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新希望双语学校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8分)默写。
(1)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3),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诫子书》中“,”两句常被人们作为“志当存高远”的前身。
(6)《夜雨寄北》中“,”一句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描绘了亲友团聚后的情景。
2.(2分)对联是汉字语言特有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对应的特点。请你赏读下面的对联,并将其下联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写简体字)
3.(4分)将中国文化经典元素与现代体育融合,是北京冬奥会徽章的设计理念之一。阅读下面这组以“上古神话”为主题的徽章图片,将文段空白处补充完整。
上面四枚徽章的图案出自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经典典故,分别讲述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动人的上古神话传说,于方寸之间向世界生动地展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4分)北京冬奥会的宣传片堪称“动画全明星”版,孙悟空、雪孩子、哪吒等一批中国本土动画人物在冰雪世界里展开了一场“跨剧联动”,一起玩起了冬季奥运项目,“大圣来也”“孩儿们操练起来”,这熟悉的话语瞬间把我们带入了《西游记》的故事中……如果让你从这本书中选择一个故事来激励运动员们,说说你选择的原因。(150字以内)
二、阅读(共42分)
5.(14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①,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取其甑③中而食之。选间④,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⑤。”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⑥入甑中,弃食不祥,回取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⑦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藜(lí)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汤。②爨(cuàn)(zèng):古代炊具。④选间:一会儿。⑤食洁而后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此处孔子是假借说梦来提醒颜回。⑥炱(tái):烟灰。⑦恃:依靠
(1)(3分)下列选项中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已知词语的意思来推断陌生词语的意思,是理解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借“津津乐道”中“道”的意思,推断甲文中“国人道之”的“道”是“谈论、讲述”的意思。
B.连接动作一前一后,表承接关系,是“而”在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用法。“闻而传之”,所以“而”表承接关系;同理
C.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甲文中“求闻之若此”的“闻”和《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都是名词活用做动词,意思分别为:“听说消息”“挖洞”。
D.归类整理是积累文言词语的一种好方法。乙文中“孔子穷乎陈、蔡之间”的“穷”和《诫子书》中“悲守穷庐”的“穷”,意思分别是:“处于困境”和“穷困潦倒”。
(2)(5分)根据甲文内容,概括在消息传播过程中“国人”和宋君的表现。
6.(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绣眼与芙蓉
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黄嘴,黄爪,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韵律不同,很难融合成一体。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