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中国职业斯诺克选手远渡重洋参加2025年英国公开赛,拼杀一周后,16位有奖金入账的球员总共带走了7.5万英镑。 这个数字,还不及冠军肖恩·墨菲一人奖金(10万英镑)的四分之三。
这场于9月22日至28日在英格兰切尔滕纳姆举行的赛事,总奖金池为50.2万英镑。 奖金的分配遵循着残酷而清晰的阶梯:冠军10万英镑,亚军4.5万英镑,四强2万英镑,八强1.2万英镑,16强9000英镑,32强6000英镑,64强3000英镑。 任何在资格赛(128强)失利的球员,都无法从这笔总奖金中获得一分一毫。
中国军团的征程始于一个庞大的基数,30人参赛,但旅途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 14名选手在资格赛折戟,他们的成绩单上,奖金栏为零。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与奖金无缘,还需自行承担此次出征的国际旅行和住宿成本。
成功晋级正赛的16名中国选手中,有10人的旅程止步于64强。 他们每人获得了3000英镑的奖金,十人合计3万英镑。 赵心童、张安达和张家玮三人则走得更远一步,进入了32强,每人因此获得了6000英镑的奖励,三人合计为1.8万英镑。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肖国栋、常冰玉和雷佩凡,他们成功跻身16强。 这个成绩为他们每人带来了9000英镑的赛事奖金,三人总计收入2.7万英镑。 然而,这也意味着没有一位中国选手在本届英国公开赛上突破单人次奖金1万英镑的大关。 所有获得奖金的中国球员共享的7.5万英镑,仅占赛事总奖金池50.2万英镑的约14.9%。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冠军的收获。 肖恩·墨菲在决赛中以10-7击败安东尼·麦克吉尔,将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6万元)的冠军奖金收入囊中。 仅他一人所获奖金,就超过了16位中国选手奖金总和的33%。 亚军麦克吉尔获得了4.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3万元)。 止步四强的约翰·希金斯和马克·塞尔比则各得2万英镑。
本届英国公开赛从资格赛到16强比赛均采用7局4胜制,四分之一决赛为9局5胜制,半决赛为11局6胜制,决赛为19局10胜制。 这种短局赛制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也使得竞争尤为激烈。 赛事采用了“足总杯风格”的随机抽签机制,这意味着在早期阶段就可能出现强强对话的局面。
中国斯诺克选手面临的经济现实相当严峻。 有观点指出,10万英镑的冠军奖金,甚至“还比不上奥沙利文一根球杆的价值”。 更有对比显示,2025年高尔夫英国公开赛的总奖金高达1700万美元,冠军独得310万美元。 即使是该赛事中未能晋级决赛的选手,排名靠前者也能获得上万美元的奖金。
在本次英国公开赛之前,25/26赛季已经进行了四个月,完成了五站排名赛。 中国球员整体成绩并不突出,但也有亮点闪现:肖国栋在武汉公开赛成功卫冕,夺得职业生涯第二个排名赛冠军;周跃龙在英格兰公开赛中闯入决赛,最终获得亚军。
本届英国公开赛的单杆最高分奖由加里·威尔逊获得,他拿到了5000英镑的额外奖励。 由于“丁俊晖退赛”,中国军团由赵心童、肖国栋等球员领衔出战,但最终未能有选手闯入八强。
赛事的总奖金分配清晰地展现了职业斯诺克顶尖阶层与中下层球员之间的收入鸿沟。 一位赛事冠军的收入可以远超数十位球员的奖金总和,这种差距在数字对比下显得格外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