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章程
第一章 前言
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Olympiad, IESO)始于2007年,是国际地球科学教育组织(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Education Organization, IGEO)举办的一项面向中学生的奥林匹克竞赛,每年举办一次。2016年北京一零一中学组建首支中国国家队参加了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有力推动了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中国的广泛开展。2017年成立了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暨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委员会,开启了正式经全国选拔组建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历程。
第二章 总则
第一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英文名为Chinese Earth Science Olympiad,缩写为CESO)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面向全国中学生(高中生,下同)的地球科学竞赛活动。
第二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旨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球科学的能力,为参加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做准备;同时为对地球科学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以发现、培养和选拔一批地球科学青少年人才。
第三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主要考察和测验中学生对于地质学(含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海洋学、天文学和环境科学等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第四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属于课外活动,是对中学地球科学教学的补充和发展。竞赛应坚持中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不影响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
第三章 竞赛的组织
第五条 设立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暨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委员会(以下简称竞赛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活动;
竞赛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竞赛工作的各项实施细则,并负责组建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竞赛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各省、市、自治区竞赛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竞赛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6至10人,委员若干人;竞赛委员会下设指导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考试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
第六条 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工作,以保证竞赛的水准和质量;
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竞赛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接受并处理竞赛过程中产生的投诉,以确保竞赛的规范性、公平性,其主任由竞赛委员会任命;
考试委员会由竞赛委员会聘请地球科学领域的专家担任,负责预赛理论试题及决赛理论、实践试题的命题和阅卷,并建立试题库,其主任由竞赛委员会任命;
执行委员会是竞赛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在竞赛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竞赛的具体实施工作,处理有关竞赛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工作,其主任由竞赛委员会任命。
第七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分为预赛(或省级联赛)和决赛。
第八条 组委会成员主要由竞赛委员会、当届决赛承办单位和国内重点高校代表担任,负责决赛期间各项活动的筹备与组织工作,设立主任1人,副主任4-10人,委员若干,任期一年,下设考务组、会务组、志愿服务组、宣传组、安保组、财务组等。
第九条 预赛的组织工作由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地震学会或相关单位负责,成立地球科学赛区竞赛委员会,设立主任1人,副主任2-3人,下设考务组、会务组、财务组等。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地震学会或相关单位须在每年预赛前确定赛区竞赛委员会成员及下设各组的负责人,并上报竞赛委员会备案。
第四章 竞赛程序
第十条 预赛设置省级赛区,由赛区竞赛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区域的中学生参加,条件有限的地区经竞赛委员会批准后可联合其他地区共同举办。
第十一条 在校中学生可向所在学校报名,由学校组织统一向所在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赛区竞赛委员会报名;报名的中学生到赛区竞赛委员会指定的地点参加预赛。
第十二条 预赛采用闭卷笔试方式,预赛理论试题由考试委员会统一命题并制定评分标准,由执行委员会统一制卷。
第十三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预赛设赛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不超过赛区预赛人数的10%,二等奖不超过赛区预赛人数的15%,三等奖不超过赛区预赛人数的20%。
第十四条 赛区竞赛委员会在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预赛一等奖中选拔组建赛区代表队。赛区代表队可以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决赛。决赛包括理论和野外实践两部分,均由考试委员会统一命题并制定评分标准,由执行委员会统一制卷。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由组委会对决赛成绩进行审核,提出获奖名单,最后由竞赛委员会审议通过。
第十五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决赛设金奖、银奖和铜奖,其中金奖不超过参赛人数的30%,银奖不超过30%,余为铜奖。
第五章 命题
第十六条 考试委员会负责参照“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大纲”编写《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内容大纲》并予以公布。
第十七条 预赛和决赛理论命题均以《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内容大纲》为依据。
第六章 经费
第二十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预赛和决赛不以赢利为目的,竞赛的经费预算、决算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严禁以竞赛名义违反规定、超标准收费。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一条 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预赛的获奖证书由组织比赛的各赛区竞赛委员会颁发。
第二十二条 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决赛的选手由竞赛委员会颁发金、银、铜奖。
第二十三条 为鼓励和提高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的参与度和水平,竞赛委员会设立教师指导奖。
第二十四条 为保证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的公平性、公正性、权威性,竞赛过程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竞赛委员会、组委会和各赛区竞赛委员会成员在工作中如出现违规行为,由全国竞赛监督委员会调查与处理。如出现违法行为,交由相关法律部门处理。
第八章 竞赛的申办
第二十五条 有意承办或协办决赛的单位应该提前一年向竞赛委员会提交书面申办报告,竞赛委员会将根据申办者的软硬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做出决定。
第九章 其他事项
第二十六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金奖获得者,可报名参加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集训队,由竞赛委员会确定集训队名单,并根据集训成绩,选拔组成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
第二十七条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预赛、决赛)、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代表队集训的具体日程由竞赛委员会决定。
第二十八条 根据本章程可制定《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实施细则》。
本章程经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会审定通过,并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备案/批准。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暨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委员会。
全国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由来及历史
国际地理奥赛是由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与国际地理联合会国际地理教育奥林匹克委员会合作举办的。
其竞赛的主旨是:
1.激发学生对地理及环境研究的主动兴趣;
2.培养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提供正式接触环境以及建立来自各地年轻学生间的友好关系,进而促进国家彼此间的了解。
国际中学生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开始于1996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到今为止共举办了七届。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有具规模和影响的国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国家地理奥林匹克亚竞赛、美国国家地理小蜜蜂竞赛)。
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竞赛方式
国际地理竞赛是一种学生之间的竞赛。每一个参加国或地区需派一队由四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
参赛者必须是就读于中等学校的学生,或尚未开始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参赛当年的六月三十日前,年龄必须未满二十岁。
除了参赛学生外,还必须有两名成人代表,其中一位将代表全队为领队;另一位需负责参赛选手之特殊的任务,如翻译等。
由于国际地理竞赛是以英语为正式语言的,竞赛的问题及解答以英文呈现,故参赛选手必须掌握英语。
IGEO竞赛包括3个部分:主观笔试部分,现场问答和野外考察任务。
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赛题特点
1.题目新颖。首先,从竞赛题型上看,IGEO竞赛引入了野外考察题、现场问答题、角色扮演题等,这在其他科目的考试和一般的地理测试中是不常见的,可以发挥选手的多项潜能和提高他们参加的兴趣。其次,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题是由各国的地理专家精心设计和创造的,具有新颖性。
2.关注热点。地理学是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理学家也始终关注着人类和自然的热点问题,如资源段短缺、环境破坏和保护、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等,这些也很大的反映在IGEO的试题中。但是所有的考题都不涉及意识形态、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的敏感问题。
3.注重实践。这主要是指IGEO的野外考察题。竞赛的主旨之一就是提供学生正式接触环境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理论知识和技能。这也体现了地理教育要在环境中教育的要求。
4.鼓励合作。这与一般的考试是不同,IGEO的考题不仅有队员单独完成题,还有代表队集体题,相应的奖励也分个人奖和团队奖。后一种考题的完成需要小组队员的分工与合作,这就需要小组队员的密切配合和团队精神。
5.强调交流。举办IGEO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为此,在IGEO举办期间,举办国安排了文化晚会,参观观光,交流活动等等。为了能自由的交流,参赛选手最好能熟练运用官方语言--英语。
“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条例
为使“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组赛目的,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条 大赛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第二条 大赛定名为“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
第三条 参赛范围:全国在校的高中生。
第四条 大赛的组织形式:
(1)大赛将设立指导委员会和大赛组织委员会;
(2)以学校为单位,由在校的地理教师或校科技辅导员集体向组织委员会报名参赛;
第五条 奖励办法:本奖为荣誉奖。获奖学生、老师和学校统一由中国地理学会颁发证书、铜牌和奖品。
第六条 评选程序:在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由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评选的具体工作。组织委员会将评选的初步结果上报学会常务理事会,由常务理事会评议、审核,并由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并颁奖。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第七条 对获奖者授予证书和纪念(奖)品,并通过有关媒体进行相应宣传,通报其所在学校及当地主管部门。
第八条 评奖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坚持标准,力求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是,宁缺毋滥,发现弄虚作假者,撤消奖励并追查有关责任。
第九条 有关大赛的具体实施办法将另行制订实施细则。
第十条 本条例解释权属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实施细则
一、根据“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条例第九条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举办“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科普法》的精神,具体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有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三、宗旨:通过大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大赛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年轻一代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是具体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有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四、组织与指导:大赛将设立指导委员会和大赛组织委员会
五、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包括有创新能力的、品学兼优的高中在校学生,并进行评比。
六、竞赛内容
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大赛”试题将通过网上电子答题。问答题将由组织委员会成员依据学生受教育的程度拟订700道试题,试题采用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电脑随机出题。
七、参赛方式
1、选拔参赛学生,确定参赛人数,认真填写报名表(表1),由基层单位汇总后填写团体报名表(表2);
2、根据各学校(单位)参赛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学生统一答题;
八、奖励办法
1、个人奖:大赛将在全国参赛学生中评选出百名优秀选手授予“地球小博士”称号颁发证书和奖杯;设“地球小博士”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证书。
2、全国科教普先进校长及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对在本次大赛中组织较好的学校领导授予“全国科教先进校长”称号,对表现出色的辅导员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并颁发证书,对特别突出的辅导员老师推荐为优秀中小学地理教育工作者;
3、组织奖:对组织较好的学校(单位)设优秀组织奖,颁发证书;并对获得中国地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学校(单位)颁发铜匾和资格证书(科普基地的评选标准另行通知)。
九、本实施细则由中国地理学会负责解释。
大湾区地球科学知识竞赛
更名通知
广东省地球科学知识竞赛(DGES)自2018年举办第一届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累计参赛人员达5.2万人次,含广东赛区、海南赛区及内蒙古赛区。
从本届开始,竞赛正式更名为大湾区地球科学知识竞赛暨全国邀请赛。
竞赛通知
为推进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工作,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激发广大中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增强学习地球科学的能力,大湾区地球科学知识竞赛暨全国邀请赛竞赛委员会决定举办第五届大湾区地球科学知识竞赛暨全国邀请赛。
竞赛安排
参赛对象及人数
参赛对象:全国初中、高中各年级学生
参赛人数:每校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比赛。预赛成绩在该校前10%的学生可进入决赛,并获得决赛的赛前培训资格。决赛形式为闭卷笔试和线下户外实践考试相结合。预赛成绩排名在该校前50%的学生可以获得省级竞赛证书。
报名方式及费用
竞赛提倡“重在参与”,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学生由所在学校统一报名。
1.预赛报名日期:2022 年 5 月 6 日- 2022 年 5 月 18 日
2.预赛报名费用:免考试费,收材料费9元
2. 预赛地点:学生所在学校
4. 决赛地点:另行通知
竞赛方式及内容
竞赛分初中组和高中组
2. 决赛:闭卷笔试和线下户外实践考试相结合,具体事宜请留意后续文件通知。
奖项说明(见附件2)
本竞赛是基于《大湾区地球科学竞赛考试大纲》的地球科学基础能力测试考试。竞赛相关信息将在微信公众号(湾区青少年地球科学知识竞赛)上公布,请各单位和广大考生注意。本活动的解释权归大湾区地球科学知识竞赛暨全国邀请赛竞赛委员会所有。
联系方式
1. 单位名称:大湾区地球科学知识竞赛暨全国邀请赛竞赛委员会
2. 联系老师:小普老师18998343984
附件
附件1
《第五届大湾区地球科学知识
竞赛暨全国邀请赛报名表》
奖项说明
竞赛资料
往届风采: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