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撰文回顾1993年世乒赛男团决赛的文章后,有许多球迷对当时主教练蔡振华的安排表示质疑——当时中国队出人意料地以特殊打法(削球手)的王浩担当第一主力,结果这位前辈连输瑞典的卡尔松、瓦尔德内尔,一人丢了2分,成为了输球的最大罪臣。
那么,为什么事后很多人都认为蔡振华的排阵并没有错呢?
93年领奖台上的蔡振华等人,面色凝重一、实力对比
1993年,第四十二届世乒赛在瑞典哥德堡拉开帷幕。当时的中国乒乓球男队正处于最低谷时期,上届团体比赛甚至连铜牌都没获得、仅拿到第7的名次,所以这届比赛的目标是保二争一,至少能先进决赛,最好能拼下当时世界最强的瑞典队夺冠。
瑞典主力对国乒主力的优势
反观国乒这边,93年时男队派出的选手有马文革、王涛、王浩、张雷、刘国梁,其中张雷的实力一般,刘国梁当时才17岁,所以他俩没太多展现的机会,如果打瑞典队的话,担子自然会压到马文革、王涛、王浩三人身上。
经过一番厮杀后,国乒终于再次站到了决赛的战场上,而他们的对手也不出意外是瑞典人。鉴于两队都清楚对手的底细,所以大家都明白决赛是哪些人上场(马文革、王涛、王浩VS老瓦、佩尔森、卡尔松),只是不知道出场的顺序而已。
大满贯瓦尔德内尔二、瑞典队两种方案的取舍
从主力选手的实力对比情况看,93年男团决赛国乒的赢面比较小、但不是没有,最理想的结果是3-2险胜,所以必须精打细算才能惊险拿下胜利。
在蔡振华等人看来,瑞典那边不管怎么安排,老瓦肯定都是1号、也就是在前4场比赛里面打2场,这个没得跑;而如果对方保守一点安排的话,佩尔森就肯定是2号,即在前2场里上一次、然后收尾的时候打第5场,然后实力最差的卡尔松只安排打第3场比赛。
当年国乒很难在大赛中战胜老瓦
但是,瑞典队确实也可能存在一个非常凶险的布阵可能,那就是:将卡尔松与佩尔森调换位置,力图在前4场就解决战斗,然后决胜局就不管了!
有没有看懂?这个安排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让老瓦力争拿2分,然后佩尔森在第3场抓住王浩、稳得1分,这样的话卡尔松的第1场输了也无所谓、第5场则压根就不用打,3-1直接分出胜负,不出现决胜盘定胜负的可能。
2次单打世界冠军佩尔森
1991年千叶世乒赛,瑞典乒乓球男队达到最巅峰,一口气豪夺男单、男双、男团3项冠军,而当时单打夺冠的佩尔森又在世界杯摘得金牌,身为亚军的瓦尔德内尔则在次年奥运会上加冕桂冠,二人成为了站在世界乒坛最巅峰的男人。
不过到1993年的时候,瓦、佩二人的状态都已有所下滑,尤其佩尔森的奥运之旅更是惨败告终,已然走下了神坛,所以让他在团体决赛上打一场可能还行、打两场还是有些让人不放心。
瑞典队的王牌3号卡尔松
曾经世界最强的瑞典乒乓球男队三、蔡振华的应对
马文革
单从王浩出任1号单打、马文革降为2号、王涛出任3号只打一场比赛来看,这个布阵似乎是不合理的。但如果参考大家各自碰到的对手看,这确实是一个绝妙的安排!
首先,王浩避开了最难打的佩尔森,抓住了最容易打的卡尔松,应该是稳赢的一场球,这样的话中国队就能获得开门红,取得心理上的优势,必能极大的鼓舞接下来上场的马文革、王涛的士气。
王涛
那么假如国乒使用稳妥方案,即王浩换到3号,马文革、王涛都上2场,那么结果会是怎样呢?第1场:马文革or王涛VS卡尔松;第2场:王涛or马文革VS瓦尔德内尔;第3场:王浩VS佩尔森;第4场:马文革or王涛VS瓦尔德内尔;第5场:王涛or马文革VS卡尔松。
削球名将王浩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个方案在第1、2、5场上没什么区别,差异就在于第3、4场。如果用蔡振华实际排出的方案,则国乒第3场还能五五开、搏一搏;但如果用保守方案的话,国乒就极有可能输——两相比较,孰优孰劣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事后许多人都认为蔡振华的排兵布阵还是没问题的,瑞典人也已经不再是巅峰的状态,如果大家斗智斗勇成功的话还是有机会取胜的。
马文革、王涛、王浩
决赛首场,王浩对阵卡尔松。一开始展开似乎还是在朝大家预期的方向发展,没想到王浩竟然在1-0领先、第二局又小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被逆转,中国队上来就丢掉了第一分,形势已十分糟糕!
不过第二盘马文革却给中国队带来了意外之喜,虽然之前多次输给瓦尔德内尔、而这次又遭遇了队友爆冷丢分,但他这次很快便进入了状态,连续进攻得手、以2-1拿下了老瓦,成为了那几年唯一在奥运会、世乒赛这样的大赛中打败老瓦的国乒主力。
马文革
然而马文革的胜利并没有让国乒“起死回生”,第三盘王涛发挥不利,被佩尔森拿下。第四盘王浩拼尽了全力想要弥补前面丢分的过错,无奈他与瓦尔德内尔的实力差距确实太大,最终中国队1-3再次丢冠。而马文革则是空砍1分、第5场压根就没上场就结束了全部战斗。
可以说,王浩首场比赛的败北是影响整个战局的关键,的确是极其沉重地打击了国乒的士气,这也使得他背负了不少的骂名。
逐渐崛起的日乒小将
不过随着日本乒乓球队近年来的崛起,中国队纯凭实力碾压对手的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变化。尤其女乒方面,日本小将伊藤美诚、早田希娜等人都已具备冲击国乒主力的实力,平野美宇或许还可能回春,更年轻的长崎美柚、木原美悠也可能崛起。
没准在未来的某一天,国乒的主教练也可能会像几十年前的蔡振华一样再次绞尽脑汁来研究团体赛的排兵布阵,所以现在回头重新研究曾经的那些战例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