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是本次吉祥物征集的一大亮点。吉祥物的征集过程,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情况,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了奥林匹克在国内传播和推广。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Bing Dwen Dwen),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既在意料之中,又有些在意料之外。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Shuey Rhon Rhon),以中国标志性符号的灯笼为创意进行设计创作,则显得格外可爱。
“冰墩墩”和“雪容融”这两个小可爱,其设计者一个来自南方,一个来自北方, 偶然中也存在 着 必然 。“这反映了全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热情和关注。更充分说明,通过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正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和发展。”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说道。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活动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小演员互动。图/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来自一南一北的设计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憨态可掬的“冰雪使者——熊猫“冰墩墩”,其设计者竟然来自中国南方城市。它是广州美术学院团队设计的作品,总设计师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院长曹雪。
早在2018年8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面向全球征集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吉祥物。两个月后,10月10日,北京冬奥组委有关领导到广州举行“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征集”广美宣讲会,这也是其全国巡回宣讲的最后一站。
宣讲团曾认为,广州的学生大部分没有见过冰雪,可能对于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缺乏想象力。而曹雪不这么看,他认为“恰恰相反”。
征集截稿日期是当年10月31日,时间紧、任务重。一个由曹雪领衔、刘平云为总执行的14人团队迅速建立起来,并且在短短的20天里,设计遴选出16套优秀方案进京参选。经过组委会组织的初评、复评等环节,广州美院有3件作品进入了最后10强,并获得方案的进一步修改权。
又经过近7个月的不断努力,经历了专家评议、社会评议、各级部门筛选等严格程序,“冰墩墩”的原型设计最终从全球5816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确认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
入围的作品,来自当时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还在念大三的姜宇帆。“最初,她是以麋鹿为形象进行设计,但是产品设计专业青年教师冯犇湲告诉她,设计麋鹿的太多了,没有新意,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的老家——黑龙江嘉荫县。”郭春方回忆道,“那是一个位于中俄边境的小县城,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挂中国结和灯笼。正是源于这个创意,才有了‘雪容融’的雏形。”
激活“中国符号”
“大熊猫”和“红灯笼”是两件标志性的中国符号,此次它们以别具一格的造型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在设计之初,广州美院团队就希望兼具相关性、在地性和时代性。“相关性即紧扣‘冰’的元素,必须把吉祥物与冰雪运动做设计上的结合,这是核心元素。”曹雪解释道。
新建的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给设计师们送来了灵感。 “ 冰墩墩”的脸部轮廓,就是五色冰丝带的造型。“冰丝带”象征着能量环,也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代表着“五环”的五种颜色。而“冰墩墩”的头部外壳造型则取自冰雪运动头盔,其身上具有太空感的服装,也代表着未来人类探索的方向。由此,“冰墩墩”熊猫有了未来感、时代感和速度感。
红彤彤的中国灯笼,同样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深厚历史底蕴,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雪容融”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灯笼上的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灯笼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
在郭春方看来,“雪容融”的身上,有着东北剪纸、窗花、棉袄等诸多节庆元素的影子。这种火热与喜庆,正好契合了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同时到来的农历新春氛围,也集中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此前,有细心的网友还在 2021 年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 的由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影像图 中,发现了彩蛋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祝融号”火星车 发回了其拍摄的包括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 “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 在内的影像图,而 “冰墩墩” 和 “雪容融” 的身影就出现在名为 “中国印迹” 的图中。
“冰墩墩”“雪容融”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吗? 当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融为一体,这个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曹雪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曾设计广州城市形象LOGO、广州亚洲美食节LOGO。其领衔的设计团队完成设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郭春方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
吉林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其领衔的设计团队完成设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
让孩子喜爱,是重要的设计标准
曹雪曾在吉祥物设计的宣讲动员会讲过一句话:“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对冰雪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冰墩墩”的诞生,践行了此言不虚。
谈到作品获选的原因,曹雪这样说:“在设计比拼中,可能彼此的功底差不多,胜负往往就取决于更丰富的灵感和更富于创意的表现形式,好的创意才是制胜关键。”
熊猫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是不用解释的大国形象的独特元素,比其他元素具有更低成本的传播效力、更重要的影响力。这是广州美院团队选择以熊猫作为设计原型的初衷。然而,要设计出一只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熊猫,并不是一件易事。毕竟在此前,熊猫曾当过北京1990年亚运会的吉祥物,也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福娃5个吉祥物家族中的一员。
“面对冬奥会这种最高级别赛事,吉祥物设计丝毫不得大意——不能重复、不要撞车、不侵权。”曹雪与团队成员对此极为谨慎,为了找到全球所有已有的熊猫形象,团队专门成立了资料室,“掘地三尺”。
“设计既是一种人文关怀,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城市中的人。”从事设计和设计教育多年,这是曹雪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根据历届奥运会的经验,吉祥物的目标消费者是9岁左右的孩子。当时组委会要求设计方案绝对保密,而曹雪自己的孩子正好9岁,于是在工作室设计团队会为这个小家伙开一个门缝,让他钻进去也参谋一二。
“这两个吉祥物,只要全世界的小朋友看到了它们,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就可以让小朋友们感受到冬奥会对他们的热情欢迎。”曹雪对此很有自信。
历史上的奥运会吉祥物大多以动物为原型,此次以中国灯笼为原型设计“雪容融”,郭春方则直言挑战颇多。
“奥组委把中国结方案拿掉后,剩下的就完全集中在灯笼的设计上。如何把灯笼的属性、身份、多样化讲清楚,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灯笼是一个物,如何赋予它生命,郭春方说,这是整个设计团队最迷茫、最痛苦的阶段。最终,郭春方从一张照片得到了启发——照片中,一位老工匠正在给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大红灯笼贴上金色的如意纹样……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后,吉祥物的市场开发工作也随即展开。“吉祥物特许商品初步的设计思路,是既要有温度、又要有亮度。”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表示,“‘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创新,给特许商品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相信当你看到它们的实体,一定会眼前一亮。”
编校:苑宝平, 审读:郭丽
点 击 下 方
即 可 网 购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