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奥运会后继续执行经常性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意见
北京市交管局领导:
近期,关于在奥运会后是否继续执行经常性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讨论比较多,许多网站也都开辟投票栏目征求意见。这里,作为一名普通的交通参与者,我想就自己的思考说说意见。
1、 继续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依据不足。
目前看,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实行单双号限行对赛会提供畅通的交通保障和促进空气质量的改进是一个目的,但是这个目的随着赛会结束便不复存在。如果说长期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是个目的暂且成立,但交通限行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证据却不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非研究员指出:“无论是机动车限行,还是临时关闭一些大型污染源,都是“一刀切”式的强制性措施,对治理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只能说是权宜之计。强制性的“一刀切”措施不仅会影响到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也无法从根本上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进行有效、优化的治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还应另辟蹊径,找到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该***可上网查阅)。”如果这位专家说得不准确,那么我们希望看到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至少拿出影响北京市交通畅通和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公布研究方法供公众监督。至少从目前看,没有可靠的依据。
但从直观上看,就说汽车影响空气质量这方面,就要区分“公车”(所有部门和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购买的车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购买的公车)、公交车和私家车在排放上各自所占比重是多少。我想政府机关公务用车对污染物的排放贡献小不了,因为排量、数量、行驶里程、公车私用现象明摆着。
2、 网上进行投票结果不具备科学意义。
北京市交通管理局领导曾说让大家就经常性执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进行讨论,为领导决策的提供依据。我觉得投票是个公平的东西,但是投票的范围界定不好有失公平。第一,北京没有机动车的居民是大多数,让多数没有机动车的居民参与对少数拥有机动车的居民车辆使用方式进行投票不公平、不公正。凭什么让一部分人决定另一部份人的利益,更何况限行后交通和空气质量能否改善还是个未知数。第二,网络投票结果不符合抽样调查的规范条件,取得的结果没有意义。这点,找个统计学的普及教材看看就知道。所以,网络投票结果不能为决策提供参考,反而容易形成误导,因为北京市有多少领导、多少市民了解抽样,有多少人清楚网络投票和科学抽样调查的区别。
3、 赛会后经常性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出台法律程序要合法。
现在倡导依法行政,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管理措施应该依据法律确立。赛会期间北京机动车驾驶员支持北京市的临时限行措施是支持国家举办重大赛会的自觉表现,属于奉献的范畴,赛会后的机动车限行措施制定和实行涉及交通参与者的日常管理,其实施需要符合法律程序,并且法律程序本身要符合法治社会的标准。
4、 赛会后实施经常性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长期看不会有好的效果,同时伤害了平民私家车主的利益
如果将机动车分为公交车、公车、富豪车、公司用车、普通平民私家车5大类的话。最终受到限制的职能是普通平民私家车,因为他们大多买不起第二辆车。除公交外的其他3类都可以通过增加车辆解决自己的交通问题。政府花钱不节俭,看看政府公车的排量和数量就知道;富豪们更不用担心,有的是钱;公司在业务运行受到限制是必然也会增加购买,他们克服购车成本压力的能力高于普通平民。所以长期来看,大排量的车辆不会减少,交通拥堵不会有太大改观,同时由于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停车资源将更加紧张,车辆整体运行效率下降,不是节能减排,而是更大的浪费。所以这项措施如果执行,受害的只是普通平民私家车主,而北京的大气质量未必能有什么改善。
5、 部分新闻媒体报道误导读者对“经常性交通限行措施与空气质量和交通状况之间关系”的认识
摘录新华的新闻:家住北京市朝阳区胜古南里的柳女士支持奥运后单双号限行,“从北京奥运期间的限行效果来看,奥运限行对改善交通拥堵有很好的效果。”从小生活在北京的柳女士称,“没有实行单双号之前,交通拥堵得厉害,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经常会看到汽车‘长龙’。我经历过不止一次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时之内车都不会动地方,要有急事的话,能急死人。”说话比较直接的柳女士,嗓门也很大,她向记者介绍,奥运会单双号限行这段时间上班很少出现拥堵的情况,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了,现在可以节省出来半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家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的赵先生称:“这段时间感觉空气有了很大改善,不像以前到哪里都有一股股的汽车尾气味儿,闻了就晕,心情自然也不好,我担心长期这样,健康问题会受到影响。我认为单双号限行是个不错的办法。”
赛会期间交通状况好和空气质量改善不是交通限行一项措施的功劳,后面还有本市和周边城市污染严重的工厂关门,错峰上下班,公司放假,学校放假,限制外地车辆进京等一系列措施。上述新闻不是记者水平差,就是有明显误导读者的嫌疑,如果公共权威媒体写的***都这个水平,我们新闻宣传的正确导向从何而来。退一步讲,糊弄人也找个水平高的记者呀!
6、 赛会期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执行并不圆满
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有许多人通过各种关系搞到了通行证,单双号限行给特权车行方便,因为他们出行畅通了;守法的驾驶员吃亏,影响生活质量。
上面提到了一些意见,关于如何改善北京交通,有利于改善北京大气质量,我有如下建议:
1、 限制公车的购买和使用。
我认为,有效限制公车的购买和使用对北京交通缓解和大气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政府机关公务用车排量大、购买成本高、运行成本高,不计成本地私用。如果继续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公车的数量可能再度膨胀,不仅不会减少交通流量,还可能带来更大的行政支出和浪费。私家车,大多排量小,除了上下班和必要的出行面对高油价不具备无限制扩大使用的主观愿望,上班时间在路上跑的有多少办私事的私家车?
限制公车才是节约型政府的科学选择。如果看看公车的排量和每年的行驶里程就能知道平均的污染物排放和总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别说公车都是在工作,没人信!在这样的条件下,限制购买能力差的私家车行驶是对这部分车主的不尊重,显失公平,加大社会矛盾(至少我接触的朋友都有气),只能显示出管理者认识水平低,管理能力差。
2、 加大交通执法力度,提高通行效率。
我去香港达十次,欧洲的巴黎、瑞士等城市交通流量也很大,但是交通运行效率较高。我认为在通过科学管理提高通行效率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性属于避重就轻,转移矛盾。我能理解交通管理任务的艰巨性:北京的交通参与者数量巨大(如车辆拥有量增加,流动人口多),新手驾驶技能差,各种交通参与对象(包括骑车人、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差等导致交通执法工作量大、难度大。但我也有不理解的地方,那就是管理水平差。举几个例子:1,公交车站离路口不足100米,公交车进出站占道严重,特别是上下班高峰,影响正常通行(看看国贸路口东的汽车站和朝阳路各路口汽车站);2,许多公交车驾驶员素质低下,我在限行时乘坐公交车看到公交司机强行占道、违章十分普遍;3、非机动车违章得不到有效处罚,侵犯机动车的路权;4,运行中的电车经常出现故障。面对这些问题,难道找不到有效的管理方法吗?!我看过奥运期间关于北京交通安保设施的新闻短片,我们设置在路口的高清摄像机数量大,性能好,花了这么多钱难道看不到这些问题吗?!看到了为什么不解决?!低效率的交通运行状况,增加了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矛盾、增加了车辆污染物的排放、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运行成本!
3、 检查发展公共交通政策实行中的问题,科学规划道路交通设施。
为了增加通行能力和降低运行成本,北京市大通道公交车(快速公交那种车)数量陡增,这些车驾驶员素质不高,强行并线严重,而且其违章后对其他车辆形成阻挡,严重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发展公共交通(地上和地下)我们支持,但是地上交通的复杂性要求管理者科学规划,在路权上尊重各类交通参与者,维护和谐的交通秩序。
合理规划交通道口的衔接和公共交通站点设置。看看三环路进出口的拥堵就知道是否设置合理了,听听北京司机总结的三环路行驶经验:三环主路没有辅路快,这很说明问题。公共交通站点的设置也有问题,多条公交线的站点聚在一起,看似方便了换乘,实则增加了进出站时间和占道机会;距离路口过近,如朝阳路呼家楼路口西京广大厦下面的公交车站距离路口不到100米,公交车排队进站其他车辆通行严重受阻,而且影响了十字路口的通行效率,增加环境复杂性。这些问题明摆着,可管理部门就是没有措施,奇怪?!
总之,空气质量改善和交通限行的关系有多大尚无科学数据证明,如果用限行解决交通拥堵,那么首先要检讨交通管理水平和能力,将解决拥堵的问题转向限行措施转移了矛盾,反映了管理能力水平低。如果北京的交通管理水平高,运行效率高,私家车主自然会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但限行不应是管理部门主导的方式。即便真要限制,也是限制未来交通的增量,保证在目前存量下交通运行科学高效,而且限制的对象首先是靠着纳税人的钱买的公车,不能让公车无限制地和纳税人争抢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