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8日体育专电(记者汪涌、林德韧)
《申办报告》是北京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关于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规划蓝图的纲领性文献。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定位,《申办报告》既是一份重要的技术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其内容视同候选城市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正式承诺。《申办报告》分英文、法文两个版本,选配图片120余张,地图、示意图、规划效果图40余张,共3卷14个主题,回答了国际奥委会提出的诸多问题。在需单独报送的附件中,还有保证书154份,地图30余张,以及电子版地图、表格和财务预算说明等。《申办报告》编撰“清晰简洁、严谨准确,突出亮点、补齐短板”,“贯彻中央精神、遵循国际惯例、借鉴往届经验、突出京张特色”,将“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愿景贯穿报告始终,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贯穿报告始终,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贯穿报告始终。报告着重突出了六个方面的优势和亮点。--“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理念。--中国政府的完全支持和民众较高的支持率。--对2008年奥运场馆和现有雪场的充分利用,以及对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计划。--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系统的区域发展战略、充满希望的市场开发前景及政府的财政保障。--北京具有成功举办奥运会等超大型综合国际赛事的丰富经验、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高效、灵活、务实的工作团队。--在北京举办冬奥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遗产价值,对奥林匹克运动、世界冬季运动及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北京从申办开始便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与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所提出的改革方向完全契合、高度一致。北京向国际奥委会明确表示,如果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秉持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把方便运动员作为首要标准,在训练、竞赛、住宿、交通、餐饮、医疗、文化交流等环节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促进每个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北京将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冬奥会申办筹办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互动发展、共赢发展的典范,创造更多积极、持久的奥运遗产,更好地惠及公众。北京还将秉持节俭办赛的理念,以场馆建设、赛事运行、仪式和文体活动为重点,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充分市场化运作,合理设置场馆和活动标准,精心编制和严格执行预算等措施。在保障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办赛成本,增加社会福利。《申办报告》指出,北京如果获得举办权,2022年北京冬奥会又将创造新的奥运遗产。北京在申办之初即对奥运遗产进行科学规划,并将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全过程管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要遗产将与地区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相契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奥运会的众多场馆将得到充分的利用。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和云顶滑雪公园场地A、B等6个现有场馆,经过改造,即可达到冬奥会比赛标准。国家速滑馆、冬季两项中心和北欧中心跳台滑雪场、北欧中心越野滑雪场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计划为冬奥会新建的场馆,赛后规划为中国运动员训练基地、体育比赛场地和冰雪爱好者的乐园。需建成永久设施的奥运村和媒体住地,冬奥会后将作为酒店或公寓,继续服务于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发展。
《申办报告》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对人民实现中国梦想的庄严承诺。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在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空气严重污染等“负产品”。北京2008年奥运会以及去年年末举办的APEC期间,由于临时采取的多项管控措施,北京重现良好的空气质量,一度被人们称为“奥运蓝”“APEC蓝”。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人们更加渴望这样的“奥运蓝”“APEC蓝”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申办2022年冬奥会将助推这一进程的实现。除了北京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治理的措施外,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北京联合张家口的申办,都将把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和举办植入到整体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战略布局中。《申办报告》把空气治理这一百姓的热切期待列入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北京已经制定了空气治理计划。这个计划已纳入了《申办报告》。这既是北京给国际社会的承诺,更是给人民群众的承诺。承诺不仅要举办一届出色的冬奥会,同时更承诺人民群众要把蓝天留下,要给大家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虽然工作艰巨,但通过冬奥会的申办和筹办将极大地促进空气治理的进程。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一个目标,是将在数亿青少年中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冰雪运动被广大青少年热爱,尤其是在以北京、张家口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大力推广冬季冰雪运动项目。仅仅提出申办一年间,随着传播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国人消费能力和运动观念的变化,冰雪运动项目已在中华大地风起云涌。仅以崇礼地区的雪场为例,本雪季刚刚开放不到两个月时间,前来滑雪的人数屡创新高,预计本雪季接待的滑雪爱好者和游客人数将突破两百万人次。北京周边的多个雪场也出现参与人数井喷的态势。首次举办的“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预计将有300万人次参与。申办、筹办冬奥会点燃中国冬季运动全面发展的火炬,提升中国冬季项目的竞技水平,促进中国体育项目实现冬夏均衡、冰雪均衡、南北均衡发展。同时,有力推动群众冬季运动的普及,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这一切正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通过筹办举办冬奥会,吸引更多高端的冬季运动赛事,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从中得到锻炼,从而提升中国和整个亚洲的冬季运动管理水平。冬季运动项目的“冷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提升。北京申办和筹办2022冬奥会,将带动中国和亚洲的冬季运动人口迅速增长,产生场馆建设、设施完善和设备更新等更多需求,将为中国以及全球冬季运动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北京冬奥申委按时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办报告
1月6日,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顾拜旦厅,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左)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城市关系处主任巴雷特递交《申办报告》。当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走进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按时提交了《申办报告》。
北京冬奥申委按时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办报告
1月6日,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顾拜旦厅,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左)向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主任杜比递交承诺书。当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走进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按时提交了《申办报告》。
北京冬奥申委按时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办报告
1月6日,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顾拜旦厅,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右二)与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左二)、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主任杜比(右一)以及国际奥委会申办城市关系处主任巴雷特(中)合影。当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走进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按时提交了《申办报告》。
北京冬奥申委按时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办报告
1月6日,工作人员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搬进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当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走进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按时提交了《申办报告》。
北京冬奥申委办公平面入口的门上,贴着激励申办团队的标语,为了申办冬奥,整个冬奥申委已经全负荷运作。
奥运大厦的一层接待大厅,上面依然是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标志,这座大楼也因为冬奥会的申办,与“奥林匹克”再度“亲密接触”。
新华网北京1月8日体育专电 (记者林德韧、汪涌)
一群人,一座城,两次盛会;经过14年,北京,再度迈到了申办奥运会的重要关口。北京奥运大厦,是北京申办冬奥会的大本营,位于北京的北四环。这座大楼专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建,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原来在这座楼里面办公的北京奥组委也结束了历史使命,19层楼陆续租用给了一些企业和单位作为办公场所。不过,大厦的7层一直空着,这个“留白”,仿佛就是在等待“奥林匹克”的归来。当北京冬奥申委成立,人们回到这里,一切都和当年一样。进入门口的岗亭,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的牌子依然矗立在醒目的位置,提醒着这座建筑在起建时就被赋予的特殊意义。大厦的一层照例是接待大厅,“第29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标志仍在,上到北京冬奥申委前台,同样有大幅的“第29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标志,2008年奥运会的传承,也由此直观表现了出来。 为了申办冬奥会,大家也都“蛮拼的”。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是北京冬奥申委办公大厅门上挂着的标语,大家的工作分外忙碌,“搏”成为了最重要的关键词。在各种工作纷至沓来的关键时刻,“一周工作七天”已经是常态。在距离国际奥委会确定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进入倒计时的重要阶段,冬奥申委的各个部门更是满负荷运作,来确保各项准备工作的万无一失。北京冬奥申委的办公室是成排的格子间,在格子间的第一排是办公室区域代表的部门名称、人员的名字。“现在不光是申办报告,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一来二去事情就很多了,现在每天也都很忙,”一位工作人员说。北京冬奥申委自2014年1月正式成立,目前已经运转了一整年,内设1室8部及2个中心,分别是办公室、总体策划及法律事务部、对外联络部、新闻宣传部、体育部、工程规划技术部、财务及市场开发部、环境保护部、监督审计部,张家口运行中心和延庆运行中心。北京冬奥申委总部的工作人员有100多人,在这里,经历过北京奥运会申办、举办的人,还很多。在这个团队中,大约一半的手机号码还是北京奥运会时留下的,只说手机后四位就能互留电话。午餐时间到了,工作人员们赶到楼内的食堂吃午饭,因为在楼里办公的其他单位很多,午饭的时间也需要精确拿捏,“早了没吃的,晚了菜就被别人抢光了”,有人打趣说。不用问,食堂也满布北京奥运会的痕迹。2008年,北京深深地打上了“奥林匹克”的烙印。无论何时,提到北京的历史,奥运会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座大楼、这层办公室、这批人员,那份热情、那份期待、那份执着,其实从未远离奥林匹克。北京,也从未远离奥林匹克。
阿拉木图市郊的琼布拉克高山滑雪场
阿拉木图市的升天大教堂
新华网阿拉木图1月8日体育专电 (记者周良)
1月6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在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提交了2022年冬奥会《申办报告》。在和北京的竞争中,阿拉木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哈萨克斯坦政府官员表示,由于阿拉木图将举办2017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其后如果办冬奥会的话,许多设施将是现成的,需要新修的场馆不多,所需投入不大;而且比赛场馆非常紧凑,便于运动员出行。在他们看来,这是阿拉木图申奥的最大优势。哈政府官员认为,中国已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夏季青奥会,而且2018年冬奥会、2020年夏奥会也将在东亚国家举行,按轮流举办的不成文惯例,2022年冬奥会或许该造访中亚地区了。此外,阿拉木图空气比北京好不少;这里冬季积雪多、冬季运动普及程度高,也成为阿拉木图的优势。然而,和北京相比,阿拉木图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首先是交通设施和通信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如果申奥成功,需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而当地经济并不宽裕。据估计,阿拉木图举办冬奥会至少需投入70至80亿美元,这对规模不大的阿拉木图来说恐怕力不从心。和北京不同,阿拉木图目前还没有举办过大规模世界性赛事,在经验、人才以及服务水平方面存在不足。哈萨克斯坦旅游资源少,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恐怕很难吸引大量观众前来观看冬奥会和观光旅游,这也是其短板。虽然冬季运动项目在哈萨克斯坦比较普及,但并非其强项,而且一些冬季项目在当地没有开展,这也令阿拉木图的优势打了些折扣。由于担心修建冬奥会场馆破坏生态环境以及投入资金过多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部分哈萨克斯坦人开始发起反对阿拉木图申奥的运动并在网上征集反对者签名。他们计划把这些签名提交给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将在今年7月31日于吉隆坡举行的第128次全会上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