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在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91名冬奥会代表团礼仪引导员,引领各参赛国家和地区代表团队伍有序入场。她们以优雅自信的举止和昂扬向上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积极、乐观、坚韧的形象,展现了中国自信。其中,就有一名是来自东营的姑娘——赵艺帆。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引导员们手持各个国家和地区名称的雪花造型的引导牌,头戴虎头帽、身穿蓝色雪花图案的精致服装,行进姿态、举牌姿势、转弯动作等整齐划一、英姿飒爽。虽然她们都戴着口罩,但由内而外散发着自信和优雅的魅力,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冬奥会开幕式上,东营姑娘赵艺帆为智利代表团的引导员。
与汗水相伴 和优雅同频
这些意气风发、青春靓丽的引导员是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10所北京高校的大学生。
赵艺帆是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2018届的毕业生,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舞蹈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此次冬奥会开幕式上,她被选定为智利代表团的引导员。
“我们从2021年10月就开始了封闭式集训,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是学业也不能耽误,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和节假日时都要到国家体育场进行集体训练,让每个动作都形成肌肉记忆。”赵艺帆说道。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开幕式上的短短几分钟,更好地展现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热情活力,引导员们经历了4个多月“魔鬼”般的训练,最终“点亮”了台上的精彩表现,圆满完成了这项重要任务。“我们的眼睛是最明亮的,我们的身姿是最挺拔的!能够作为一名引导员,引领运动员们入场,站在鸟巢场地的中央,共同见证这场冰雪盛会的开幕,我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赵艺帆自信满满地说。
“可以哭,但不可以放下!”
每一名引导员都是独舞演员,台前有多少优雅和自信,背后就有多少磨练和艰辛。引导员的筛选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赵艺帆和队友与冬奥会总导演张艺谋合影留念。(前排右二)
说起成为引导员的条件,赵艺帆介绍道,引导员是有硬性标准的,例如身高、体重等体型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员内心要有信念和责任感,要有毅力、能坚持,才能承担起这一份重大责任,展现出中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别看引导员们在场上的动作不难,但无论是走路体态还是面部表情,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都需要经过数千次训练。“每一次日常训练,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筛选。导演组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站在世界中央的自信和气场,对我们进行了非常细致、刻苦的训练。光是举牌这一个动作,就经过了反反复复地练习。如果有一次集训中状态不好,就可能会被替换。”赵艺帆说,“姑娘们哭过、喊过累,但没有一个中途放弃的,都在咬着牙坚持。”
“还记得最初高举引导牌静立的训练中,我因为之前没有举过牌子,臂力比较薄弱,没过几分钟手臂就开始酸痛,胳膊累到发抖。”赵艺帆回忆道,“其他姑娘们也是如此,有的同伴举着牌子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时候,导演组的话让我们重整旗鼓,‘可以哭,但不可以放下!’就这样,我们即便手抖了,也绝不放下引导牌,从2分钟、5分钟、10分钟,最终到可以坚持举一个小时,所有人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始终将最美的微笑挂在脸上,将牌子自信地高举过头顶,以最好的状态走完全程。
“我因为是舞蹈专业,走路会习惯性‘外八’,每一次排练的时候,都要注意改掉这一习惯,把脚摆正,两脚走直线,并且膝盖夹紧、不能扭胯、不能耸肩,保持肩颈挺拔修长,还要压住身体动作的幅度,控制步幅,保证举牌不能晃动等等,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在使劲,举牌的时间和高度也要做到丝毫不差。每个人的精神都高度集中,不允许出现一点点差错,将每一个细节做到位。”赵艺帆说,引导员的各项动作要求已融入了她的生活,就连平常走路也在刻意地练习,形成了一种习惯。
引导员们上场时,都戴着口罩,虽然观众看不到她们微笑的表情,但通过眼神,就能感受到她们的亲和力,这也是经过反复练习和琢磨所练就的。“我们在日常练习中要时刻保持笑容,而且要求我们尽量不眨眼。”赵艺帆介绍道,正是导演组的极致追求和引导员姑娘们的严于律己,才有了开幕式上这一环节的完美呈现。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美好的记忆!”经过四个多月、数百小时的训练,赵艺帆说,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以最饱满的状态,在现场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青年人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虽然引导员的任务完成了,但是一次次训练的过程,对自己的塑造是非常有力的。”赵艺帆感慨道,引导员的训练,让她“脱胎换骨”,除了体态变得更好之外,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的青年精神也融入了她今后的热爱与奋斗中。
“还记得,每次去鸟巢排练时,看着夜晚灯火绚烂的鸟巢,射灯把天空照得跟白天一样亮,而我站在场上,挺胸抬头,想象着引领外国运动员入场献礼的那一刻,就浑身充满激情和热血。我想,为了正式上场的那一刻,付出再多努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赵艺帆告诉记者,她上场前一直十分紧张,直到目睹了冬奥会开幕式的震撼,才真切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引导员队伍代表的是中国当代青年的青春活力和崭新面貌,代表着国家形象。“踏进会场的那一刻,我们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心里想着,要成为最挺拔、最美丽的引导员。我还记得,我举着智利的引导牌走过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时,内心说不出的激动和自豪,这是我的高光时刻!”
春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但为了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些年轻的姑娘们都没有回家过年。赵艺帆说,除夕夜训练完成后,姑娘们聚在一起,举起手机跟家人视频,互道思念。家人鼓励的话语让她们眼眶湿润,但更加坚定了要继续努力训练的决心。“第一次自己在外地过年,虽然吃不到爸妈包的水饺,感受不到家里年夜饭的味道,但是体会到了家人的挂念和支持,让我深受触动,我不仅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的身后,一直有家人的陪伴。”
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谈及未来的规划,赵艺帆说:“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担任引导员的经历,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我会更加坚定自己想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作为中国当代青年,要用我之青春承国之重任,尽己所能,为祖国未来添一抹青春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