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迈德亲王有时会感到一阵深切的无奈朝自己涌来,他坐在札幌真驹内冰场的主席台上,遥望那面略显低垂的会旗。会旗上的红日放射出16道光芒,俯瞰着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
这届亚冬会的一切都很好:又有五个亚洲国家首次参加冬季运动会;他们甚至还邀请来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虽然这两位客人的成绩只供参考;札幌的场馆条件堪称完美,赛事管理也挑不出毛病......但,札幌你为什么这么熟练?
艾哈迈德不得不正视问题的核心:这已经是札幌在31年内,第三次举办亚洲冬季运动会,这也是日本在31年内,第四次成为亚冬会的东道主。7年前,札幌是唯一一座申办亚冬会的城市。而现在,2021年的亚冬会还没有城市愿意接棒,于是在这闭幕式的现场,传统的会旗交接仪式只能取消。
“有很多城市表示想要举办2021年的亚冬会,但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收到正式的举办申请。”时任亚奥组委主席的艾哈迈德亲王说道。
于是札幌——这座拉开亚冬会帷幕的城市,又暂时把帷幕闭了起来。
就像所有体育赛事一样,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发展,也与时代变化紧密相连。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腾飞的日本开始借奥运的东风扩大国际影响力。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72年的札幌冬奥会(开幕式场馆正是札幌的真驹内冰场),让日本开始引领亚洲的体育风潮。
1982年,作为亚洲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国家,日本有了更大的雄心:他们要牵头开创综合性的洲际冬季运动会,以推动亚洲冰雪运动的发展。
当时的中国刚打开国门,即将吹响高速发展的号角,拉动整个世界的螺旋上升。在这个一眼望去尽是增量的黄金时期,一座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拉动当地和本国的经济、体育发展,还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提升国际形象和地位。因此札幌利用1972年冬奥会留下的设施和经验,顺理成章地举办了首届亚洲冬季运动会。
而在项目选择上,这届亚冬会也很有亚洲特色:亚洲国家普遍不擅长雪上项目,因此首届亚冬会的冰上项目一应俱全,而雪上项目只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这3个大项。雪车、自由式滑雪、雪橇、北欧两项等欧美人擅长的项目都没有出现。
为期8天的札幌亚冬会开启了亚洲冬季运动的新篇章,日本豪取35块金牌中的29块,中国也收获了4枚金牌在内的21块奖牌,韩国和朝鲜紧随其后,东亚怪物房正式拉开对亚冬会奖牌的统治时代。
但亚冬会刚起步,就遭遇了不小的尴尬——根据亚洲奥林匹克组委会的安排,1990年的第二届亚冬会由印度举办。然而就在第二届亚冬会的前一年,世界开始起变化。这一年,苏联解体,让印度失去了重要贸易伙伴,拉吉夫-甘地的宽松政策又让政府赤字高启。
心力交瘁的印度政府算了一下账,实在无力再举办大型赛事,无奈的两手一摊表示:我鸽了。
亚奥理事会无奈之下,只能让札幌再来一次,临时接锅的札幌一脸懵逼,咨仔细一想重起炉灶似乎毫无必要,于是第二届亚冬会成了第一次的copy:东道主甚至连会徽和吉祥物都没换,穿着绿色工装裤的橙色松鼠被返聘上岗,匆忙之下,连花样滑冰项目都被组委会取消了。
然而就算如此,日本、中国和韩国依然统治了奖牌榜,连一块金牌都没漏出去(中国台北、伊朗和菲律宾首次参赛)。
可谁也想不到,印度哥们这次放鸽子的行为,竟然开启了亚冬会被鸽的传统。90年代初,国际奥委会调整了冬奥会的举办时间,为了给1994年的冬奥会让路,亚冬会只能延期到95年举行。
偏偏在这个时候,已经获得举办权的朝鲜三池渊又出事了——苏联解体的余波依然在扩散,朝鲜失去了苏联和经互会的重要倚仗,农业和经济迅速跌入谷底,1994年,朝鲜不得不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苦难行军”。
心力交瘁的朝鲜人民两手一摊,表示:不好意思,我也鸽了。
亚奥理事会彻底无语,最后只能让本来竞争第四届亚冬会举办权的哈尔滨和韩国的江源道分别承办第3、4届亚冬会(话说这感觉像不像2024巴黎奥运会和2028洛杉矶奥运会的确定过程?)。于是第三届亚冬会再次延期,直到1996年才顺利举办。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