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讨厌的奥运与气候

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火如荼”不仅指代比赛激烈,还包含字面意义。无论是运动员、志愿者、媒体的发声,还是经常出现的中暑与高温影响比赛消息,都在传达着同样的声音:这是一届充分展示了全球变暖问题的奥运会。

除了在奥运赛场上,气候正在带给室外项目运动员以严酷考验。在全球各地,气候似乎也非常不喜欢这个奥运季。整个7月,美国西部高温引发大范围山火,欧洲陷入旷日持久的洪灾。河南暴雨和台风烟花给我们带来了切肤之痛。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正在提醒我们不只是奥运比赛才激烈。

这一届东京奥运会,其实一直都把绿色环保理念作为主题。主办方东京奥组委多次强调了奥运的3R理念,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回收”(Recycle)。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神奇操作,比如被反复提到的奥运村纸板床。

但尽管如此,奥运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似乎依旧没有得到好转。商业化的全球体育赛事,与全球气候治理和降低碳排放之间,似乎始终是难以调和,彼此讨厌的关系。

对于这届奥运会,除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原则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7月23日,东京奥运会射箭女子排名赛中,白俄罗斯奥委会代表队的选手斯维特兰娜·格姆博耶娃中暑晕倒。当时,射箭场馆气温达到34°。这对于穿着厚重比赛服,又来自北方国家的选手来说感受可想而知。

这并不是个别案例,仅仅在24日至28之间,东京奥运会就有20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中暑,数名运动员因高温影响了比赛。气温炎热加上东京独特的地形环境,带来了异常潮湿的气候环境,进而变成了带给选手的“双重暴击”,俄罗斯网球选手丹尼尔·梅德韦杰夫甚至表示自己由于过于潮湿而“无法正常呼吸”。

气候湿热的另一个影响发生在水里。奥运刚刚开赛就被热烈讨论的一件事,是铁人三项比赛中发生了很多参赛选手呕吐的情况。原因在于东京湾的水实在太脏太臭了。而原本具有比赛条件的东京湾之所以变成臭水塘。核心原因就在于天气过于湿热,导致水底排污上涌,同时水温过高导致微生物腐败。在水温接近30°,聚齐了脏、热、臭、湿四大难题的东京湾,选手还要奋力游泳,这可真的是难上加难。

其实,东京湾夏季的水质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2019年在东京湾举办的水上比赛中就已经出现了运动员中暑接受治疗的问题。而东京的夏季高温逐年严重更是不争的事实。2020年夏天,东京有超过200人死于高温,刷新了历史纪录。今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等项目也改到了札幌举办,可见主办方也知道东京的夏季气候并不适合运动。

那么既然气候条件如此恶劣,为什么东京奥运会一定要在夏季举办呢?这就又牵扯出全球赛事的利益分配问题。要知道,1964年东京奥运会就是10月举办的,显然当时是考虑到7、8月高温难耐。但随着奥运转播权变成最大的收益来源,夏季奥运只能跟7、8月这个职业体育赛事空窗期牢牢绑定。否则一旦与各个国家主流联赛发生冲突,不仅各个体育组织的商业利益要受到削弱,转播收益更要遭受巨大挑战。

好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严峻,国际奥委会已经宣布此后奥运会举办将更多考虑气候灾难造成的影响。在下一届巴黎奥运会中,主办方肯定要花更多心思来应对气候的“敌意”。

今年嘛,大概就只能硬抗一下了。

夏季奥运会要面对极端天气和持续增长的全球高温,冬奥会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同样是面对全球变暖,冬奥会的苦恼在于:雪去哪了?

大家开始关注冬奥会冰雪项目没有雪,是在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上。当时索契冬奥会的投入超过了500亿美元,数倍于此前预算,甚至高过了此前所有冬奥会的总和。那这些钱花在哪了呢?其中比较明确的一个高额花费,就是造雪。

索契冬奥会最终部署了450台造雪机,把87000立方米的水变成了雪。除此之外,那一届冬奥会还广泛应用了留雪、存雪技术,把大巴积攒下来的雪投入到了雪上项目中,最终才确保索契这个夏季避暑天堂,没有在冬奥会期间遇上巨大尴尬。

这种“缺雪症”到了平昌冬奥会也没好转,韩国不仅为提前几年开始存雪,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仓库,并且还进口了上百台造雪机,花费了巨大的造雪成本。平昌冬奥会的预算本来是7万亿韩元,最终却花费了28万亿韩元,超支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存雪和造雪。

事实上,开展大规模全球性的冬季奥运会,尤其是雪上项目奥运会正在变成愈发艰难的一件事。有研究表明,1924年以来举办过冬奥会的21个城市,其中有8个将随着全球变暖在2050年再也不具备举办冬奥会的可能。伴随气候变暖,雪线上升,更现实的问题是雪上项目的学习、训练、商业比赛变得愈发艰难而昂贵。这将从参赛者的角度影响冬奥会的持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存雪、造雪的基础上,大规模使用室内滑雪场馆,改变雪上项目对环境和气候的高度依赖。并且北京冬奥会还将引入目前最环保节能的制冷技术,确保冬奥会的环境适配性。

整体而言,冬奥会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愈发紧张。也许科技是缓和这种紧张的唯一办法——至少是暂时的办法。

这届奥运会是空场举办,虽然少了很多氛围,但在防疫方面确实显得非常必要。而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声音十分支持空场比赛:全球观众不用大老远飞到岛国日本,对降低碳排放实在太友好了。

虽说全球变暖给奥运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但奥运、世界杯为代表的全球性体育赛事,其实也给气候带来了不小麻烦。当一项比赛需要在短时间内聚集来自全球的运动员、工作人员、裁判、媒体、赞助商,以及成千上万的观众,直接造成的影响是在短期内形成航班饱和,进而形成数值爆表的碳排放。

如今国际性赛事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负担巨型赛事变得愈发不可能。比如东京奥运会就要将部分赛事分散到日本其他地区举办。这其中有城市承载能力的限制,比如交通和物资调配的极限;也有气候环境方面的考量,比如举办地气候并不适合所有比赛。而更多的,是利益分配与成本压力上的问题。一个城市、国家单独举办大型赛事经常让举办地不堪重负,陷入经济危机,但也有很多地方希望能够承担一部分赛事,以此提升地区形象,振兴旅游经济。

这种情况让联合办赛、多地举行不断变成新常态。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就是刚刚结束的欧锦赛,在整个欧洲12座城市举办。这其中当然主要是疫情的影响,但这种把比赛变得越来越“臃肿”的思路,正在不断被认同甚至强化。

多地举办赛事,让运动员、工作人员,以及无数爱好者必须来回飞行来跟上快节奏比赛的进度。比如刚刚这届欧洲杯,如果你是某支球队的死忠,那可能要在20天内飞行数座城市,横跨上万公里来追随球队。这造成的碳排放负担可想而知,尤其这种能源消耗总让人感觉有点不是滋味。

2026年的世界杯,将由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联合举行,期间很可能产生多达360万吨的二氧化碳。

彼时赛场里,略显疲惫却异常兴奋的球迷,可能将诉说某种人类对于气候的真实态度。

奥运精神代表着很多人类宝贵的美德,其中就被注入了绿色、环保、节能的这一种。但如果我们仔细掰扯,会发现商业体育在很多时候是跟环保、节能背道而驰的,并且这种背离的趋势很难得到调和。

比如说,商业资本的驱动下主办方必然希望赛事更加激烈、参赛队伍水平更高、关注用户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都在想办法整出一些新花样。奥运会中,五花八门的新项目上马,更多运动员加入进来。而世界杯开始了义无反顾的扩军进程。我们无需评论这些发展的好坏。单就气候来说,不断扩大的全球性赛事必然导致碳排放持续增加,并且给地区环境带来巨大考验。

另一方面,气候因素给体育带来的影响,也并不是由人类来共同承担。那些掌握着商业权力的资本、体育协会与俱乐部,其实很难被气候问题造成任何影响。但某个偏远地区的足球场受灾,毁灭的可能就是这个小镇的足球梦。

体育总是在宣扬绿色环保,我们想起体育时也会想到那些美好、本真的东西。但大规模,商业化的体育却可能事与愿违。

全球化赛事和硕大的商业利益,是有可能让体育出界的,就像桥本大辉的脚一样。

快报

21:39

*ST广道:北京证券交易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21:38

美国财长:希望引进3-7年的技术工人进行培训

21:38

美国财长:特朗普谈到向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家庭发放2000美元的退税

21:28

大摩策略师:比特币进入“秋季”,建议在市场转冷前获利了结

21:27

美国财长贝森特:即将公布对咖啡等商品的关税减免

21:27

通威股份:坚定看好和支持光伏“反内卷”行动

21:25

锦富技术:控股子公司已向某台湾客户交付小批量液冷板部件,用于B200服务器的散热模组中

21:23

11月12日美股盘前要闻

21:14

涉赌诈犯罪嫌疑人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21:14

Circle:正探索在Arc网络推出原生代币的可能性

21:14

塑身品牌Skims融资2.25亿美元,估值达50亿美元

21:09

抖音电商:双11大促超10万商家直播销售额同比翻倍

21:08

普京批准花旗集团出售其俄罗斯银行

21:07

欧佩克月报: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3%

21:06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2.03%

21:03

欧佩克月报:维持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测为130万桶/日

21:01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开盘涨跌不一,沪银涨超1%

20:59

瑞德智能:近期为“移动爱家桌面机器人”提供了高性能智能控制器

20:58

荣利营造:将与宁德时代在绿色能源业务领域合作

20:57

4天3板天际股份:公司长单价格按照一定周期与客户协商调整,散单价格随行就市

THE END
0.6月22日财经早餐:两大因素削弱了黄金的吸引力,日本央行超宽松货币当地时间6月21日,西班牙奥委会主席布兰科宣布,由于各方无法达成一致,西班牙阿拉贡大区和加泰罗尼亚大区联合申办2030年冬奥会的项目将被放弃。此外,西班牙奥委会拒绝了加泰罗尼亚大区单独申办2030年冬奥会的提案。西班牙奥委会表示将与国际奥委会保持对话,并为申办2034年冬奥会敞开大门。西班牙奥委会此前计划由阿拉贡大区和加泰罗jvzquC41hqxfz7mgzwt/exr14283/9;/44532?722:>50qyon
1.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的惊喜在等待着每天都在努力的人。(陆游《游山西村》)(3)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布索契冬奥会可能遇袭的警告,其实是“ ”,不愿意看到俄罗斯的强大。(欧阳修《醉翁亭记》)(4)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 , ,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周庄水韵》)(5)美丽中国,美在山jvzquC41yy}/l‚jqq0ipo8ur18g9d;6;3/39cke5
2.环球市场:加拿大央行维持0.25%的基准利率美国天然气期货创七年新高研究显示到2035年,太阳能有潜力供应美国40%的电力,提供近150万个就业岗位,且不会造成电费上涨。根据报告,美国需要将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平均提高三倍,以实现在2035年从“可再生能源主导的发电站”提供1000GW的发电量,之后在2050年从“零碳排放的发电站”提供1600GW发电量,而去除整个能源系统的碳排放意味着三十年后jvzquC41o0imu7hp1fkucrq1:5768?
3.《人民日报》北京冬奥会筹备阶段报道分析【摘要】: 本文以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直至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前,约六年半时间内《人民日报》对北京冬奥会主题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制定内容分析指标、采集样本、录入数据,用图表的方式探究《人民日报》对北京冬奥会筹备阶段报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NIEV7244662:60jvs
4.冬奥导学故事田煜课题组:国家给的任务,得奔着100%去!为此,负责北京冬奥会场外主火炬结构强度与机械传动保障的机械系教授田煜和课题组学生通过构造“雪花”橄榄枝双支撑结构,在为受力结构提供基础的同时,兼顾了美学的表达,最终实现了大尺寸动态雕塑“动”的灵魂。“从参与主火炬台的设计到看见‘大雪花’在全世界面前冉冉升起,那一刻,心里充满了自豪。”jvzquC41yy}/v|npij{b0niw0et0kwkq14=:78>3;:=/j}r
5.中阿大使“云对话”:西方炮制的涉疆谎言是天大的笑话国际新闻阿联酋将大力支持北京 2022 年冬季奥运会。这两个盛会,阿联酋世博会以及北京冬奥会都将把人们连接在一起,传达出和平繁荣的信号。 迪拜世博会将成为深化中国和阿联酋友谊的重要契机 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倪坚:迪拜世博会也还将成为深化中国阿联酋友好关系的重要契机,从而进一步丰富我们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主持人王惠jvzquC41yy}/fƒ|yy0ipo8}kpyko1pzqlk~jp€jp14633:51v4633:532a?38?:860nuo
6.普京:2035至205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另据塔斯社报道,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普京指出,美国所谓“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决定是不可接受的、是错误的,其目的是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应该意识到他们遏制不了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超过了美国。2035至2050年,中国经济将超越美国。从任何一项指标来看,中国将必然成为世界第一大jvzq<84yyy4etjlqppkxu{z0eqs0u}fvke5dqwygpv5iqvj1jggenrsguanpon44247.3;2461?3695348;9;?:562770qyon
7.🤚全球领先,马上抢购:SEO优化策略与实践1977年全年体育 亚搏全站手机版app下载APP下载 万源彩票平台app 688彩票官网注册 一分快三彩票登录网址 bob sports 澳门美高梅信誉平台 2018年冬奥会 2024新澳六开奖结果查询 利来国国际网站 14彩票app 2332022版本下载 35273·cc官方在线登录 彩99彩票 港澳福彩网17075cm BET9九卅 jvzq<84ycr4lxyku0et0
8.FCEV北京冬奥减碳超37吨汽油丰田在华氢能发展迅速破局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落幕,作为首个与国际奥委会及国际残奥委会建立移动出行领域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汽车企业,丰田汽车以氢燃料电池车型为核心的全方位电动化移动出行产品,为“绿色办奥,科技办奥”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与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奥会由于赛事场地气候温度较低、海拔落差较大,对保障赛事参与者的交通jvzquC41iwhb0|npc0io1ngya85;>9a39630qyon
9.寻找隐藏的冰雪故事那些因冬奥而闪耀的城市寻找隐藏的冰雪故事 那些因冬奥而闪耀的城市,索契冬奥会,奥斯特洛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去冬奥之城寻找一段历史、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运动,或者一次美丽的相遇。2022年北京冬奥会完美地落幕了,jvzquC41ycv/ewpk0pku1znmcp3CN\O4248179680jznn
10.IIGF观点北京冬奥会零碳实践总结及可持续发展建议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是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冬奥会留下了低碳技术、管理模式等丰厚的“奥运遗产”,为北京市完成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基础。北京可以加大对2022年冬奥会“碳中和”模式的总结,借鉴冬奥园区的碳中和做法,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围绕绿色交通体系、绿色基础设施jvzquC41kkmg0lzhg0kew7hp1ktgq862345629=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