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漫天,冬奥青年蓄势待发。在刚刚举行的出征仪式上,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旗帜下,新一代的年轻工作者许下青春诺言:冰新一代,一起向未来!
北京即将成为“双奥之城”,在仪式上,工作人员代表、冬奥医疗保障团队代表与冬奥志愿者代表分别讲述了各自的奥林匹克故事。来自山西忻州的米广弘,是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在进行闭环管理前,实地探访了他的工作。
参与协调场馆工作
米广弘服务的地方,共涵盖4座场馆,包括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两座竞赛场馆,以及鸟巢、北京颁奖广场两座非竞赛场馆。
据米广弘介绍,按照“少扰民、多服务”的原则和服务保障内容,科学合理划定了公共区的范围。4座场馆的人员、车辆全都要穿行公共区,因此按照“流线不交叉、区域不重叠”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定人流、车流动线。在景观布置上,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主要应用了蓝白、青绿点缀霞光红作为主色彩系统,融合中轴线传统文化与北京冬奥会元素。公共区共设置了4处大型艺术景观。
沿着公共区一路北行,鸟巢西侧的冬奥五环展现在眼前。冬奥会期间,全球多家重量级转播商都会将其作为转播背景。在冬奥主题花坛,可爱的冰墩墩是主角儿。米广弘说:“冬奥五环将呈现日夜两种景观效果,白天是一个彩色的五环,夜幕降临后将变成光线柔和的白色五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此外,公共区还有光线绚烂的雪人,观众可通过触摸使其发出音乐,而灯光也将随着音乐变化,整体科技感十足。”
开展志愿者技能演练
在冬奥场馆中,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运行时间长、服务范围广、志愿者人数多。米广弘介绍,之前开展了志愿者的手语、导盲犬、轮椅使用者帮扶、形象礼仪、观众引导应急演练、医疗救护心肺复苏以及场馆通信集群使用等七项主题实操演练,目前已全部上岗。公共区还专门设置了志愿者之家,有休息区、文体活动区、学习研讨区、心理建设区、文化展示区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分区。
随后又来到冰立方和国家体育场之间的5号安检口。他指出,公共区总共有13个安检口,其中5号、12号是观众的大型安检门,因为距地铁站最近。5号安检口最东侧设置了宽阔的无障碍安检通道,取消安检门,代之以机器和手检相结合的安检方式,这样更方便老人、残疾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将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在他看来,北京冬奥开闭幕式,选择更国际化的语言跟世界对话,这是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一样的地方。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向世界传递的,是新时代的中国人对世界的理解,通过艺术手段,向世界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全方位推介冬奥村
冬奥村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中央机关担负服务任务的人员,积极推动涉奥外事、奥运宣传、场馆运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所承担的任务高质量地完成。此前,米广弘参与组织了各大媒体走进冬奥村活动,让全球受众一睹为快。如今冬奥村中色彩艳丽的代表团旗帜、醒目的“BEIJING 2022”字样,以及诸多年味十足的装饰等,都将为接下来运动员们的冬奥生活带来别样温暖。
他说到,中国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所有空间均按照防疫要求,贴心地把冬奥村(冬残奥村)打造成“运动员之家”,让他们体会到宾至如归。此次把环保作为突出特色,从低碳场馆到绿电供应,本届冬奥会将历史性地全面实现碳中和。各国运动员完全能够在舒适便利的环境中安全、安心地备赛、比赛,享受一场高质量的冰雪盛宴。
米广弘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己当时还是一名在校研究生,这次2022年冬奥会,作为工作人员,可以参与其中的诸多工作,特别是能够近距离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目睹奥运健儿完成为国争光的终极梦想,自己十分激动。
他最后强调,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扎实做好迎接冬奥服务冬奥奉献冬奥的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讲出讲好“中国故事”。谈及忻州,他表示,忻州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亲爱的故乡在自己的笔下始终鲜活,推介宣传家乡是使命,在冬奥会期间会择机推介忻州,让家乡这张名片更加国际化。(张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