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零二五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残特奥会临近,为保障赛事期间交通顺畅与空气质量达标,广州市已正式公布赛事期间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相较于常规交通管控,本次限行通过分阶段精准划定时间、分区域细化范围实现赛事保障与民生需求的平衡,以下为政策核心细节详解。
(一)全运会阶段(12月6日-12月20日)
-,常规限行时段:每日7时30分至19时30分,较一开始公示方案缩短1小时,覆盖早中晚出行核心时段但避开深夜及凌晨通勤低峰期。
-,真实管控时段:12月9日开幕式当天,限行时段延长至24小时,确保赛事人员接驳、观众集散等全流程交通顺畅;12月20日闭幕式当天则全面取消限行,减少对市民晚间活动的干扰。
(二)残特奥会阶段(12月5日-12月14日)
-,常规限行时段:延续每日7时30分至19时30分的管控时段,与全运会阶段保持一致,便于市民形成出行习惯。
-,真实管控时段:12月8日开幕式当天限行延长至24小时,12月14日闭幕式当天取消限行,管控逻辑与全运会阶段统一。
二、限行区域:核心赛事圈全覆盖,分区域精准管控
本次限行范围以赛事场馆密集区域为核心,结合行政区地理边界细化划定,既保障赛事核心区交通秩序,又避免过度扩大管控范围,具体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运会阶段限行区域
覆盖广州老城核心区及东部赛事集中区域,具体边界清晰可查:
-,荔湾区:老西关全域,包括上下九步行街周边、陈家祠片区等区域。
-,越秀区:全域纳入管控,涵盖北京路商圈、东风路沿线等交通主干道。
-,天河区:以体育中心、珠江新城为核心的全域管控,覆盖主要赛事场馆及接待酒店密集区。
-,黄埔区:划定精准管控范围,东至广澳高速、笔村立交、黄埔大桥(不含),南至广裕码头、文冲船厂、黄埔港、鱼珠码头,西至鱼珠街道、科珠路,北至光谱西路、光谱中路、光谱东路(不含),包含鱼珠街、黄埔街、文冲街、大沙街全域及红山街、穗东街等部分区域。
-,白云区:南部临近天河、越秀的部分区域,具体以鸦岗大道、华南快速三期辅路等道路为边界。
(二)残特奥会阶段限行区域
在全运会基础上优化调整,重点缩减非核心赛事区域管控范围:
-,保留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原管控区域不变。
(三)边界道路界定
限行区域边界以特定道路为界,其中不含的道路可正常通行,主要包括:大观路(大观路-中山大道段)、东环城高速(中山大道-东浦大桥段)、珠江水道(东圃大桥-广和大桥段)、鸦岗大道、华南快速三期(鸦岗大道-春岗立交段)及辅路、尖彭路、同泰路、广汕路(大观路-华南快速干线段)等。
三、限行规则:分车辆类型管控,本地与外地车差异化施策
针对不同号牌车辆制定差异化规则,既严控核心区域车流,又为必要通行需求预留空间:
(一)粤A牌小客车
实行单号单日通行、双号双日通行的单双号规则,尾号为字母的按非常后一位数字判定。例如:尾号1、3、5、7、9的车辆可在12月7日(单日)通行,尾号0、2、4、6、8的车辆可在12月8日(双日)通行。
(二)非粤A牌小客车
管控更为严格,赛事期间限行时段内禁止在限行区域内通行,且不适用本地车的处罚缓冲期规则。同时需叠加广州日常对外地车的高峰限行政策:工作日7时30分至9时、17时至19时,禁止在大观路、东环城高速等管控范围内通行,年度预约通行额度仍按12个工作日标准执行,已预约时段若与赛事限行冲突则自动失效。
(三)货车管控
在现有市区货车限行基础上强化管控:
-,全运会开幕式(12月9日)及残特奥会开幕式(12月8日)当天,7时至24时禁止中型、重型货车通行指定路段。
-,两个赛事期间其他日期,每日7时至22时禁止重型货车通行指定路段,非限行时段与区域仍按常规规定执行。
四、出行指引:合规规划与替代方案并行
为帮助市民平稳应对限行,可通过以下方式合理规划出行:
1.,精准查询与预约:通过广州本地宝等官方平台查询实时限行范围与尾号规则,外地车如需必要通行,可提前通过官方渠道申请年度预约额度,避开赛事限行时段。
2.,公共交通保障:赛事期间地铁1、3、5号线等连接赛事场馆与居住区的线路加密班次30%,服务时间延长至23时30分;同时开通12条赛事专用接驳专线,覆盖天河体育中心、琶洲展馆等核心场馆与周边地铁站、公交枢纽。
3.,错峰与替代出行:本地车主可通过拼车通勤错峰出行避开限行时段,短途出行优先选择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绿色方式,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结语:管控有精度,治理有温度
广州全运会限行政策以时间精准化、区域精细化、规则差异化为核心,既通过单双号限行削减近半数社会车辆,为赛事接驳、应急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又通过缩短时段、剔除部分区域、设置缓冲期等措施回应民生关切。对于市民而言,提前熟悉时间与区域规则、善用公共交通替代方案,既能遵守管控要求,也能共享体育盛会的精彩。这场刚性管控 柔性优化的实践,正为重大赛事交通管理给予可借鉴的城市治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