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极其缺少外汇储备去发展经济,于是为了出口创汇,中国开始研究并发行纪念币供外国友人购买。
铜质纪念币就是在这时发行的,其铸造工艺是严格按照金银币的精制铸造工艺精工铸造,与贵金属纪念币配套发行,专供出口国外,国内不参与流通,所以目前国内的这些铜质纪念币大多数都是后来国外回流回来的,极其珍贵。
经过几年尝试,中国逐步熟悉了发行纪念币的经验,开始面对国内老百姓发行纪念币,就是后来的中国流通纪念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早期铜质纪念币算是后来流通纪念币的先祖,属于普通材质纪念币的特殊品种,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收藏地位。
共和国钱币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地位的一类硬币——八十年代央行作为贵金属纪念币(配套)发行的早期铜质精制纪念币,其性质与流通硬币和流通纪念币不同,其面额与金银币等贵金属纪念币一样只具有象征意义,不计入央行发行货币的流通总量;其铸造工艺是严格按照金银币的精制铸造工艺精工铸造,胚饼经逐枚人工抛光使得压印的硬币底面光洁如镜,工作模经喷砂处理使得硬币浮雕有喷砂效果,立体层次感强烈,这样精工铸造的精制铜币非常精美,和金银币具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固然这些早期铜币从法律地位上讲本质属性属于贵金属纪念币范畴,但从钱币史价值以及地位上分析其又是(精制)流通纪念币的先祖,亦属于普通材质的流通硬币的特殊品种,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收藏地位。
1980年第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铜质精制纪念币(冬奥铜币)
1980年2月13至2月24日,第13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纽约的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奥委会这一年刚刚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派出了38名运动员代表团,参加滑冰、滑雪两种18个单项的体育比赛。这是中国重新获得国际奥委会席位之后,首次派出团队参加的国际隆重赛事,也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冬季奥运会。
为纪念中国冬奥代表团参加第13届冬奥会,中国人民银行于1980年初与冬奥金银纪念币配套发行铜币,一套四枚;由沈阳造币厂铸造,正面为国徽、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会名、面额1元;背面镌刻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会标、男子滑降、女子花样滑冰、女子速度滑冰、男子现代冬季两项运动员形象图案;材质为铜锌合金(铜70%、锌30%),直径33mm,重量12g,铸造量29000套;同时每一种铜币均铸造了加厚版,重量为24g,铸造量2000套。本套纪念币的设计简洁大方、具有很大灵动性和张力感,值得硬币爱好者欣赏、玩味和珍藏。
正面设计图案为国徽,13根细线条由底部正中向上发散,形成烟花喷发之势。中间偏下国旗和五环图案,右侧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字样。寓意中国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的喜悦情感,以及中国体育融入世界、锐意进取突破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愿景。背面图案设计取材于冬奥会的4个项目,分别是女子速滑、高山滑降、花样滑冰、冬季两项的比赛场景。动如脱兔、穿梭洒脱动感图案极富艺术渲染力,美感油然而生。
这套纪念币非常独特,常见的纪念币是底多图案占比少,而这套币整个背面采用了前卫大胆的大片“雪花”,来作为图形的外框,突破既往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这种硬币对造币工艺要求很高,整套采用了浮雕、喷砂效果的精制造币工艺。
这套铜币,并不是单独发行的。早期生产金银币,主要为了出口创汇,而早期铜币是以配套的方式进行出口搭售。因为没有发行公告,也未在国内公开发行,可考的资料相对较少。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1套3枚纪念币,公告中认定为第1套流通纪念币。
研究学术观点侧重于将这4枚纪念币,归类于贵金属币范畴,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把铜材质币定为贵金属币,在情理、法规上无任何依据。业界认可度较高的提法认为,既然发行时间早于第1套流通纪念币建国35周年,归属金银币范畴因其材质特殊又欠妥,加上没有纳入货币发行计划之中,面值仅仅只是象征意义,故将其称为“非流通精制纪念铜币”。
因为发行量稀少、发行时间早、首套体育题材、首套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号和无“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纪念币,又因扑朔迷离的“生世”,都给这套币带来无限的未知和趣味性,已经成为收藏家、钱币爱好者争相追捧的热门品种。铜币易氧化保存较为困难,市面上流通的多数海外回流,品相残差不齐、好品凤毛麟角。
以下为本人收藏的一套中奥加厚铜币,因均是海外回流的,本来铸造数量不多,存世好品极少,凑齐一套很是不容易。
冬奥加厚
冬奥加厚2
男子滑降
女子花样 滑冰
女子速度滑冰
男子两项
国徽面
加厚边
海外回流的“鉴定证书”,内容为:为纪念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代表权,同时为纪念一九八〇年在美国纽约普拉西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特发行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造币公司精工铸造,谨予证实。
发行背景交代的比较清楚。
海外回流证书
海外 回流证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