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遵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手持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图/北京冬奥组委
13年前,正是在这里,中国代表接过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火种,并与全世界人民一道,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现在,接过北京冬奥会的火种,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于中国。
“丝带飞舞”:设计感倍增
中空开放的形态、纯氢燃烧零碳排放、内外飘带缠绕、“双奥之城”传承……所有元素统一于火炬这个光明而充满生机的意象。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王向豫表示,希望用火炬点燃全世界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热情和广泛期待。
“其实坦白说,最初整个火炬设计很快就掉到了形意的层面。”火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说,团队甚至考虑过,要不要设计成一串“冰糖葫芦”……他回忆道,虽然后来整体设计概念明确了“要向上的、旋转的”,但是具体的呈现形态却总是偏工业化,“过于规律”。而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火炬修改专家组专家林存真的“叶子视频”,一下子让他茅塞顿开。
林存真在研究商议火炬造型时,随手把玩起桌面上绿植落下的一片叶子,突然发现这枚叶片灵动优美,十分接近要表达的意向。于是她迅速拍下叶子旋转的视频,给大家参考。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由内红外银的双色“飞舞丝带”重叠而成,寓意“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红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表达了人们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采用同样造型、金银配色的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也一同发布。
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遵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火炬柱身是盘旋向上的,宛如两条飘带在风中飘绕,擎于手心,凝而不发。
火炬交接时,两只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如两只手相握,代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奥会愿景。“这个2020年很不寻常,大家都有这种感觉。”李剑叶说,“想通过‘握手’的意象,表达人类要共同去面对这些危机。”
“轻固美”:设计感十足
“飞扬”火炬的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氢作为燃料,使火炬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韩宗捷介绍,除了环保属性外,氢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并可抗风10级。
“飞扬”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材质为主。
而“飞扬”的第二个技术亮点就是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材质为主。
据碳纤维专家、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翔宇介绍,北京冬奥会火炬由火炬外壳和燃烧装置组成,其中,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
“轻”,即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比,轻了20%以上。“固”,即这一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耐紫外线辐射等特点。“美”,则是应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将高性能纤维编织成目前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优美整体。
“飞扬”火炬的设计,集中了多领域的智慧和科技。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创企业的协同努力下,设计团队攻克一系列难题,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点火段采用铝合金制造,可承受800℃以上的高温。同时,还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
仪式感满满
火种采集是奥林匹克运动中标志性的活动。古代奥运会上,人们点燃火种以纪念古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现代奥运会于1928年首次引入火种,并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始进行火种传递。
帕拉斯凯维·亚多普卢点燃火种盆。图/北京冬奥组委
伴随着全场期盼的目光,火种灯庄严进入活动现场,并点燃仪式火种台——仪式火种台的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祥云纹路由下而上渐化为雪花,红色丝带飘逸飞舞、环绕向上,与火炬设计和谐统一。
奥林匹克火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崇高象征。“千百年来,神圣的火种将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的光芒传递到全世界,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交流互鉴的辉煌历史,诠释了人类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坚定追求,照亮了人类团结合作、战胜困难的前进道路。”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深情地说道,“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时,奥林匹克火种又一次带给人们信心、温暖和希望,它将凝聚起全世界人民共同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李剑叶
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师从柳冠中先生。毕业后,入职摩托罗拉北亚设计中心,担任产品设计师;2004年至2012年,就职于香港飞利浦设计中心;2013年就职于锤子科技,担任工业设计副总裁;2018年入职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思考中国设计的内在气韵
“《冰雪之约》与北京冬奥火炬‘飞扬’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阿里中标设计的火炬从‘一片树叶的飘落’启发而来,是对自然的致敬,也是想表达、倡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李剑叶说道。
“其实,我们最初的方案有些复杂,最后决定还是大道至简。”谈及“飞扬”的诞生,李剑叶娓娓而谈,“首先,它特别具有动感,整个设计从下往上没有一根直线条,曲线也是具有变化的,主要是为了寓意冬奥精神。”李剑叶希望火炬的生命力能够点燃希望的火种。
在李剑叶看来,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的外观设计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外观设计有着传承与创新的联系。
“飞扬”火炬,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冬残奥会的火炬整体外形跟冬奥会火炬是一样的,但是它的配色做了一个变化,成了金色和银色,寓意了辉煌和梦想,这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提及冬残奥会火炬,李剑叶特意指出了一个设计小亮点:在火炬的最下方,围绕了一圈小凸点,这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盲文。”
除了设计火炬,火种灯也由李剑叶主持设计。“大家希望能够把中国文化体现得更淋漓尽致些。火种灯的造型灵感来自于‘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它的造型古朴,比例优美。我们对火种灯的设计做了一些处理,使其整体造型更简洁一些,外观更现代一些。”李剑叶认为,火炬、火种灯、火种盆是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它跟北京冬奥会火炬的外观设计是一脉相承的。只有保证整体感觉一致,才能更好地传达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文化精髓。
编校:苑宝平, 审读:郭丽
点 击 下 方
即 可 网 购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