绿茵
每个班都建有一支啦啦队,当两班的足球队员们结束半场的争战时,另一场没有直接身体对抗的比拼在音乐的渲染中就开始了,这是一场无形的对抗,这是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音乐的节奏与身体的节奏相互应和,绿茵场上舞动着童年的欢乐。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不但回响在操场,也回荡在每一个少年的心底,成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3.2.3 小记者记录赛程
班级的小记者团,在班级比赛时进行现场摄影和文字记录,比赛结束后将编辑好的文字和照片发送给班主任老师审核并报送学校微信组进行推送。小记者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学生视角下的联赛,这也是属于他们的比赛。
3.2.4 用文字追朔成长
用文字追溯自己与足球共同成长的故事,学生们用各种文体书写足球联赛期间经历的情感与收获,以文字追溯成长历程,经历化为文字的瞬间,他们仿佛又重历现场,那一个个鲜活的真实场景都成为了心灵成长的营养液。
3.2.5 童心视角摄影展
当镜头记录下流逝的瞬间,时光便凝固在画面之上。学生们拿起相机,用儿童的视角捕捉属于他们的精彩时,童年便永恒地凝固在画幅之间。学校征集学生的足球摄影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举办学生足球摄影作品网络展,让学生们体验作品成展的成功与喜悦。
3.2.6 画笔下的设计赛
当艺术的想像与足球的激情碰撞的时候,迸发出的是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画笔,设计自己班级的足球队徽和队旗,创作属于自己的图腾印记。学生们在创作设计时,学习到了足球的文化知识,感受到足球运动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学校通过橱窗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欣赏到足球与艺术结合的魅力。
4. 多方助力育人全景化
4.1 亲子陪伴,家校合作
校园足球联赛活动并不是学校的独角戏,正如教育也是家庭的重要责任一样。通师一附的足球联赛活动引入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校园足球的重要助力。爸爸们成为了班级足球队的教练和陪练,妈妈们则成了啦啦操队的编排、服装指导和化妆师。孩子们发现了爸妈们平时隐藏的技能,家长们也感受到孩子们与居家时不一样的表现和本领,孩子与家长都重新认识了对方,亲子关系也在联赛期间飞速成长。
4.2 社会资源,助力共育
教育需要家庭的参与,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通师一附校园足球联赛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的热心参与,也引来了众多的社会优质资源的热心帮助。
4.2.1 与大学团队的合作
通师一附紧邻南通大学,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与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紧密合作,学校聘请南通大学足球专业教授团队执教学校校级足球队,并参与学校的足球社团、校园足球联赛活动建设和开展。一方面引入高端专业人才弥补了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为南通大学的大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了双方的互补共赢。
4.2.2 与优质俱乐部的合作
南通地区拥有众多优秀的足球俱乐部,学校通过筛选运营规范、资质优良的俱乐部参与学校的校园足球活动。例如:本地支云甲级球队进校园,球员与学生们进行足球知识竞猜、花式足球表演、与校级足球队对战、签名赠送球衣等互动交流活动。学生们在与职业球员的近距离接触交流中,更深入地感受足球的文化与魅力,激发了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对于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
4.2.3 体育名人的助力
依靠足球名人的力量推广校园足球活动,让学生们以能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为荣。通师一附邀请到中国女足的领军人物孙雯等足球知名人士来到学校与学生开展足球交流活动,孙雯为一附学生签字寄语:足球因你而魅力,你因足球而成长!告诉孩子们足球不仅可以带来欢乐,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引领,足球能让人拥有尊重、合作、拼搏……这些优秀的品质。
4.2.4 友好学校的签约
学校定期与兄弟学校、足球俱乐部进行足球互访、交流活动。2019年学校分别于德国和英国2家足球特色学校初步达成互访交流的意向。学校通过此类互访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和交流机会,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学生们得到历练,增长了球技,也提高了与他人交流和交往的社会适应能力。
5. 校园足球文化环境育人
5.1 显性物态环境
学校校园的中轴线,操场入口处的位置上矗立着一座4米多高的足球雕塑,上面镌刻着历届足球联赛的冠军队;在正对操场的教学楼山墙上,镶嵌着高达12米的通师一附足球之歌全文;教学区120多米的足球文化长廊……这些物态环境的布置彰显着足球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让目之所及的足球文化建设濡染学生的精神世界。
5.2 隐性文化环境
学校利用广播室、苗苗电视台、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平台的宣传功能,在校园内形成“足球精神”培育的隐性文化环境。校长亲自撰写“天健杯”寄语,为足球联赛活动赋予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在奔跑、冲撞中……,在痛苦、坚强中,……,我们的身心在强健,我们的精神在成长。希望每一个男孩都应该具有一种尚武精神,有信仰,有追求,有自信,有勇气,……,藐视一切艰难险阻,藐视所有的强大对手,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在百折不挠、顽强进取中,为自己的心灵加冕。——陆胜利”通师一附足球联赛不仅仅是项体育赛事,更成为了一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根铸魂的系统教育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足球文化的建设,陆胜利校长创作了题为“起脚飞射梦正圆”的通师一附足球之歌。这首歌词将儿童少年足球场上的奋勇英姿与张謇先生教育救国的理想,以及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接起来。少年们勇往直前的足球精神、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正是实现强国梦想的必备精神品格。每当联赛开赛,学生们总是激情澎湃的大声歌唱,歌声伴随着联赛的号角,响彻了校园的绿茵场。
6. 通师一附“天健杯”校园足球联赛系列活动的经验与启示
通师一附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模式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探索,在其所在地区走出了一条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推广,意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提升学生品格的道路。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足球,充分挖掘了足球育体、育德、育心的育人功能,打通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限,集合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校园足球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实现个性化的身心成长。此模式在目前急于出成绩,充斥着功利性的校园足球氛围中宛如一股清流,显得尤为可贵。
校园足球发展的首要任务应该在于普及,唯有普及才能真正夯实校园足球的人才基础,才能有效增加足球人口规模。足球普及要立足于课堂、社团、校园联赛三级阵地,课堂负责教会、社团负责提高、而联赛负责最终的实践运用,让学生真正地享受足球运动的乐趣,在足球比赛中实现身心的全面成长。
在重视校园足球运动本身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衍生活动的开展与培育。校园足球如果是一棵大树的话,其足球运动本身则是这棵树的主干,而众多围绕足球项目开展的各类衍生活动,则是大树的枝叶。没有各具特色的枝叶从各个角度吸收阳光和雨露,制造出树干生长必须的各种养分,大树将会因缺乏营养的再生而难以维系,终究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生长的闭环状态。
通师一附的校园足球以体育抓手,以德育根本,融合智育、美育等为一体,实现学科融合,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道德三大核心素养均能够在其中得到有效发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背景下,通师一附的校园足球做到了德体共生,以体育人,对于当前的学校体育及校园足球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1]小学体育课程培养小学生“阳刚之气”的有效路径[J]. 游学军. 青少年体育. 2021(11)
[2]小学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究[J]. 曾静,葛伟青. 教学与管理. 2021(21)
[3] 小学校园足球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J]. 陈崇荣. 学校体育学. 2019(01)
[4]小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J]. 罗永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6)
[5] 立德树人背景下校园足球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岳耀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