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延续冬奥激情放飞冰雪梦想——写在“十四冬”开幕之际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5日电 题:延续冬奥激情 放飞冰雪梦想——写在“十四冬”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刘伟、王靖、卢星吉、魏婧宇

北国风光,银装素裹。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开幕。

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梦想照进现实,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刻下深厚的东方印记。如今,冰雪激情飞扬在中华大地上,民众乐享“十四冬”,开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篇章。

家国同梦,华夏同心。冰雪竞技水平攀升,冰雪产业快速成长,冰雪火炬“传”进千家万户……我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正在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竞技接轨赶超 冰雪激发信心

2月14日,“十四冬”乌兰察布市凉城赛区传出阵阵欢呼声。在当日举行的越野滑雪公开组男子双追逐比赛中,重庆队的王强以显著优势夺得金牌。

为备战“十四冬”,王强于去年9月赴挪威集训,并通过以赛代练,和世界顶级运动员比拼,以提升竞技水平。在去年底举行的2023-2024赛季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越野滑雪资格赛中,王强获得3块金牌,展现出强劲实力。

作为中国越野滑雪的领军人物,2022年,王强曾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世界杯,接连突破历史,两度刷新中国越野滑雪的最好成绩。

2023年底,一边赶期末论文、一边参加比赛的谷爱凌,夺得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崇礼站冠军。走出赛场,她说:“今天三轮比赛下来感觉挺好的,个别动作我都没有在训练里练过。第一轮的动作我全套做完了,第二轮、第三轮我选择了再加难度,加了一点新动作。”

自信而从容,延续强势表现的谷爱凌、王强等人,展现了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面貌,也改变了外界对中国体育“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刻板印象。

“这样一份成绩单,标志着中国冰雪的竞技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冰雪产业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朱承翼说,“总体而言中国冬季体育的竞技实力和群众基础较为薄弱。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我们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让我们能够加快速度朝着冰雪运动强国的目标迈进。”

朱承翼举例说,以谷爱凌、苏翊鸣、高亭宇为代表的新生代,是我国冬季项目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的证明,雪上项目屡传捷报,这是中国冰雪运动通过跨界跨项等方式广纳人才结出的硕果,是民间雪圈与专业竞技体育良性互动结出的硕果。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的冬季项目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也是内蒙古首次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此次“十四冬”正是与国际接轨,全面对标冬奥会的一次生动实践。

“米兰2026年冬奥会项目在‘十四冬’全部设项,共设8个大项、16个分项、176个小项。”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丁涛介绍,为了让项目齐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三地设了4个比赛场地。内蒙古不具备比赛条件的跳台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在北京冬奥会场地举办。

“作为我国冬季项目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十四冬’承担着‘后冬奥时代’巩固和扩大‘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的任务,同时更是对米兰冬奥会赛前的一次大规模练兵,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丁涛说。

1月14日是“十四冬”速度滑冰(公开组)比赛的收官日,辽宁队选手吴宇以破全国纪录的成绩获得男子10000米冠军,打破了由他本人保持的全国纪录。

“中国的长距离项目在世界赛场上相对比较弱,但是从去年开始有了一些起色,也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吴宇说,“我今年在国家队整体成绩的提高也是可见的,在不同的成绩水平上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确实有了更高的期待,将目标放在了2026年冬奥会。”

冬奥点燃激情 冰雪全民共享

正月初五,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街头处处张灯结彩,“十四冬”的标语、标识十分醒目,热烈的“中国红”与“冰雪白”“冬运蓝”错落有致,互相映衬。

前往“十四冬”主会场的冬运大道成了“网红”打卡地,两侧14组精美的冰雕和雪雕景观令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海拉尔东山滑雪场几乎每天爆满,成为市民的乐园。“呼伦贝尔首次承办全国盛会,带来的变化很大。城市越来越漂亮,参与冰雪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健康。”市民朱金丽说。

“十四冬”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团参赛,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石油行业体协等,3700余名运动员将在本届赛事亮相,创历届冬运会之最。

大型冬季运动赛事的筹办和举办,带动了冰雪运动热潮,为全民健身创造了条件。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24.56%。

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花样滑冰、单板滑雪等“高冷”的冰雪运动收获了一大批爱好者。在北京的滑冰俱乐部,有四五岁的“冰娃”在准备表演,也有成年人在颤颤巍巍地“学走路”。

为了更好地普及花样滑冰,中国花样滑冰协会降低了国家等级测试的门槛,学习3到6个月即可尝试最低级别测试,还创办了俱乐部联赛,打通从大众普及到专业运动员培养的上升通道。2023年举办的俱乐部联赛报名比上年增加了3025人次;参加花滑国家等级测试的人数也逐年上涨,2023年比2021年增长了77.94%。

将轮滑鞋改为冰刀鞋,73岁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张凯在这个冬天也尝试了一把“跨界”。“我练轮滑十几年了,但是一到冬天地面有冰霜,就没法滑了。”他说,“‘十四冬’启发了我们,可以换到冰场上去玩。”

张凯所在的轮滑队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个冬季有将近40人走上冰雪。“现在的冰场越来越多,我家附近的好几个公园都有室外冰场,还有的冰场对60岁以上的老人优惠。”张凯说,“参与冰雪运动不分年龄,人人都能感受到乐趣。”

朱承翼说,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推进,国内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开展冰雪运动的城市已经从大中城市向小城市、乡镇延伸,今后中小城市、乡镇地区也将成为开展群众冰雪运动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2年底,我国冰雪运动场地已有2452个,较上年增长8.45%,贵州、四川、云南等常年无雪的南方地区,也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等方式开展冰雪运动。

在重庆,滑雪正在成为一项热门运动。目前重庆已建成8个室外滑雪场,主城区内还建有两个室内滑雪场,满足滑雪爱好者一年四季“触雪”的需求。很多南方人对冰雪不再是“看稀奇”,而是以运动、旅游、研学等不同方式深度参与,南方地区也形成了冰雪运动文化氛围。

产业热力四溢 冰雪化作动能

入冬以来,呼伦贝尔举行了冰雪那达慕、冰雪“伊萨仁”、冷极马拉松等系列文旅活动,共有61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乡村(牧区)接待户及乡村旅游重点村开门营业,同比增长52.5%,一些景区首次在冬季实现运营。

“得益于‘十四冬’的赛事活动吸引,我们酒店相较往年,入住率提升了20%,去年底还出现了连续好几天满房的情况。”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银帆商务酒店经理金越说。随着赛事临近,前来体验冰雪魅力的游客络绎不绝。2024春节假期前四天,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1692.47万人次,是2023年的6.35倍,实现旅游收入119.24亿元,是2023年的8.62倍。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各地、各部门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支持冰雪产业发展,让“冷资源”释放经济“热效能”。冰雪产业发展已成为带动新型消费增长的强劲动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2024年1月以来,哈尔滨机场每天进出港旅客7.2万余人次,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航班客座率超过90%,“尔滨”成为网络和线下的热词……哈尔滨的“现象级”爆红,离不开当地围绕丰富的冰雪资源做文章,提升服务业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

除了“尔滨”,还有阿勒泰、长白山、呼伦贝尔……以往因为“猫冬”而沉寂的西北、东北旅游目的地,热度显著增长。

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体验佳、重复消费率高的冰雪运动消费场景受到追捧,这正是各冰雪文旅目的地客流火热的原因之一。

在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达到1.4万人次。在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张家口市崇礼区,往返此地与北京之间的高铁一票难求,铁路部门、民航部门为此已加开线路班次。关于新疆、吉林滑雪目的地的电商平台搜索量大幅增长,“阿勒泰地区滑雪”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2倍。

冰雪文旅的火热,直接带动了乡村振兴和群众就业。长白山、阿勒泰地区滑雪场附近的边远山村,通过发展餐饮、民宿等配套服务业,寻找到致富增收的新路径。雪场、酒店等新增的用工需求,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仅吉林市的一个大型雪场,在雪季就能提供2000多个岗位;在阿勒泰地区的可可托海滑雪场附近,当地牧民或在考取滑雪教练资格证后应聘到雪场任教,或从事造雪等后勤工作,有的人月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群众从冰雪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闭幕近两年后的今天,往返京张两地的高铁依然繁忙地运送着滑雪者和游客。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云顶滑雪公园等北京冬奥会设施现已对外营业,群众可亲身体验冬奥“同款”赛道,雪季期间日均吸引数千人“打卡”。位于北京市区的世界首个永久性滑雪大跳台设施——“雪飞天”,在2023年再次迎来了滑雪世界杯赛事……

随着冰雪运动相关科研、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冰雪装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河北张家口、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发展起造雪、缆车等滑雪场设施制造业。我国企业在滑雪机、旱雪模拟训练设施的研发和制造领域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领先,不仅满足了国内滑雪培训市场的激增需求,还向欧美等冰雪运动先发地区输出产品。而在冰雪相关的轻工业领域,一些过去为欧美厂家代工生产的企业,开始涉足产业链的上游,不仅深度参与国外品牌的设计和生产,甚至推动了原创品牌的诞生。

不仅“硬件”上的冬奥遗产正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基石,“软件”方面,在冬奥会经历过高标准历练的场地运营、安全巡逻、医疗急救等人才,也在冬奥会后向各地开枝散叶,将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经验注入群众身边的冰雪设施之中。(参与采写:林德韧、王春燕)

THE END
0.第十四届冬运会闭幕,江苏冰雪乘势而上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闭幕。作为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深远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十四冬”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冰雪健儿共同见证中国冰雪蓬勃发展。江苏是中国冰雪“南展西扩东进”进程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借着北京冬奥会、“十四冬”的“东风”,江苏冰雪竞技体育jvzquC41pg}t0sxvx0ipo8f142852;7:13=1;9>;459:97xjvor
1.内蒙古准备好了——写在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刚刚过去的立冬节气,宣告着冬天正式到来。伴随着呼啸的北风和越来越低的温度,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场冰雪盛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 再过100天,“十四冬”将于2024年2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拉开帷幕。作为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大型综合性赛事,预计将有jvzq<84gpv4qgxung0ipo7hp1p704975137228h3238.696374?50qyon
2.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丨“十四冬”河南第六金“河南冬奥第一人”夺凭借这套全场最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何金博一举定乾坤,以92.00分夺得了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自由式滑雪公开组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的冠军。赛后,这位新科冠军感慨:“为了这一刻我等了8年!” 何金博2016年在河南登封习武,2018年通过河南省体育局跨界跨项选材的渠道入选国家滑雪集训队。何金博说:“练滑雪我摔了多少jvzquC41pg}t0mfjg0io1;546163/;81397849=0jvsm
3.倒计时30天!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赛事攻略请收藏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邢蕊)“捧起吉祥的哈达,踏上圣洁的雪乡”,再过30天,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就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幕。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赛会有何亮点特色?哪些比赛值得关注?哪些运动员值得期待?这份“十四冬”攻略请收藏。 jvzquC41o0mny7hp1463665313>0exsvgpz`3<5585:8:@3jvo
4.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闭幕文化热点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下称“十四冬”)在内蒙古落下帷幕。作为北京冬奥会后中国首次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大型综合性赛事,“十四冬”展现了冬奥会两年来中国冰雪竞技的成长、冰雪产业的发展,书写着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篇章。 提高实力 冲刺米兰冬奥 jvzquC41yy}/eny0eqs/ew4yjrj0yqwf13613B8520yivvq
5.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收官广东成绩位居南方省市前列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于2月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落下帷幕,广东完成全国冬运会首秀,126名运动员参加决赛阶段7个大项14个分项59个小项的比赛,最终获得13金19银9铜的好成绩。 广东能够取得位居南方省市前列的参赛成绩,背后自有原因可寻,项目提前布局、跨界选材与广东传统优势项目相结合、与北方传统冰雪强省合jvzq<84urqxuu7~eyd4dqv4424:.2;44:1ipp}jpva;37;::344ivv
6.这些熊猫吉祥物,你认识几个?荆楚网7.2021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物:熊熊 生日:2019年8月 颜值气质:熊熊穿着红色的衣裳,热情奔放地张开双臂 美好寓意:它像要拥抱世界,又好像在喜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8.2019世警会吉祥物——“橙橙”和“嘟嘟” 生日:2018年8月 颜值气质:橙橙身穿消防员服装戴白帽,嘟嘟身着蓝色警服头戴警帽 jvzq<84pgyy/ewmwdgo/exr1eqtugwy14283/9712:5dqwygpve26==3697/j}rn
7.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闭幕文旅·体育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闭幕。 “十四冬”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深远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自2月17日开幕以来,3000余名体育健儿齐聚内蒙古,在新春佳节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冰雪盛会。 jvzq<84gpv4qgxung0ipo7hp1p7049761283:8h3238.696:6;81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