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沈阳楼市,王家湾板块成为当仁不让的顶流,而且是目前沈阳楼市最被市场一直看好的潜力板块。
原因不必多说,撬动的支点就是最终确定辽宁省承办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而此届冬运会冰上运动场馆所在地就是王家湾板块,其将打造包括速度滑冰馆、冰上综合馆和冰壶馆等在内的冰上中心场馆群,并作为十五届冬运会的主赛场。
此前,王家湾板块在规划上做了很多工作,很是振奋人心,此刻终于收获了回报。那么冬运会落地,真值得王家湾兴奋吗?
事实上,质疑声音还是不少的,质疑所依据的例子也不远,沈阳的全运村就在全运会结束后一度成为人们所说的“空城”,人气不行、房价低迷,配套也跟不上,直到新市府搬迁,全运板块才硬气起来,成了沈阳的改善龙头。还有奥体中心,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比赛时人气爆棚,赛事过后一地冷清的局面,好在距离浑北主城很近,交通位置重要,城市地位很难撼动,也才逐渐变得繁华,洗去质疑。
但王家湾没有奥体级别的区位,在冬运会之后,又能有像新市府搬迁这样能级的利好吗?
实际上,拿全运板块质疑王家湾并不成立。如今的新市府板块源头还是2013年的全运会,正是因为有了全运会的契机,沈阳才调整了城市发展战略,才有了全运板块的基础建设,也才有了后来市府的搬迁。试想,如果没有全运会打的底子,新市府具备在浑南落地的条件吗?
另一方面,如今的体育运动环境已经与十年前大不相同,体育赛事的开发运营也有了更新换代,这一次,王家湾可以有更好的期待。
首先,王家湾的冬运会配套规划更具前瞻性,从最初规划就不只是服务第十五届冬运会,还兼顾未来的赛事、文化演艺等赛后运营功能,未来运动员常规训练、大众冰雪娱乐、商业,乃至于其他大型国内外冰雪运动赛事都可以落位,从而积聚人气并形成国际性文化交流以及冰雪文旅中心。所以一个冬运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地标那么简单,其背后带来的是城市界面以及体育产业的综合性牵引。
其次,冬运会落定的消息让王家湾板块更具确定性。目前王家湾板块的建设正在推进,预计在年底前完成管廊工程的80%,场馆建设计划明年3-5月开工,交通方面的地铁9号线东延线也已经开工,并确保能够在冬运会投入使用。在招商方面,王家湾也已经提前布局,谋划了重点文商旅项目17个,还计划引入太古里商业综合体项目、SKP。
其三,近些年社会环境、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有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冬运会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冬奥遗产”,这些都让冰雪大型赛事的经济效应十分显著。据了解,北京冬奥会提前半年多时间就实现了赞助收入超过历届冬奥会,开发出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官方独家供应商、官方供应商等多种合作形式,特许经营产品也超5000余种,虽然冬运会的能级比不上冬奥会,但这些都为此后的冬运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式。
在沈阳,也能明显看到体育赛事在沈阳所能拉动的经济增长已经非常可观。根据《沈阳日报》报道,今年五月份CBA总决赛G3和G4两个主场的比赛共计带来超过人民币1600万元的门票收入,而比赛日期间,辽宁体育馆附近的沈阳奥体商圈火爆异常,客流量比旅游旺季的周末还要增加增长50%-70%。
该报道显示,辽宁体育馆附近的一家奶茶店,仅5月13日一天就售出近5000杯饮品,是平时的8倍。
从这些数据中足可以看出,沈阳体育消费的潜力。而根据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近期的数据,冰雪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增收超过4元。所以,第十五届冬运会落地,人们都说这是王家湾的“泼天富贵”,不夸张。
此外,参考北京冬奥会,新能源、机器人、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大型赛事的凝聚效应,在赛事筹备过程中,大量的技术、资金、人才向主办地凝聚。而这些技术的聚集势必会推动沈阳上述领域的发展,进而拉动沈阳经济,当然,这些影响还要经过多年沉淀之后才能呈现。
与此同时,根据公开消息,辽宁将在抚顺筹建雪上训练中心,在本溪、丹东、辽阳等市安排个别小项分赛区,助力当地冰雪场馆、场地提档升级,因此,本届冬运会对于沈阳都市圈建设也是一次拉动。
说回楼市,冬运会能带来这么大的赋能,板块热度攀升也就不奇怪了。目前,王家湾板块已经实现了20%的开发程度,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可观。但现实问题是,王家湾板块的供应一直不足,目前只有保利云上、万科翡翠观澜几个项目在售,随着板块建设推进,相信会逐步有新地入市。
当下楼市信心不足,能够王家湾这样利好持续续集的龙头板块,确实值得市场兴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