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名将访谈录|杨扬:打动运动员就能打动世界—新京报

我改变不了裁判,也改变不了对手,那就去改变自己,不给裁判机会,不给对手机会。

2002年盐湖城,杨扬夺得中国冬奥会首金。图/IC photo

谈及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现年46岁的杨扬说,一定会是一届成功、精彩的奥运会。作为中国短道队的传奇人物,杨扬寄语中国短道队“全力以赴做好应该做的,结果就不会差”。

惊心

输首项后摘中国冬奥首金

从1998年到2006年,杨扬参加了3届冬奥会。从1998年长野的遗憾,到2002年盐湖城夺金,再到2006年都灵的功成身退,杨扬说她的职业生涯足够圆满。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国短道队拿下5银1铜,已是历届冬奥会最好成绩,但没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杨扬至今倍感遗憾。“1998年长野是我第一届奥运会,是一种完全不懂的状态。”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杨扬称,赛前很多人都跟她说,奥运会跟世锦赛完全不一样,她当时特别想知道有什么不一样,但又找不到答案。

到了长野,时年22岁的杨扬顿觉奥运会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紧张感,参加的两个单项都被判犯规,她只和队友拿到了一枚3000米接力银牌。

“对我个人来说,结果很惨痛,这之后有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但过后还得要面对失败,还得要总结。”长野冬奥会后,杨扬花了一些时间去面对自己,她说这需要不小的勇气,“我改变不了裁判,也改变不了对手,那就去改变自己,不给裁判机会,不给对手机会。如果我不改变的话,未来还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长野的失败加速了杨扬的成长,那之后,她用4年完成了从量到质的蜕变和成熟。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迟到4年的冬奥会金牌如约而至。女子500米,杨扬拿到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枚冬奥会金牌,这之后又一鼓作气拿下1000米金牌和3000米接力银牌。

“(夺金过程)看上去挺顺利,但其实我第一项(1500米)就输了,当时队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盐湖城冬奥会前,杨扬已连续6年拿下个人全能冠军,她在盐湖城唯一的目标就是金牌,“当时感觉金牌要是拿不下来,实在太丢人了,都没脸回来。”

2金1银,杨扬的盐湖城之旅很完美,但这之前的艰辛只有她知道,“这4年坚持下来需要勇气,因为你不知道坚持4年会是什么结果。”

盐湖城冬奥会后,短暂退役的杨扬又被召回国家队,队里希望她能多带带年轻队员。“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带着一枚都灵冬奥会铜牌结束职业生涯,杨扬说为队里尽了责任,对自己也有了一个交代,职业生涯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去年11月,杨扬畅谈冬奥会话题。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初心

冰上创业探索一套新模式

退役后,杨扬活跃在国际奥委会、国际滑联、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等多个国际体育组织。同时,她从未忘记冰雪人的情怀和梦想。杨扬设定了几个目标:做喜欢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

2013年,杨扬在上海成立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冰上情怀得以延续,“当时就觉得自己的情怀有地方释放,去延续了。”全新的转型和创业让杨扬面临诸多挑战,她说这是彻彻底底把自己扔向了社会。

在很多人看来,杨扬选择创业跟她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工作差距很大,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在杨扬看来,国际体育组织有着较为完善的体制,参与其中更像是一个加分项,但创业却是从零开始,充满了挑战,“创业这段经历帮助我在国际组织的工作中保持务实的作风,让我的工作能力很短时间内就得以展示。我觉得这两者是互补的,对我是很好的成长。”

杨扬始终有份冰上情怀,她希望更多人去了解和喜欢冰上运动。2015年开始,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启动了“冰上运动进校园”项目,如今每年有近30所学校的5000余名孩子来到飞扬参与滑冰启蒙课程。只要有时间,杨扬会和教练们去中小学教授短道、花滑等滑冰课程。

“北冰南展的计划我们一直都有,但确实因为冰场运营成本高、专业门槛高等,青少年们很难能接触到专业的冰场。”杨扬说,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与商场里的冰场不一样,他们还承接了全民健身等社会化功能,节假日基本对大众免费开放。

10月26日,杨扬(中)出席冬奥纪念币发行仪式。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重心

确保冬奥运动员舒心参赛

“小到为运动员在比赛现场准备好一针一线,大到北京冬奥会之后的延展,都需要我们站在运动员的角度建言献策。”杨扬说,运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就是要保障运动员的权益和需求,确保他们在北京冬奥会上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杨扬看来,如果她们的工作能真正打动运动员,那就能打动世界,“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运动员本身就是自媒体,尤其是优秀运动员们。”杨扬指出,如果能给运动员们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确保他们不受太多的外界干扰,舒心地参加比赛,他们把美好的参赛体验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出去,会给北京冬奥会增加很多色彩。

“短道速滑相对还是一个比较激烈的项目,我们能够拿到满额席位,说明这支队伍还是很成熟的。”杨扬说,家门口的奥运会,大家一定都会尽全力做到最好,“我希望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做好应该做的,结果就不会差。”

10月14日,杨扬接受专访。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快问快答

新京报: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比赛是哪一场?

杨扬:一定是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500米比赛,因为前期我经历得太多了。那场决赛,我不觉得是战胜了对手,而是战胜了自己。

新京报: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有怎样的期待?

杨扬:首先,我们冬奥组委的工作正在按部就班进行,我们非常有信心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也做好了迎接来自全世界运动员的准备。同时,奥运会是最高水平的赛事,相信很多人会通过赛事喜欢上冬季项目。而且北京冬奥会又赶上我们的春节,我还是很期待的。

杨扬:我会尽可能去多看一些比赛,短道、花样、速滑我都会去看,我原来在国际滑联工作过,这些冰上项目一定会关注。同时,我们的雪上有几个项目进步很大,我们有谷爱凌、苏翊鸣这样的希望之星,能到现场一定会去。另外,我也想去延庆看一下雪车、钢架雪车和雪橇比赛,毕竟有我们上海选手,这对南方冰雪运动的开展也是很好的机会。

THE END
0.【三桥街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冬奥名人故事之“武大靖的金牌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里是三桥街小学红领巾广播站,我是五一中队播音员张岩崧。北京冬奥盛会即将开幕,三桥街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冬奥知识,为冬奥健儿们加油!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优秀的运动员,他就是武大靖。 00:00 04:22 武大靖,1994年7月2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 jvzquC41yy}/onnrkct/ew462k~9io>
1.【主播夜读】北京冬奥会,我从运动员身上学到的成长启示(主播:陈博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但运动员们不断超越自我的画面一直留在我们心中。那些关于热爱、拼搏和梦想的故事,带给我们长久的感动,更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才会是赢家。 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组决赛中,任子威斩获金牌。他7岁接触滑冰,每次训练都是100圈起步,一起练习的孩子有很多jvzq<84yyy4e|}{0vx564<:14283197132712>=90jznn
2.浪漫冬奥助力成长”优秀外墙报展示用流畅的线条,中国的特色,冰雪的颜色勾勒出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以文字形式展现北京冬奥会是如何绿色开展以及北京冬奥会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期望。高二2班:本班根据冬奥、中华传统元素共同构成了高二2班的板报,我们分别从冬奥开闭幕式上精彩的瞬间,和运动员的不凡经历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中国人jvzq<84yyy4on|~|0eun0ls1pg}tkwkq14>78?;40jznn
3.3个40%黑龙江省100%助力冬奥实现中国速度滑冰项目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运动员张虹。 (从左至右)罗致焕、申雪、韩晓鹏、张会、张虹 北京冬奥黑龙江这样助力 40%的背后是黑龙江这样的谋划 如何做到举全省之力助力冬奥,8大方面进行解码!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全力助力冬奥。出台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jvzquC41o0jcy7hp1jkjnxsilkgoi8x{uvkn1;5441631:5127>94;5220yivvq
4.社交媒体上的北京冬奥会在这些热搜中,中国冬奥健儿的相关话题贡献最大,他们场上的精彩表现、场下的一言一行都能引发极大的关注。其中,谷爱凌一人贡献了313个热搜,位居首位,苏翊鸣则有199个热搜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是武大靖有92个热搜上榜。这些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都有金牌入账,最重要的是三人的奋斗经历都极具故事性与话题性。jvzq<84yyy4og€2urqxuu7hp1dkjlrsi42831;544290v;5442913h669;>10qyon
5.焦点访谈:精彩冬奥中国答卷载入史册新闻频道而在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们纷纷点赞冬奥场馆设施周全、赛事组织严密和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从贴春联、吃饺子到火遍全球的冰墩墩,中国文化元素与冬奥会碰撞出了令人目不暇接的绚丽色彩。赛场内外,定格精彩瞬间,动人场景重现。让我们再回“鸟巢”,重温精彩。 继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后,在闭幕式上,jvzquC41pg}t0lhvx0ipo872445148731CXUKL^QMvJttq:tVpOsFP:|54814;60ujznn
6.冬奥冠军隋文静、韩聪:成长就是迎难而上冬奥会后,与中国体育“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后,隋文静和韩聪迎来难得的休整期,两人把此前感兴趣却没时间做的事情提上了各自的日程。 近来,隋文静常跟苏翊鸣、谷爱凌等年轻运动员交流,他们展现出的活力给她带来很多启发,“他们身上有一股闯劲,爱尝试,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她曾在参赛时看到有选手利用比jvzquC41o0l{pn|u0eun0ls1ipmk1;5442:278y33y;8Hj
7.闪耀北京冬奥的“上海力量”人物越野滑雪技术官员李海军:无惧零下30℃严寒只为运动员赛出精彩 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共产生了12枚金牌,作为赛道技术官员,来自上海SNOW51的教练李海军已经驻守崇礼近一个月了。 17天赛期里,李海军的主要职责, 一是拍摄比赛视频、为裁判组佐证; 二是布置场地、确保赛道符合标准。在李海军看来,从上海来到北京参与冬奥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24/821?>746840|mvon
8.精彩冬奥·独家视角顶级运动员是怎样炼成的北京冬奥会,又一个群星闪耀的大舞台。 冰雪赛场上,一位位顶级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不断推进着人类对身体极限延伸的憧憬。 一个人能成为顶级运动员,靠的是什么?这不仅是全世界的运动科学家不懈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惊讶于他们的超强能力时无时无刻不在感叹的问题。 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3465412?0exsvgpz`:@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