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残奥会闭幕了,但这 10 个瞬间,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9 月 5 日,第 16 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闭幕了。
▲ 闭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 闭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 这是在日本东京的涩谷天空展望台拍摄的闭幕式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 闭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张雪梅(右二)入场。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在这届残奥会上,中国队以 96 金 60 银 51 铜的成绩收官,雄踞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中国连续 5 届残奥会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
相比奥运会的热血沸腾,残奥会带给人们的更是一种震撼和触动。
奥运会比拼的是人类最健壮的体魄,残奥会比拼的是人类最坚韧的灵魂。
在残奥会赛场上,有无数个感人瞬间戳中泪点。
东京残奥会的首个比赛日,在女子佩剑个人赛 A 级决赛中,中国选手边静以 15:7 击败格鲁吉亚选手成功夺冠。当比赛结束时,边静并没有选择立刻离开,由于看到对手在轮椅上行动不便,她主动上前推着轮椅送对方退场。
离开的过程中,格鲁吉亚选手抱住边静的胳膊,二人交谈甚欢。
▲ 8 月 25 日,中国选手边静(左)在获胜后推着格鲁吉亚选手妮诺离开比赛场地。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在接受采访时,边静的话语十分动人," 赛场并不是只有你输我赢的竞争,在比赛之外团结友爱、传递友谊,展现中国运动员的良好形象,是我们应该做的,我很开心。"
▲ 8 月 25 日,中国选手边静(左)在获胜后推着格鲁吉亚选手妮诺离开比赛场地。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离开场地后,二人摆出 " 点赞 " 的手势留念,这个瞬间触动人心。
赛场上是对手,赛场外是朋友。这一刻,友谊早已超越了胜负。
9 月 4 日,在女子 200 米 T11 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翠青获得金牌,赛后她的领跑员徐冬林将她高高举起。
▲ 9 月 4 日,刘翠青(右)和领跑员徐冬林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你举起国旗,我举起你。
因为刘翠青看不清眼前的世界,徐冬林用这样的方式再一次让她感受荣耀时刻。
▲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根据规定,盲人运动员参加田径比赛时需要领跑员协助,赛场上,他们步伐一致,完美配合。
双目失明的刘翠青在领跑员徐冬林的协助下,在田径赛场上自由飞翔。
▲ 9 月 4 日,刘翠青(右)和领跑员徐冬林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冲过终点后,徐冬林高举起二人绑着牵引绳的那双手,并和刘翠青拥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刘翠青说,如果有朝一日能重见光明,特别想看清楚冬林哥的模样。
徐冬林说,他的使命就是充当刘翠青的 " 眼睛 ",让她克服恐惧,勇敢地奔跑。
▲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我看不见光明,你却是我的翅膀,带我飞翔。
默契始于陪伴,成绩来自信任,刘翠青看不见世界,而徐冬林就是她的一束光,这份信任和坚守让人泪目。
这届东京残奥会再次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不只是比赛,更是一种与命运的抗争。
▲ 8 月 26 日,梁贵华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在自行车男子 3 公里个人追逐赛中,中国选手 37 岁的梁贵华战胜日本选手川本翔大,上演 " 单腿骑士 " 的奇迹。
▲ 8 月 26 日,梁贵华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身体的不健全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激发出他异于常人的毅力。
▲ 8 月 26 日,梁贵华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当他拄着拐杖,走上领奖台时,很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梁贵华用单腿在战斗,让世人看到了一种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毅力。
8 月 26 日。在东京残奥会游泳男子 200 米个人混合泳 SM6 级决赛中,中国选手贾红光获得季军。
为了能亲手戴上属于自己的 " 荣誉勋章 ",他吃力地一点一点挪动桌上的奖牌,倔强而坚毅的模样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这个山东汉子身上总是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从小学直到高中毕业,他一直用口含笔写字,在国家队训练时,很多队友都不敢相信,他 21 岁才开始练习游泳。
▲ 8 月 26 日,贾红光在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生活总有磨难,但这并不能阻碍,生活的强者拥有把勋章挂在胸前的坚定力量。
浓密飘逸的银发、清澈的苍蓝色眼瞳、神秘的黑色眼罩。
▲ 8 月 26 日,中国队球员胡明耀在比赛中发球进攻。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不是漫画里的角色,而是本届残奥会男子盲人门球亚军胡明耀,他的这个装扮也不是为了 " 装酷 ",这背后有着令人心疼的故事。
事实是银发和蓝色眼睛是白化病的结果,他眼球色素缺失、视力残疾四级,只能隐约感觉到眼前的人影晃动。
▲ 9 月 3 日,中国队球员胡明耀在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因此,胡明耀和他的队友们在赛场上的每一次救球,都是在黑暗里的奋不顾身。
根据规则,防守方三人需要扑倒在地,凭借听觉用整个身体来阻挡,场地地板没有缓震,除了眼罩外没有面部保护。" 球打在身上‘巨疼’,但最疼的地方是腰、肘和膝盖,因为扑球时重心下落得比较大 "。
▲ 中国队球员蔡长贵(右)在比赛中防守。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四分之一决赛 7:4 战胜东道主日本队,半决赛中 8:1 轻取美国队,决赛摘得银牌,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颁奖仪式结束后,出现了这样暖心一幕。
教练尹世强走在最前面,身后的队员们依次将手搭在前方同伴的肩膀上,排队离开了领奖台。
千百次旋转投球,千百次在硬质场地上扑倒,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进球有多精彩,甚至看不清并肩作战的战友是什么容颜,也看不到辛苦得来的奖牌长什么样子,但他们却让世人看到了他们努力的样子。
他们虽活在黑暗里却心向光明、勇敢追光。
8月27 日,在东京残奥会的领奖台上发生了这样暖心的一幕:因为亚军和季军坐在轮椅上,她便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温柔的举动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这个姑娘名叫卢冬,是东京残奥会游泳女子 50 米蝶泳 S5 级比赛的冠军,小时候遭遇的一起车祸让她失去了双臂,可生活的磨难并未让她妥协。
在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用脚学习和生活,还开始练习游泳,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拥有最能吃苦拼命的干劲,也拥有最平常而温和的心境,无论暖阳还是暴雨,我们都在与这个世界齐头并进。
" 先在这里等一下哦,我去游一圈就回来。"
义肢们在这里 " 歇脚 ",义肢的主人们却在赛场上拼搏,这是残奥会上别样的风景,这一幕同样让很多人泪目。
脱下义肢,成就另一种健全,大地上微弱的生灵却刚毅直向天际,残奥会赛场上的运动员更像是为了梦想奋力飞翔的鸟。
他们身体虽不健全,但却在赛场上拼搏进取,看到这一幕幕场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9 月 2 日,在女子田径 T11 级 200 米预赛之后上演了温情一幕,佛得角 T11 级田径运动员佩雷拉 · 瑟梅多的引导员瓦兹达维加单膝下跪向瑟梅多求婚,瓦兹达维加取出准备好的戒指为瑟梅多戴上,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其他在场人员都为他们掌声祝贺。
你看不见光明,我就是你的眼,愿他们在人生的赛道上也能携手余生,并肩前行。
他一边用嘴艰难地衔着乒乓球拍,一边用脚发球,吃力的样子让人看着心酸又心疼。
这名埃及残奥运动员叫易卜拉欣 · 哈马托,10 岁时,一场火车事故让他失去了双臂,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乒乓球的热爱,经过多年的练习,他锻炼出了口衔球拍、用脚发球的打球能力。
他曾说:" 我想要告诉所有人,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为自己所热爱之事付诸努力 "。
" 残疾不在于你失去了双臂,双腿或是失去别的什么,真正的残疾是对那些你想做的那些事情轻言放弃 "。
有时候,当你陷入绝望时,不妨坚持往前走下去,或许不远处,就是生活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
8 月 28 日,在女子 100 米仰泳 S11 级决赛中,中国选手蔡丽雯、王欣怡、李桂芝分获冠、亚、季军,颁奖仪式上升起三面五星红旗。
▲ 中国选手蔡丽雯、王欣怡、李桂芝分获冠、亚、季军。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8 月 30 日,游泳男子 50 米仰泳 S5 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郑涛、阮靖淞、王李超分获冠、亚、季军,三面五星红旗又一次升起。
▲ 中国选手郑涛、阮靖淞、王李超分获冠、亚、季军。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9 月 1 日,游泳男子 50 米自由泳 S5 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郑涛、袁伟译和王李超包揽金银铜牌,又一次让三面国旗高高升起。
▲ 9 月 1 日,颁奖仪式上升起三面五星红旗。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三面鲜艳的国旗一次次在赛场上同时升起,这热血沸腾的一幕幕背后,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坚持。
纵然历尽坎坷,可他们却从未有一刻想过向命运低头, 当被命运剥夺了双臂,拼搏,就是那对隐形的翅膀。
▲ 9 月 1 日,冠军郑涛(中)、亚军袁伟译(左)和季军王李超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他们只不过是许许多多残奥运动员的缩影。
这是一个有着太多不凡和感动的赛场,每个感人瞬间背后都藏着太多太多的汗水、泪水,还有面对困境不认命的拼搏精神。
残障人士占全球总人口的 15%,但他们却给了我们 100% 的激励与感动,残奥会不仅仅是 " 重在参与 ",更关乎着勇气和能量,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东京残奥会落幕了,但包括残疾人运动员在内的所有残障人士不应该被忽略,他们应当被看见、被关爱。
让我们铭记着这份感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我们致敬这些不屈的斗士,共同去书写传奇,创造伟大。
编辑: 黎娴 兰杰欣 责编: 吴瑶 编审: 石昌晗
扫描二维码,下载动静新闻
贵阳公安网监备案 GYBA-第2919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24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