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成长守护平台(ID:WeTeam001)
*点赞+在看+留言
华中君好书时时赠
2022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时隔14年,奥运圣火再次来到北京,北京也正式成为全球首个“双奥”城市!(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本次中国代表团参赛总人数超170人,为历史之最。
2月5日晚间,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赛中,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冲入决赛,最终力压意大利拿下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在本届北京冬奥会的首枚金牌。
而在2月6日,00后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上亮相,这位年仅17岁的小将首秀冬奥赛场,晋级决赛就是突破!
不过,要说本届奥运会最引人注目的运动员,那肯定是中国滑雪“天才少女”谷爱凌啦!
就在2月8日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以第三跳做出从未尝试过的1620抓板!获得94.50分!拿下金牌!
这是谷爱凌的首个冬奥会奖牌!也是北京冬奥会中国队第三金!
说起她的经历,可能小说爽文都不敢这么写。
前不久,刚刚成年的她已经斩获了一堆含金量极高的国际大赛奖项,在2021/2022国际雪联美国猛犸山站世界杯中,更是包揽了所有分站赛冠军。36天拿下6个冠军的她,仿佛开启了“冠军收割机”模式!
更难得的是,滑雪成绩如此优异的谷爱凌,文化课也丝毫不逊色。
众所周知备战奥运,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与学业冲突怎么办?既然奥运的时间不能改变,就把毕业的时间“提前”!谷爱凌卯足了劲儿学习,争取让自己“提前考进梦寐以求的大学”。
为了这个目标,她卯足了劲儿学习,在训练间隙抽出时间去参加了SAT考试,满分1600分,她考了1580分,距离满分仅差20分。
就这样,17岁的谷爱凌提前一年从高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斯坦福录取!!!
滑雪和学业之余,谷爱凌的爱好也很广泛,钢琴、舞蹈、声乐、篮球……
而精致的混血颜、健美的身材、可盐可甜的风格,让谷爱凌也成了时尚界的宠儿,面对镜头拍起大片,丝毫毫不含糊。
总之只要她感兴趣的,都会去大胆尝试,妥妥儿全面发展的标杆一枚。
而且别看她在美国出生长大,在家人一直以来坚持的中英文双母语培养下,她的中文也真的和你我一样666,一口标准的京腔听起来完全就是个北京大妞呢~!
这么牛的小姐姐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别急,这得从她小时候说起……
01
3岁开始滑雪的“天才少女”
谷爱凌于2003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说起滑雪,谷爱凌的启蒙者其实是妈妈谷燕。谷妈妈自己就是一位资深“滑雪爱好者”,曾一度是美国深受好评的滑雪教练。因此在爱凌小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滑雪。
3岁时,小爱凌就已经可以滑行穿梭在针叶林间了,虽然不算专业,但也可以飞跃一个又一个小雪堆,只是在妈妈看来,她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于是,妈妈把3岁的小谷爱凌带到滑雪场,送进了滑雪学校里,想让女儿学几年,滑得“快一点”的时候,再跟自己一起滑。
没想到这一学,谷爱凌的进步速度大大超出妈妈的预料,8岁时她已经可以从山顶直接速降滑到山下。
妈妈觉得这样太危险,思前想后,让谷爱凌进入了一个滑雪队,希望她能滑得“慢一点”,更安全一些。
不过进入滑雪队的谷爱凌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不仅没有“慢下来”,运动天赋也充分得到发掘,教练教的各种高难度技巧动作,她都能快速学会。当妈妈看到她做第一个后空翻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谷爱凌彻底爱上了滑雪。
为了防止谷爱凌受伤,妈妈为她请了专业的教练,把训练场地先由雪场改为了室内。
能有机会正式接触专业滑雪,谷爱凌非常珍惜每一次练习机会。
谷爱凌对自己要求很高,即便滑雪场地的雪质、气候、场地变化带来再多困扰,她也要求自己必须调整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
为了防止比赛中受伤,平时谷爱凌还必须坚持做体能训练,让自己的身体随时保持在一个绝佳状态。
13岁时,大大小小的金牌就有了四五十块,证书、奖杯也挂满了整整一面墙。
经过大大小小比赛实战的磨砺,谷爱凌“一路开挂”。
去年12月初,刚刚成年的谷爱凌就完成了世界首个女子Freeski Double cork 1440(自由式滑雪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四周),而这套动作谷爱凌学会仅仅用了三周。
谈及准备多年的“冬奥会”,虽然这是滑雪届最为重要的世界级大赛,但谷爱凌似乎完全没有困于压力,而是满怀积极期待的心态: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要去“享受”它!
02
我不是“天才”
99.9%靠训练
虽然谷爱凌在滑雪赛场上看起来仿佛“开了挂”,但她却说:“我的滑雪天赋应该不到0.1%”。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在“凡尔赛”,其实她能取得如今的成绩,除了运动天赋之外,更是与她长期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谷爱凌从正式开始滑雪起始终都很努力,滑雪场地处偏远,每次为了训练,妈妈开车送她到场地单程就要三四个小时。
谷爱凌能一路“打”到今天,也因为她骨子里那股从小就不服输的“狠”劲儿。
13岁的谷爱凌已经不再满足少年组的比赛,经过考虑,她将提前参加全美滑雪公开赛。
可是,在第一次踏上专业赛道、和成人高手同台竞技参与积分赛的前一天,谷爱凌突然病了,咳嗽、喘不动气、肺疼严重、呼吸都如针扎一般。
其实,她当时的状态并不适合继续参赛,可她不想放弃这难得的积分机会,硬是扛着病体站上了寒气刺骨的比赛场地。
身体状况欠佳,加之因为生病的原因也没有提前熟悉过场地,第一滑,果不其然失利了。
妈妈安慰她:
“没关系,已经很棒了,我们还生病呢。”
可她自己不买账,要么不滑,要滑就滑到自己水平的最好。
硬逼自己调整状态,最终获得了第二的成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谷爱凌在赛场上的动作有多帅气,在台下的训练就有多努力。
赛场上一个不过十几秒的动作,在训练场上其实已经练过成千上万遍了。
即便如此,她也毫不松懈,在上场前,会把动作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地循环,刻在脑子里。
我们看到的是她“0.1%天赋”,而剩下我们不曾看到的99.9%,是谷爱凌对滑雪的热爱、坚持、努力。
滑雪大跳台的难度有目共睹,每个运动员都知道它的难度,谷爱凌也一样。但她不会退缩,因为比起困难,她反而更乐于挑战。
对她来说,每一次挑战的成功都会让她特别兴奋,信心也因此而增强。
“我做到了!!!”这种兴奋感战胜其它一切畏惧,也支持着她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谷爱凌接近1米7的身高在滑雪场上算不得优势,比赛时看起来轻盈的动作,训练起来其实非常非常辛苦。
她只能一遍一遍尝试,从早晨9点到晚上9点一直训练,即便只能在滑雪场缆车上吃饭,她也从未有过抱怨和放弃的念头。
运动中受伤更是家常便饭,断锁骨、断胳膊,这些伤痛,谷爱凌却都能笑着当玩笑提起。
在2021年3月的世锦赛前,她又不幸受伤,造成右手骨折,大拇指也出现韧带断裂,不得不接受手术。
但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让谷爱凌放弃在冬奥会前休息的想法,反复斟酌后,还是递交了卡尔加里站比赛(2021-2022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加拿大卡尔加里站)的报名表。
这一战,一举夺冠!!!
所以说,哪有什么轻易解锁的“天才技能”,不过都是背后不为人知的坚持和努力罢了。
谷爱凌说,在空中的那几秒,自己像一只鸟,飞起来,然后落地。
在她看来,飞起来的感觉和高兴的感受,可能是滑雪最让人上瘾的地方,毕竟这是平常走路完全没有的体验。
03
自信的背后,是妈妈
十年如一日的坚定支持
从小美国长大的谷爱凌,却始终有颗火热的中国心。
2015年,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时,谷爱凌和妈妈就在北京,她十分兴奋地对旁边的人们说:“2022年,请大家都来看我!”
她绝不是随便说说。
15岁的谷爱凌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自己正式转为中国国籍,并发文“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报到”,19年谷爱凌在FIS的注册国籍已经从美国变更为中国。
尽管担心运动会受伤,但因为谷爱凌对滑雪的坚持,家长毅然选择了支持。
训练场上,妈妈不仅是专业陪同,更是心理疏导师。
在谷爱凌沮丧、没有信心的时候,会细心开导,尽量舒缓女儿的紧张情绪。
当谷爱凌出现失误时,也不忘挥舞着手臂大喊“没事儿”,微笑着给她一个暖心的抱抱。
告诉她:
我特别为你感到骄傲!
当谷爱凌调整心态,夺得第一时,妈妈也一定是第一个为她送上拥抱人。
妈妈从不吝啬于鼓励女儿,告诉她:
你特别特别棒!!!
妈妈还特别注重对她的爱国情怀地培养,每年都会带她回到中国、回到北京,带她走街串巷,给她讲述祖国的文化和历史,让她喜欢自己的祖国,爱上自己的祖国。
也许正是妈妈的感染和教育,谷爱凌从小就在内心牢牢根植下一个信念:我是中国人,我以此为骄傲,我要代表中国参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爱凌生长在一个特别幸福的家庭环境里,她经常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和姥姥学做饭、带姥姥一起去吃海鲜的温馨动态。
从姥姥,到妈妈,再到谷爱凌自己,都延续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因此,在爱和鼓励里一路成长起来的谷爱凌,内心特别有力量。
这份自信也让她更加“敢于自由”,她不惧让生活充满“变数”,就像驰骋在滑雪场上一样,这份热爱才让生活中的一切变得有意思起来。
谷爱凌一直希望能向大家传递自己对滑雪的热爱,特别是对年轻的朋友们,她曾说:
“创造历史,打破社会和个人的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朋友们,特别是年轻的女孩们,跟我一起为了热爱,互相支持,努力进步,不怕困难,坚持运动、加油!
不管本届冬奥会上,谷爱凌小姐姐最终取得怎样的成绩,她都是最棒的女孩儿!
END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为家长、老师和孩子提供健康游戏管控工具,也密切关注着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是2500万家庭共同信赖的选择。欢迎关注“成长守护平台”(WeTeam001),给父母和孩子一次真诚对话的机会。
大家一定会说“冬奥会”“冰墩墩”吧~!
毕竟跟春节共襄盛举的这次北京冬奥会,实在是让全国人民期待已久啦!而且正逢假期,华中君也和家人一起追了那场将中国人的浪漫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开幕式”。
惊叹那些美好的镜头,感叹中国古人的智慧,佩服辛苦努力的志愿者们,也祝愿“所有的运动员们都能在这片黄土地再创辉煌”!
我们也曾为北京成功申奥激动万分,一起见证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历史由来已久,也许在许多人的心中,举办奥运会,是祖国的一种荣耀与强盛。今天华中君带来的这本书,就是一本关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为读者带来了一卷恢弘的奥运会历史长图,它节奏明快、丰富有趣,希望能给关注奥运的大家带来更多知识哦。新年第一抽!老规矩~本期将抽取1位幸运读者获赠本书,点赞+在看+留言参与活动,留言点赞数最高的小伙伴将会有幸运降临哦~
《奥运会的全球史》
内容简介:
《奥运会的历史》是一本关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史、社会史和政治史。如果我们要深入了解奥运会这一全球性的体育遗产,我们就需要一部站在全球层面进行论述的奥运会的历史的图书。本书立足于全球层面,按照时间顺序,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一直讲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作者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奥运会的历史。首先,将叙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以及其他重要国际体育组织的历史。正是这些体育组织成就了今天的奥运会。第二,本书也是一部活跃在上世纪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运动员”的历史,他们的军事冲突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影响了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比如,一战前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伦敦奥运会和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擦出的火花。再如,二战后奥运会成为美苏较量的重要舞台。第三,现代奥运会常常赞颂普遍意义上的人性光辉,让世界主义回归本源;同时,并且暴露了一国之内或世界范围内的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以及对残疾人的歧视。不过,奥运会也见证了上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的艰难历程。第四,奥运会的历史也是一部世界体育的历史。奥运会见证并推动了很多世界性体育运动的发明、规范和传播。第五,奥运会不仅仅是短短十几天的比赛。不论是东道主,还是冠军,都没有办法真正为自己发声。虽然真相只有一个,但却有无数个版本在被广为传播。尤其是在全球性网络和媒体的作用下,奥运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的故事讲述机,传播着各种言论。
作者简介:
David Goldblatt是一位体育作者、社会学家、记者。他最初是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但后来转为攻读社会学。与同辈的作家相比,他更好地揭示了为什么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此重要。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他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他借这一素材告诉人们,运动如何在全球层面上影响着我们的当代社会、政治、文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足球是圆的》(The Ball is Round),这本书被英国《金融时报》著名足球记者西蒙·库珀(Simon Kuper)称赞为“极富创意的足球历史”。2010年,他为BBC创作了题为《力量和激情》(The Power and the Passion)的音频纪录片。他为众多报刊和杂志供稿,如:《卫报》(Guardian)、《观察家报》(Observer)、《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星期日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on Sunday)、《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瞭望》(Prospect)。他还是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英格兰超级联赛俱乐部之一)和布里斯托尔流浪者足球俱乐部(英格兰甲级联赛俱乐部之一)的支持者。
今日话题
你喜欢什么项目呢?
伍尔夫诞辰 | 女性需要的两种自由
#学术专著推荐丨《乡村建筑适宜技术体系和建造模式》
#超级大锦鲤 | 华中出版2021年度十大好书结果出炉,还有全年最大福利送出!
为什么贴贴会让人心情变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