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米兰冬奥会即将到来,我们的冬奥运动员们正在全力以赴进行备战。回顾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米兰冬奥会充满期待。尤其是短道速滑的林孝俊和滑雪的谷爱凌等归化运动员的加入,更是增添了我们在冬奥会上的竞争力。近期,随着一份新公布的榜单的解读,我们似乎对中国队在米兰冬奥会的前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冬奥会各个项目的参赛资格主要通过世锦赛的成绩来确定。经过冰球世锦赛的结束,所有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的世锦赛也都随之落幕。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队的表现格外引人关注。尽管参与了多个冬奥项目,但我们并没有收获一枚金牌,仅获得了4枚银牌和4枚铜牌。由于世锦赛通常被视为各项目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运动员的真实竞技状态,因此,如果在冬奥会上未能获得金牌,大家也不必感到意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谷爱凌因伤缺席今年的单板滑雪世锦赛。回想2022年北京冬奥会,她曾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U型场地技巧项目中分别夺得两枚金牌,同时获得坡面障碍技巧项目的银牌,展现出非常强的竞争力。这也使得谷爱凌成为我们在今年世锦赛成绩不佳的一个重要解释。然而,受限于冬季项目的关注度,我们许多中国网友依然停留在数十年前的成见,对我国冬奥项目的实力误解颇深。尽管曾经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双人滑是我们的强项,现如今这些优势早已不复存在。即便短道速滑有了林孝俊的加入,效果也并不显著。
尤其是在花样滑冰方面,尤其是双人滑项目,中国队的表现更加堪忧。目前,由于俄罗斯运动员无法参赛,该项目几乎成了日本队的竞技舞台,后者已取代中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霸主。在最近举行的花样滑冰世锦赛中,中国队仅通过男子单人滑获得了一个奥运会入场券,整体上毫无竞争力。
至于短道速滑,尽管林孝俊的加入被寄予厚望,但现实依然严峻。女队的表现持续下滑,几乎无人能与范可欣抗衡,而范可欣本人也难以夺得金牌。男队方面,林孝俊虽然以前是风光无限,但在世锦赛中却未能为团队带来突破。显然,除了林孝俊,中国队在米兰冬奥会上争金的希望变得渺茫。
不光是中国队,韩国队的表现同样不佳。随着高科技的介入,韩国队以往的犯规战术暴露无遗。在刚刚结束的世锦赛上,因犯规而取消成绩的事件屡见不鲜,最终只有崔敏静成功获得一枚金牌。男队在多个项目中也未能获得任何奖牌,中韩两国在冬季项目上的实力已经显著下降。
通过对2025年世锦赛的回顾,可以看出116个冬奥小项的金牌被19个国家分割。挪威以17金13银13铜位居榜首,美国以15金紧随其后,瑞士和加拿大分列三、四位,各获10金。日本和韩国分别获得5金及1金,位列第10和第16位。而中国队的境遇则更加惨淡,以0金仅有的4银4铜名列第20位。显然,我们面临着必须进行深入反思和改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