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河逐浪!2025 中国桨板公开赛落幕,拼搏身影绘就山水竞技图
11 月 2 日午后,巴中市巴河南杨大桥与东门大桥之间的水域掌声雷动,随着男女混合四人龙板赛的最后一组选手冲过终点线,2025 年中国桨板公开赛(四川・巴中站)在碧波荡漾的巴河上圆满落幕。为期两天的赛事中,来自全国 20 余个省(区、市)的 400 余名选手劈波斩浪,在 200 米冲刺赛、6000 米长距离赛等多个项目中展现高超技艺,用每一次挥桨书写 “更快、更高、更强” 的体育精神,为这场 “人与山水共舞” 的水上盛宴画上完美句点。
水陆争锋:速度与耐力的双重考验
作为国内桨板运动的顶级赛事,本次比赛设置的项目体系兼具专业性与包容性,从考验爆发力的 200 米冲刺到挑战极限的 6000 米耐力赛,全方位展现这项运动的魅力。11 月 1 日清晨的 6000 米长距离赛率先点燃战火,300 名选手同时下水,桨叶翻飞间在巴河水面划出层层银浪。公开组男子选手方小兆全程保持高频划水节奏,凭借每桨 0.8 米的高效推进效率,以 37 分 36 秒的成绩夺冠,较去年同款赛事纪录提升近 2 分钟。
200 米冲刺赛的较量更为激烈。高校组女子选手马翎儿采用 “半跪式” 划水姿势,在出发后 3 秒便建立领先优势,最终以 28 秒 11 的成绩夺冠,同时将青少年 U9 组 1000 米冠军收入囊中,成为赛事 “双冠王”。大师组选手王晓和则展现老将风采,虽已年逾五十,仍凭借稳定的核心控制能力,在风浪中保持直线航行,最终摘得大师组男子 6000 米桂冠。
团体项目中,男女混合四人龙板赛成为最具观赏性的对决。蒋余龙领衔的团队凭借精准的划桨同步率,在折返点处完成漂亮超越,他们整齐划一的 “前探后拉” 动作,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地选手尚万方所在的巴中代表队虽未获奖,但全程拼至最后一刻,赛后他抹着脸上的水珠笑道:“练了一个月,能在家门口跟全国高手较量,值了!”
文体共生:赛事与城市的双向赋能
这场赛事的意义早已超越竞技本身。开幕式上,《百舸争流》文艺演出融合川剧变脸、婺剧《美猴王》等多元文化元素,将巴州人文底蕴与运动激情巧妙串联,让观众直呼 “既有本地特色,又有热血感”。赛场两岸设置的非遗技艺展示、特色美食展销区,更形成 “观赛 + 体验 + 消费” 的完整链条,截至赛事落幕,累计吸引游客超 5 万人次,实现文体旅消费超千万元。
“体育搭台、文旅唱戏” 的融合模式在巴中得到生动实践。作为同年举办两场国家级水上赛事的城市,巴河优质的水域资源与完善的赛事保障获得高度认可。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部长万红军坦言:“巴州是运动激情与人文魅力同频共振的天然福地,为桨板运动发展提供了绝佳土壤。” 赛事期间同步开展的 “跟着赛事游巴州” 主题活动,让选手们在赛后走进光雾山、恩阳古镇,进一步放大 “赛事引流” 效应。
全民参与的热情更让赛事充满温度。组委会设置的 “市民体验区” 前人头攒动,零基础群众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尝试站立划水,市民陈先生体验后兴奋地说:“以前只当观众,现在看完比赛也想报名学习!” 这种全民运动热潮,正让桨板从 “潮酷运动” 逐渐走向大众健身舞台。
桨板热潮:全民健身的新图景
本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折射出中国桨板运动的快速发展态势。从夏威夷引进的小众运动,如今已在国内形成覆盖 20 余个省份的赛事体系,参赛人群从专业运动员延伸至青少年、中老年及普通爱好者。巴州区通过连续承办高级别赛事,已构建起 “赛事培育市场、市场带动产业” 的发展路径,望王山运动公园等场馆常年 “一位难求”,太极、轮滑等运动场景遍布城市角落。
对于获奖选手而言,这场胜利是新的起点。方小兆计划带着冠军经验备战年底的全国总决赛,马翎儿则希望能入选国家青年队。而对于巴中这座城市,赛事留下的不仅是冠军荣耀,更是完善的运动设施、浓厚的健身氛围和升级的城市名片。
夕阳西下,巴河水面渐归平静,岸边仍有市民在模仿选手们的划水动作。这场水上盛宴虽已落幕,但桨板运动带来的活力与激情,正融入城市的肌理。正如巴河的流水奔涌不息,中国桨板运动的发展与全民健身的浪潮,也在这片山水之间持续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