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眺望,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整体轮廓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王次仲落羽化山”的传说中描述,海陀山为大鹏鸟落下的羽毛变化而成,“雪”是冬奥元素,“飞燕”是吉祥之鸟,也是古代传说的传承,“雪飞燕”生动形象描绘了场馆和项目的特点,是冬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进目标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湛蓝天空下,巍峨的海陀山在晴空丽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条条雪道如同白色蛟龙穿行山间,气势恢宏。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200天之际,延庆作为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全区上下正通力协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抓好城市综合保障,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顺利举办。
冰雪界“四大精灵”盛装迎冬奥
海陀山下,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已经建成,中式建筑群巍峨矗立,由六个居住组团和一个公共组团组成的延庆冬奥村格外引人瞩目。步入延庆冬奥村一组团,样板间内设施齐备、整洁清爽。据了解,延庆冬奥村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能为运动员提供1686张床位,冬残奥会期间为运动员等提供683张床位。延庆冬奥村采用了低层、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半开放式的建筑庭院依山而建,展现出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
山地新闻中心作为新闻媒体的赛事新闻发布及办公场地,处于海陀山脚下一块相对平缓、狭长的台地,由北向南延伸,南北高差30米。整个建筑依据山地走势,北部半掩埋于原有的山体地貌之下,南端展露出轻盈的层层退台。由北向南依次形成屋顶景观步道、建筑景观平台、山地景观步道紧密相连的景观系统。
山地新闻中心包含新闻发布大厅、新闻媒体工作区、多功能活动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并与赛区交通设施密切联系,可在赛时为新闻媒体及记者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的服务。赛后,这里将转换为山地水疗中心,为大众提供一处休憩疗养的理想之所。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比赛惊险刺激,是冬奥会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赛区核心区北区,总占地面积432.4公顷,共设有7条雪道,其中3条为比赛赛道,4条为训练道,全长9.2公里。远远眺望,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整体轮廓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王次仲落羽化山”的传说中描述,海陀山为大鹏鸟落下的羽毛变化而成,“雪”是冬奥元素,“飞燕”是吉祥之鸟,也是古代传说的传承,“雪飞燕”生动形象描绘了场馆和项目的特点,是冬奥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延庆赛区的精彩诠释。燕山山脉上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将因冬奥而更加闻名。
位于冬奥延庆赛区核心区内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如巨龙盘桓而下,因此被誉为“雪游龙”。该场馆采用了世界顶尖的赛道设计,已于2020年9月完成了制冰工作,并成功通过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场地认证。雪车雪橇项目被誉为冰雪运动中的“F1”,此前,全世界也仅有16条赛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是一个半U型混凝土浇筑结构,混凝土里预埋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的冷凝管,通过在表面制冰最终形成赛道。看似并不复杂,但1.9公里长的赛道浇筑要一气呵成,一次成形。16个不同弯度、不同落差交织在一起,赛道需要达到毫米级的精准度。因此,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成为北京市冬奥工程竞赛场馆中设计难度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新建场馆。
亚洲之最“天圆地方”翘首望冬奥
在美丽的妫水河畔,一座由半圆形“冰球”和圆角方形“冰壶”组合而成的冰上场馆群已建设完成,外形寓意“天圆地方”,这就是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训练基地分为西区综合馆和东区训练馆,两馆共包含冰球、冰壶、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4个项目的8个冰场。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包括一座近6.8万平方米综合训练馆、教学管理公寓楼及其他附属设施,是目前亚洲单体最大的综合性冰上中心。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投入使用后,主要承担国家队以及北京市21支冰雪运动队的训练、住宿、餐饮、文化教育、医疗康复、科技等多功能一体化的驻训服务,还可承担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冰球项目的国家级以及市级赛事活动。今年5月25日至6月1日,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已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
为适应不同人群和设施的温度,训练中心在场馆温度控制方面,运用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场馆内采用先进的控温系统,能实现一个场馆分层温度控制。除了“天圆地方”的外形引人入胜之外,冰上训练中心还是一座绿色环保的训练场馆。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多处滑冰场多采用的是氟类制冷剂,并不是最环保的制冷剂。而冰上训练中心的8个冰场全部采用更环保的制冷剂乙二醇为媒介进行制冰,这种制冰方式能耗更低。同时场馆制冰所用水的水质远远超过居民普通用水,可以说是专业纯净水,整个制冰环节节能环保,且制成的冰场完全符合冬奥会标准。
冬奥高能配套设施驶入“快车道”
四大场馆完工的同时,冬奥延庆赛区核心区的相关辅助设施也已初具规模。赛区内共建设7条内部道路,总长约14公里,园区2号路和技术道路支撑起了赛区内的运输任务,结束了建设初期用骡马运输物料的艰辛。同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在30分钟内从延庆冬奥村抵达各项目出发点。
据悉,延庆赛区冬奥签约饭店共计15家(含西大庄科服务中心),共可提供客房3486间,其中已签约客房3115间。15家饭店中包含五星级饭店4家、四星级饭店6家、三星级饭店4家。
2021年元旦正式运营的北京金隅八达岭皇冠假日酒店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配套服务项目之一。该酒店拥有274间客房及套房以及两万平方米观景水域与三万平方米绿地园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这家酒店将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指定工作人员提供客房服务。除此之外,场馆餐饮服务项目已经完成招标。延庆已全方位做好了服务保障冬奥会的准备。
远远眺望,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整体轮廓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王次仲落羽化山”的传说中描述,海陀山为大鹏鸟落下的羽毛变化而成,“雪”是冬奥元素,“飞燕”是吉祥之鸟,也是古代传说的传承,“雪飞燕”生动形象描绘了场馆和项目的特点,是冬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进目标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湛蓝天空下,巍峨的海陀山在晴空丽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条条雪道如同白色蛟龙穿行山间,气势恢宏。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200天之际,延庆作为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全区上下正通力协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抓好城市综合保障,确保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顺利举办。
冰雪界“四大精灵”盛装迎冬奥
海陀山下,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已经建成,中式建筑群巍峨矗立,由六个居住组团和一个公共组团组成的延庆冬奥村格外引人瞩目。步入延庆冬奥村一组团,样板间内设施齐备、整洁清爽。据了解,延庆冬奥村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能为运动员提供1686张床位,冬残奥会期间为运动员等提供683张床位。延庆冬奥村采用了低层、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半开放式的建筑庭院依山而建,展现出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
山地新闻中心作为新闻媒体的赛事新闻发布及办公场地,处于海陀山脚下一块相对平缓、狭长的台地,由北向南延伸,南北高差30米。整个建筑依据山地走势,北部半掩埋于原有的山体地貌之下,南端展露出轻盈的层层退台。由北向南依次形成屋顶景观步道、建筑景观平台、山地景观步道紧密相连的景观系统。
山地新闻中心包含新闻发布大厅、新闻媒体工作区、多功能活动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并与赛区交通设施密切联系,可在赛时为新闻媒体及记者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的服务。赛后,这里将转换为山地水疗中心,为大众提供一处休憩疗养的理想之所。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比赛惊险刺激,是冬奥会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赛区核心区北区,总占地面积432.4公顷,共设有7条雪道,其中3条为比赛赛道,4条为训练道,全长9.2公里。远远眺望,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整体轮廓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王次仲落羽化山”的传说中描述,海陀山为大鹏鸟落下的羽毛变化而成,“雪”是冬奥元素,“飞燕”是吉祥之鸟,也是古代传说的传承,“雪飞燕”生动形象描绘了场馆和项目的特点,是冬奥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延庆赛区的精彩诠释。燕山山脉上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将因冬奥而更加闻名。
位于冬奥延庆赛区核心区内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如巨龙盘桓而下,因此被誉为“雪游龙”。该场馆采用了世界顶尖的赛道设计,已于2020年9月完成了制冰工作,并成功通过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场地认证。雪车雪橇项目被誉为冰雪运动中的“F1”,此前,全世界也仅有16条赛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是一个半U型混凝土浇筑结构,混凝土里预埋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的冷凝管,通过在表面制冰最终形成赛道。看似并不复杂,但1.9公里长的赛道浇筑要一气呵成,一次成形。16个不同弯度、不同落差交织在一起,赛道需要达到毫米级的精准度。因此,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成为北京市冬奥工程竞赛场馆中设计难度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新建场馆。
亚洲之最“天圆地方”翘首望冬奥
在美丽的妫水河畔,一座由半圆形“冰球”和圆角方形“冰壶”组合而成的冰上场馆群已建设完成,外形寓意“天圆地方”,这就是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训练基地分为西区综合馆和东区训练馆,两馆共包含冰球、冰壶、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4个项目的8个冰场。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要包括一座近6.8万平方米综合训练馆、教学管理公寓楼及其他附属设施,是目前亚洲单体最大的综合性冰上中心。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投入使用后,主要承担国家队以及北京市21支冰雪运动队的训练、住宿、餐饮、文化教育、医疗康复、科技等多功能一体化的驻训服务,还可承担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冰球项目的国家级以及市级赛事活动。今年5月25日至6月1日,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已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
为适应不同人群和设施的温度,训练中心在场馆温度控制方面,运用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场馆内采用先进的控温系统,能实现一个场馆分层温度控制。除了“天圆地方”的外形引人入胜之外,冰上训练中心还是一座绿色环保的训练场馆。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多处滑冰场多采用的是氟类制冷剂,并不是最环保的制冷剂。而冰上训练中心的8个冰场全部采用更环保的制冷剂乙二醇为媒介进行制冰,这种制冰方式能耗更低。同时场馆制冰所用水的水质远远超过居民普通用水,可以说是专业纯净水,整个制冰环节节能环保,且制成的冰场完全符合冬奥会标准。
冬奥高能配套设施驶入“快车道”
四大场馆完工的同时,冬奥延庆赛区核心区的相关辅助设施也已初具规模。赛区内共建设7条内部道路,总长约14公里,园区2号路和技术道路支撑起了赛区内的运输任务,结束了建设初期用骡马运输物料的艰辛。同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11条索道,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在30分钟内从延庆冬奥村抵达各项目出发点。
据悉,延庆赛区冬奥签约饭店共计15家(含西大庄科服务中心),共可提供客房3486间,其中已签约客房3115间。15家饭店中包含五星级饭店4家、四星级饭店6家、三星级饭店4家。
2021年元旦正式运营的北京金隅八达岭皇冠假日酒店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配套服务项目之一。该酒店拥有274间客房及套房以及两万平方米观景水域与三万平方米绿地园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这家酒店将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指定工作人员提供客房服务。除此之外,场馆餐饮服务项目已经完成招标。延庆已全方位做好了服务保障冬奥会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