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棋子之间,一场关乎棋运的博弈正在棋盘外悄然展开。 32强中韩国棋手占据14席,中国仅有7席,这个数字对比让围棋界哗然。
这一数字与即将开始的第30届三星杯形成鲜明对比。 三星杯中韩参赛人数之比为18比10,中国棋手占据明显优势。 而韩国主办的新赛事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不同的名额分配策略。
名额分配背后的战略
世界棋仙战的名额分配方案透露出明显的倾向性。 32强中,种子选手名额分配为韩国6人、中国3人、日本3人、中国台湾1人、外卡1人;选拔名额则是韩国8人、中国4人、日本4人、中国台湾1人、越南1人。
从最终结果看,韩国确保了自己有14个席位(种子6 选拔8),中国只有7席(种子3 选拔4)。 这种分配方式与传统的世界大赛选拔机制有所不同。
中国队似乎没有组织预选赛,敲定了参赛阵容:王星昊、丁浩、党毅飞、杨楷文、李钦诚、檀啸、李轩豪。 尽管人数受限,中国仍派出了实力棋手参赛。
日本队也派遣全部主力出战,包括一力辽、井山裕太、芝野虎丸等知名棋手。 中国台湾参赛的两名棋手分别是许皓鋐、赖均辅。 越南队的选拔名额被19岁的何琼英获得,她此前在三星杯预选赛中也有出色表现。
高额奖金的吸引力
新韩银行世界棋仙战是今年8月韩国方面宣布新创办的围棋世界大赛。 赛事总奖金规模高达12亿韩元,冠军奖金4亿韩元(约198万人民币)创年度世界大赛新高。
这一奖金数额超过了中方主办的梦百合杯、衢州烂柯杯、北海新绎杯,这些赛事冠军奖金均为人民币180万元。 高额奖金无疑增加了赛事对顶尖棋手的吸引力。
比赛奖金分配也颇为细致:亚军1亿韩元,四强5000万韩元,八强2500万韩元,16强1250万韩元,32强500万韩元。 这是世界职业围棋比赛首次像职业网球四大满贯赛事那样,具体公布每一轮的奖金。
赛事规则与赛制安排
世界棋仙战在规则设计上具有明显特点。 比赛采用黑贴6.5目规则,用时为每方30分钟 20秒读秒,这在世界大赛中属于快棋范畴。
比赛日程已经确定:从12月24日到29日,进行32强战到4强战,决出两个决赛名额。 决赛采取三番棋赛制,将于明年上半年择日举行。
抽签规则方面,赛事采取“避免同队选手相遇”的原则。 这与今年三星杯的“同队棋手不回避原则”形成对比,后者意味着申真谞不一定每轮的对手都是中国棋手。
韩国围棋的复兴计划
世界棋仙战的创办是韩国围棋界近年来的一大手笔。 在签约仪式上,韩国每日经济媒体集团总裁张大焕表示:“我们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举办韩国国内奖金规模最大的比赛GS加德士杯,今年已经三十年。 ”他期望世界棋仙战也能持续30年以上。
新韩银行为韩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每日经济新闻是韩国最大的经济类报纸,两者联手支持围棋赛事,凸显韩国对围棋发展的重视程度。
这一赛事也被视为韩国恢复围棋自尊心的努力。 韩国棋院明确表示,世界棋仙战的诞生有助于恢复韩国围棋自尊心,使世界大赛最高冠军奖金回到韩国所有。
中韩围棋的深层博弈
世界棋仙战的创办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韩围棋博弈的一部分。 2025年4月,中国围棋协会宣布抵制第30届LG杯,以抗议第29届LG杯决赛中的争议判罚。
在中韩围棋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韩国选择创办新赛事而非妥协。 棋仙战成为韩国打破僵局的一种策略,既然在现有赛事上难以达成共识,便另起炉灶,打造自己主导的全新赛事。
韩国国内对此举也有不同声音,有韩国网友直言:“三星杯和LG杯韩国棋手对中国棋手的胜率均为20%,总的胜率大约在22.2%左右。 花这么多钱办个新的围棋大赛,这就是在给中国棋手送钱。 ”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指出“1988年应昌期花40万美元办应氏杯,难道只是为了中国棋手吗? ”这些争议反映了围棋赛事背后复杂的民族情绪和竞争意识。
围棋比赛的背后,是国家之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 韩国网友争论着“胜率仅20%等于给中国棋手送钱”,中国棋迷则关注着7名中国棋手如何突破14名韩国棋手的包围。 当棋盘上的较量延伸到棋盘之外,这场黑白游戏已然超越了单纯的胜负。
世界棋仙战的决赛将于明年上半年举行,届时将产生新的世界冠军。 赛事背后的名额分配争议和围棋话语权之争,恐怕不会随着比赛结束而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