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触编程大概是在三年级(2015 年),那会听说了编程的概念,感觉非常有意思,还可以帮我做数学题。
我能够走上编程之路,大概是某一次我问我家长会不会编程,然后爸爸恰好会 Visual C++,就写了一段判断一个正整数是不是质数的程序。虽然他写程序足足花了半个小时,而且写出来的程序在输入 \(1\) 或 \(2\) 时会给出错误的答案,但是这对当时的我而言已经非常厉害了。之后我就让家长教我编程,家长考虑到 Python 语言相对简单,于是我就开始了 Python 的学习。
当时学 Python 主要还是用 turtle 库玩,在几天的学习之后,我对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有了极为初步的概念,于是照着参考书写下了类似下面的代码:
在运行之后竟然成功在画布上画出了一个正六边形,感觉成就感满满。
当时参考书上用的是 while 循环的概念,所以我也用了 while 循环,以及抄来的 keep_going 变量名。
后来学到了 random 伪随机库,就开始结合 turtle 搞抽象艺术:
不过这只是初探编程罢了。到了四五年级,我的兴趣又被化学吸引走了,于是那两年把高中化学我感兴趣的部分的科普视频看了几遍,还把一整个元素周期表背了下来。那时候由于某些原因,我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看想看的书、学想学的知识,现在想来真的十分宝贵。
五年级(2017 年),由于某些原因,我从原来的小学转学到清华附中继续学业。那时候我认识了不少同样对编程感兴趣的同学,同时也第一次听说有信息学竞赛,于是在当年 9 月,便开始了我的信息学竞赛学习之旅。
NOIP 2017 时,我才刚刚掌握 C++ 语言的基本语法,于是并没有参赛。
那一年的 OI 学习非常地得心应手。不知道是不是 Python 编程基础的缘故,我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语法的使用,且逐渐开始学习普及组算法。从递归、递推,到二分、排序、贪心、搜索等基础算法,再到背包等较为简单的动态规划模型,我一直是 OI 课外班上掌握最好的同学,也常常帮助其他同学调试代码,总结易错点。
由于课外班进度较慢,我收获了一个较为扎实的算法基础,但是并没有覆盖到所有普及组算法。
这次竞赛后,我也对信息学竞赛充满了兴趣和信心:第一年学习就获得了普及组二等奖的第一名,提高组一等奖仿佛触手可及一样。
在 NOIP 2018 结束后,直到 2019 年的比赛,很多初探 OI 的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退出了 OI 的学习,但我还在继续坚持着我的爱好。
之后的一年,我渐渐地接触到并查集、ST 表、树状数组、线段树等基础数据结构,以及最短路、最小生成树等基础图论方面的知识。那时候这些所有的模板题在洛谷的评分还是蓝色的“提高+/省选-”,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只会做入门题,到能做一些明亮色调评分的题,一直到现在,我已经可以做出部分深色评分的题了,我确实是在快速进步的。
洛谷推出了奖项认证功能,我进行了认证,凭借 NOIP 2018 普及组 \(194\) 分的成绩拿到了 \(4\) 级绿勾。
虽然分数不高,但也拿到了入门级一等,算是从普及组毕业了。
在奖项认证更新后,获得了 \(5\) 级绿勾。
从初一(2019)开始,我就进入了提高组算法的学习,这(至少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了。我不满足于这几年上的课外班的速度,也开始尝试自学一些感兴趣的提高组和省选算法。
去体验参加了 APIO 2020 中国区竞赛,但由于自己什么都不会,而且策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最终获得了 \(0+0+0=0\) 的好成绩。
在奖项认证更新后,获得了 \(6\) 级蓝勾。
在初二的一年(2020.9~2021.6),在教练的鼓励下,我也进行了一些新尝试,例如给学弟学妹们的入门级模拟赛出题,以及给同学讲算法课等等。我是清华附中信息学竞赛可考证的第一批为模拟赛出题的学生之一,也是清华附中信息学竞赛可考证的第一次为大家讲课的学生。2020 年开始,我也加入了 CodeForces 和 AtCoder 的竞技性编程(Competitive Programming,CP)圈子,开始打 CF 和 AT 的比赛。从 2021 年开始,我也组队参加 THUPC 的活动,虽然每次组的队都不一样。
2021 年暑假,我的 CF 第一次达到 Candidate Master 评级,AT 第一次达到 2 Kyu 评级。在暑假的末尾,我的 CF 第一次达到 Master 评级。
在奖项认证更新后,获得了 \(7\) 级蓝勾。
2022 年年初,AT 第一次达到 1 Dan 评级。
参加了 THUSC 2022 的活动,拿到了优秀认可。
初中生活总体来讲还是很幸福的:学业压力适中,OI 拿到了 \(7\) 级勾子,拿全了金银铜牌,NOI 2022 的 D 类申请顺利通过。唯一很难受的事情是体育的放学后训练,所有非满分的同学都要训练。但是由于我的体育太差了,一直在及格线上下徘徊,并没有人适合与我一起跑步,于是每天都要受到孤独和生理上痛苦的折磨。我也考虑过免体拿及格分,但还是决定去拼一把。最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体育中考改为合格考,我也获得了体育满分。虽然中考考得不太好,但还是上了清华附中。
随着中考的结束,初中时代顺利落幕。在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我的内心突然感到十分空虚。什么?初中这就结束了?我已经是高中生了吗?尽管不愿接受,但这已是事实,我不得不和我喜欢的初中班主任、初中各科老师以及同学分开了。
再加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NOI 2022 推迟且改举办地。最终又由于某些原因,我没能像预想的一样以 D 类名额身份参加 NOI 2022 的比赛。
以上三点(主要是后两点)给我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心理上的孤独感、绝望感和不被爱的感觉持续地占据着我的思想,导致我由先前的非常乐观的状态直接转变为了极度悲观,经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擦眼泪。放弃参加 NOI 2022 是我初学 OI 以来期盼了好几年的梦想的破灭,在当时直接激起了我对 OI 的抵触情绪。但是 OI 又是我当时唯一强烈的兴趣爱好,假如我失去了 OI,我无法看到生活的一丝希望,于是我硬撑着把 OI 坚持了下来,决定考完一次 NOI 就退役。在此之后,我对一切事物突然失去了兴趣,任何东西再也无法激起我的好奇心,我做一件事情也仅仅是因为我认为我应该做而已。
军训后便正式开始了高一的生活,但是对班级部分同学风气的厌恶、对初中的怀念以及心理上的障碍导致我迟迟不能真正融入新的班级,这也导致了我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和极差的精神状态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一直持续了很久。2022 年的暑假是我的 Dark Age 的开始。
2022 年暑假,我的 CF 成功达到 Grandmaster 评级。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北京没有举办 NOIP 2022,改为 2023 年春季测试。
在奖项认证更新后,获得了 \(8\) 级金勾。
收获到了以下徽章:(排名不分先后,其中有少数几个是 NOI 2023 前获得的)
在参加了 NOI 2023 后,我心理上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好转,反而对我造成了更多的影响。我的专注力和执行力开始受到影响,开始出现急躁、不安、头疼等生理上的反应。我也多次找教练聊过这件事,但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NOI 2022 时曾经决定考一次 NOI 就退役,那我要不要退役呢?我本打算立刻退役,但是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我依然没有找到任何其他能使我感到一丝兴趣的事物。为了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希望,我选择继续推迟我的退役计划。
十一期间,心理上的波动突然变小了,对我的生活也不再有那么大的影响。我不确定这件事情究竟是过去了,还是我已经对它麻木了。我也不确定我现在是否已经走出了这痛苦的回忆,还是它正在策划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卷土重来。不过,我还是往积极的方向想吧。
十一之后一直到 NOIP 2023 以前,我决定脱产,加入到联考之中。当时我最担心的事情是我的精神状态是否能承受得住脱产的模式,不过后来发现我还是能接受的。可能是因为我没怎么见过套路,我确实从联考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技巧。脱产期间,我也开始和同学打乒乓球,这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我讨厌一切体育运动的目前唯一一个例外。
在 2018 年或者 2019 年,我曾经看到过下面这段话:(出处不详)
一个个 OIer 的竞赛生涯总是从一场 NOIP 开始,大多也在一场 NOIP 中结束,好似一次次轮回在不断上演。如果这次 NOIP 是你的起点,那么祝你的 OI 生涯如同夏花般绚烂。如果这次 NOIP 是你的终点,那么祝你的 OI 回忆宛若繁星般璀璨。
NOIP 2018 普及组是我 OI 生涯的起点,NOIP 2023 是我 OI 生涯的终点,属于我的轮回已经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我正在逐步回归文化课的学习,希望可以在 2025 年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