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神奇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1、从北京北站出发,沿着百年京张铁路一路向北,一个多小时后,就可以抵达崇礼太子城站,这里是太子城小镇,如今是全球唯一高铁可以直达的冬奥小镇。而开往这个小镇的高铁也科技感满满,开车、运行、停车等全部由“智能大脑”控制从而实现自动驾驶,车厢内灯光能自动调节,商务座能够实现手机无线充电……

3、“智能冬奥”是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热门词,在7月8日下午举行的“国际盛会﹒中国智慧”文体产业智能化升级高峰论坛上,中科智云、风云天下、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联合发布了《AI+国际赛事解决方案蓝皮书》,探讨在重大国际赛事中,AI如何大有作为。

01

雪地赛场上有“智慧围栏”

相较于普通的运动场馆,冬奥会举办地占地面积大,而且周边有雪山、森林等复杂环境。

为比赛场地装上一个虚拟“智慧围栏”是中科智云在为冬奥会提供解放方案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雪场特别大,不可能每十米、二十米布一个摄像头,这样反而会影响滑雪安全。所以当远距离监控、当特征值非常不明显时,如何精确判断目标,目标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是人的话,他是否安全,这是研发时的关键技术,也是挑战。”中科智云创始人魏宏峰表示。

冬奥会延庆赛区,图源:2022冬奥会官网

在中科智云的智能全天候行为视觉检测系统中,通过AI技术对接收的各种传感器信号进行危险行为智能监测和研判,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对可疑人员进行姿态识别,适合用于区域广袤、环境复杂、活动危险系数较高的雪场等区域。

但是,在这样的开放式场地中,监控死角依然难以避免。在中科智云的展台上,一台“智能移动哨兵车”成了“明星展品”,小小的身躯下装有4个轮子,看上去和一般的运输小车没什么区别,但它却将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地之一——张家口的密苑云顶乐园和滑雪场的安防工作中起到“哨兵”的作用,也可以填补监控死角的盲点。

智能移动哨兵车 图摄:IT时报

它是“智慧围栏”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识别算法以及反入侵技术,以多光谱传感器为核心,通过自身的电源储能系统、反侵入智能一体机,可以在夜晚、恶劣天气等复杂环境下,全天候进行边界监控、目标识别、多目标跟踪、异物检测、道口警示等功能,监控范围直径可达1公里,同时通过声光电设备、通信模块进行自动化的报警记录、记录上传、报警警示。

“雪场因为太大,有的区域不通电,没有通讯设备和网络,‘智能移动哨兵车’能够实现自主供电、自主联网通信,能够快速移动到指定区域完成部署监控,在特殊环境中也能做到预防、监管、应急工作。”魏宏峰说,中科智云还做了一个数字孪生系统,能够把现实雪场的环境投射到数字世界中,不单单方便管理人员,也能对事件做出预判。

一个智能和无数双眼睛紧密配合,为冬奥会实现“安全智理”。

02

用AI辅助运动员训练

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马拉多纳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兰队的球门,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这种进球是否有效在当时引发了很多争议。

图源:网络

“因为当时没有AI进行辅助分析。”在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军平看来,在现在的大型体育赛事中,AI对于裁判、运队员训练等已经产生了应用和效果。“比如在唯一一个允许打架的比赛项目冰球中,打架打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用AI技术进行评判。也可以大大降低‘上帝之手’等判罚不清,或是平昌冬奥会上曾发生的判罚不公之类的情况。”

在花样滑冰中,如何旋转、如何跳跃、跳出怎么样的曲线……在AI以前,这些都要由教练来指导。

“大多数教练是通过录像进行复盘分析,但通过AI的图象识别、数据分析能帮助教练和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运动认知,大数据也能够总结世界顶尖选手在每个阶段重要的比赛特征,将运动员身体重心、曲线数值进行记录、标注。”小冰公司首席运营官徐元春说,小冰公司开发的AI运动员训练辅助系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为每一个运动员打分提供专业意见,哪里扣分了,怎么可以少扣分,形成运动员独特的训练数据。

图摄:IT时报

竞技体育是非常专业的领域,这就要求研发人员也要懂得这项运动。徐元春说,小冰公司的两个产品经理和国际雪联合作开发系统,最后产品经理都达到了国际雪联裁判的标准。

徐元春也坦言,开发AI运动员训练辅助系统也存在不少挑战,比如所有运动员比赛穿的衣服颜色和环境色高度接近,而且比赛在高强光、高复杂的背景下进行。运动员的速度非常快,空中停留时间非常短。更大的挑战是,鉴于是竞赛项目,不能在现场架设任何干扰比赛的设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冰公司把普通的摄像头架在裁判的位置,用大量数据进行模型修正,根据运动序列预测做出针对竞技体育的目标跟踪以及目标检测和识别,包括骨架识别。“传统骨架模型是识别不出运动员骨架的,因为运动员穿得非常宽松,AI可以做到。”徐元春说。

实际上,AI运动员训练辅助系统不仅只针对运动员,普通的运动爱好者也可以使用,比如在跑步机上跑步,系统会告诉跑步者前脚掌着地还是后脚掌落地,如何提升训练成绩。

03

既不能光靠智能,也不能光靠人

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赛事,也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舞台。

论坛上发布的《AI+国际赛事解决方案蓝皮书》中提到,可以通过“人—智—赛—场”的融合,全面赋能赛事活动。

规模大、用户多、结构复杂、集成度高、可靠性要求高……国际赛事信息系统是一套繁杂而庞大的系统。

图源:奥林匹克官网

联想中国区商用IOT经理王磊透露,不仅要提供覆盖网络层、服务器层、系统层、应用层、业务流程层和用户体验的立体化监控体系,而且需要提供一个对赛事所有相关技术服务的集中监视平台,便于技术部门了解和掌控赛事所有技术服务概况,为综合运营指挥中心提供决策支撑。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目前仍只是提供保障,新赛事还是要体现人文精神的东西,在大型文体赛事的管理上,利用人工智能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王磊认为,既不能光靠智能,也不能光靠人,应该互相结合。

图源:Unsplash

对此,张军平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在冬奥会现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但同时也需要引起更多的思考,那就是孤立地依赖人或机器都不可取,人机混合智能才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作者/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IT时报、2022冬奥会、奥林匹克官网、Unsplash、网络

THE END
0.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景回顾 ⭐一、赛事亮点与历史突破 中国代表团创历史最佳战绩 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位列金牌榜第三,创冬奥参赛最好成绩。其中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首金)、谷爱凌自由式滑雪(2金1银)、苏翊鸣单板滑雪大跳台(首金)、隋文静/韩聪花样滑冰双人滑(第9金)等均为标志性突破。 jvzquC41pg}t0|npc0io1ƒyaf1pkdsicjAimc|xkf??0,8/(jky>2
1.美篇,微信朋友圈内容创作与分享社区2022北京冬奥会 乔 冬奥会主题口号 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发出的声音是汇聚、是共享、是未来。“一起(Together)”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for a Shared Future)”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jvzquC41yy}/onnrkct/ew4639ls6>j
2.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2015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成立。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为独立事业法人,为承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组织机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执行委员会为组织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筹备和举办工作。jvzquC41yy}/cwyuq0io1€|y1ykc3:8;50gtr
3.北京2022冬奥会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迎来开幕倒计时100天。回首中国的冬奥之路,从索契到洛桑,从崇礼到北京,习近平总书记一路引领,亲自谋划,为办好这场冬奥盛会擘画冰雪蓝图,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赛时闭环管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发布 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三方共同发布第jvzquC41pg}t0lmkpc4dqv4dgkpjpp72445
4.北京2022冬奥会北京冬奥(2021-09-17 19:16:54)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发布(2021-09-17 19:14:03) -加油,北京冬奥(2021-09-17 16:42:07) -杨扬:国际奥委会十分相信中国能够办好2022年冬奥会(2021-09-17 16:03:43) -英特尔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验中心落成(2021-09-17 15:25:03) -北京冬奥主题jvzq<84yyy4djrscpg}t0lto1v0|87244]jp}jtQnnrrhu1kteg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