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追逐梦想,致敬身边残疾人榜样|全国助残日济南市世界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从2022年11月起,济南市残疾人联合会与新黄河·济南时报推出《身边的残疾人榜样》专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记录下多名身边榜样的感人故事,他们的顽强、乐观、爱心给予我们热爱的力量。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让我们用心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和残疾人朋友们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芬芳。

加速奔跑,济南女孩驰骋世界赛场

“发令枪响的那一刻,我拼尽所有力量冲出去,心想快点儿跑、快点儿跑啊!”2023年的世界残奥田径大奖赛上,19岁的济南女孩郭芊芊首次代表国家参赛,以15.09秒的成绩一举夺得T35级别100米银牌。

郭芊芊

这个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的女孩子在那个春天跑进公众视线,人们感动于原来热爱和努力可以让“折翼”的天使重新自由飞翔。“奔跑是一个非常自由的体育运动,我在奔跑的过程中感受到热爱,是奔跑教会我自强不息、不折不挠。”郭芊芊说。为了热爱的体育事业,她风雨无阻,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要保持长年的稳定,离不开长期坚持训练,无论是在夏季瓢泼的大雨里,还是在寒风刺骨的寒冬腊月天,校园的操场上总能看到芊芊那个瘦弱的、保持奔跑的身影。

收起荣耀,近一年来,郭芊芊依然在她的赛道上努力奔跑着。最近,郭芊芊抵达日本,正在积极备战第11届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这些赛事于今年5月17日至25日在日本神户举行,期待她在这场赛事中再获佳绩。

刘旭

在身边的残疾人榜样中,我们看到了那些格外努力、闪光的生命,他们突破身体限制,打开通向成功的大门。1991年11月刘旭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5岁因一场意外事故,失去右臂,在母亲的鼓励下,走上乒乓球这条道路。从乒乓冠军到创业明星,刘旭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如今,从创业初期的“刘旭乒乓球俱乐部”到规模扩大的山东新润体育有限公司,一场乒乓球残健融合邀请赛将于5月19日举办。

“我期待着这场比赛的到来,期待着见证残疾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感受运动员不屈的精神和无尽的力量。”刘旭说:“他们的行动不仅展示了体育的魅力,更展现了善良和关怀的一面,他们的勇气和坚韧也将激励我们所有人。”

奋斗不止,他们把无声的世界种满繁花

去年5月,新黄河记者采访了登上央视的聋哑墙绘师庞治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济南90后大男孩,他用画笔聆听着多彩世界的精彩。从事墙绘事业8年多来,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不同城市和乡村留下上千幅墙绘作品。

庞治才

近一年来,庞治才一直在他热爱的墙绘领域奔跑着,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时常在深夜的朋友圈打卡完成墙绘作品的喜悦。他在朋友圈写道:“给我一支笔,我能画出整个世界。”“生活可以忙碌,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心态要简单快乐!”“真是拼命加班,到23点结束了,很享受工作带来的充实感!”“有个好心态,阳光的心态,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经常加班的日子里,庞治才也在尽量挤时间做自己的视频号,用延时摄影记录着一面墙从空白到丰富绚烂的过程,他画浮雕山水,也画美丽乡村,画国风人物,也画美食美酒,他用画笔记录着生命的丰富多彩,让无声的世界繁花似锦。

兰珍妮

收集生命里的每一朵小花,她们将汇聚成芬芳的花海。“心中每天一朵花”,这是无声女孩兰珍妮写给济南时报的祝福。9岁便登上济南时报,兰珍妮一直和这份报纸保持着持久的链接。2021年《济南时报》创刊25周年的时候,兰珍妮送出一幅小画,画面上是一名拿着画笔的蓝衣女孩,今年3月,《济南时报》出版10000期纪念日之际,兰珍妮再次送给济南时报一幅画,画中的女孩笑容更灿烂。她写道:“这两个小女孩都是我,以前扎辫子,现在剪成了短发,希望我们‘心中每天一朵花’。”

逆风飞翔,在黑暗中凿出生命之光

如果不是一次真切的体验,我们很难对漫长的黑暗感同身受。近日,济南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了一次“特别”的采访,记者来到位于泉城路新华书店内的“光明体验馆”。在45分钟的体验中,视觉被彻底“关闭”,在引导员的声音引导下,完成坐地铁、逛公园、超市购物等“任务”。

秀秀

在这次“零视觉”的体验中,引导员秀秀给足了体验者安全感。然而,这个在黑暗中告诉大家哪一瓶是“红色玫瑰花”的秀秀,却从没有见过玫瑰花究竟是怎样动人的红。秀秀自幼双目失明,每天都要面对黑暗。在“光明体验馆”,共有6名引导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正是这些失去光明的人,引导着正常人“看”到世界。

“我想说,我只是一名视力障碍者,并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秀秀说。在我们身边,有一些看不到的普通人,努力且乐观地生活着,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石亚瑄

石亚瑄是一名就读法学专业的盲人大学生。几年前,因颅底骨纤维异常增殖压迫到视神经导致失明,在康复过程中,她自学了盲文、掌握了基础的语音转换软件。

在学习的这段时间里,石亚瑄结缘山东省图书馆,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视障者提供免费盲文打印服务的图书馆。在阅览室李鑫老师的邀请下,石亚瑄的身份渐渐从读者变成了志愿者,帮助渴求知识但没有盲文可以看的视障朋友获得方便使用的盲文书籍。平时她也会去做一些公益性质的钢琴演出,让社会看到不同的群体力量。在学习和志愿服务之余,她还在“喜马拉雅”上开设了自己的频道,成为一名分享音乐类知识的博主。“在我人生最低迷的时候有许多人都向我伸出了援手,现在我从黑暗中走出来,无论是去图书馆做志愿还是公益演出,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曾经的那些帮助,把这份爱意传递下去。”石亚瑄说。

赠人玫瑰,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

勇敢的人享受生活,孙祥礼做到了。5月14日,孙祥礼坐上前往意大利的飞机,赴欧洲参加国际辅具展览会。陪伴他行万里路的,是被命运刻入身体里的一条假肢。20多年前一次见义勇为,孙祥礼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右腿,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安装了假肢,重新站立起来,从假肢销售员到成为山东恩德莱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负责人,他经历过痛苦,也学会了和痛苦和解,勇敢地开启新的生活。

孙祥礼

创业以来,“山东好人”孙祥礼努力实现着帮助伤残人士的初心梦想,在天桥区公司的32名员工里,残障职工占比达到60%。为了帮助残疾朋友走出阴影,公司成立了残疾人心理关爱中心,免费为安装假肢的残疾人及家属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让多名有过自杀想法的伤残朋友放弃轻生念头。他给自己的微信取名“英雄无悔”:“虽然失去右腿,但是我不断地收到政府、社会各界的关爱,如果重新选择的话,我依然不会后悔,希望用我自身经历去让更多残疾人站起来。”

孙刚

“尽最大力量让残疾人站起来、干起来、富起来”也是孙刚的人生信条。出生于1980年的孙刚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只能靠双臂的力量挪动双脚走路。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刚去学习家电维修,老板看着他聪明且肯吃苦,就决定送他去省广电学习电器维修技术,他克服各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2002年,孙刚注册成立了莱芜市利刚广播电视器材销售维修部,从事家用电器的维修。为了回馈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意,他先后安排残疾人到单位学习家用电器、无线电设备、音响设备、广播设备的维修与安装的技术,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共培训残疾学员60多名,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大多数学员实现了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店面。还有一部分留在单位工作,实现了就业。2012年,孙刚成立汇通电子有限公司,商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致富不忘乡亲,为了帮助乡亲们致富,帮助残疾人脱贫,孙刚又成立了济南市莱芜农高区兴旺养殖场。为了改善残疾人家庭状况,促使残疾人家庭增收,家庭成员中有重度残疾的,可安置有一定养殖经验的残疾人亲属到养殖场工作。此外,养殖场每年将拿出总利润的20%用来提高残疾员工待遇、福利补贴、年终奖金……

在被关爱中成长,在有能力回馈社会的时候无私地奉献,身边的残疾人榜样做到了,这是一场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全国助残日,让我们在这一天看到身边的残疾人榜样,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只在这一天看到他们,每天都是“助残日”,我们的残疾人朋友也在帮助着我们,激励我们审视生活中的遗憾并为之努力,让我们携手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

THE END
0.情同与共,携手向前——写在东京残奥会闭幕之际再过半年,冬残奥会火炬将在北京燃起,残疾冰雪运动员将相聚长城脚下,续写奥林匹克荣光与辉煌。古老而现代的北京已经张开双臂,迎接残奥健儿,共赴一场冰雪之旅。在那里,有新的篇章等待被翻开,有更多的传奇将会被书写。 从东京到北京,从夏天到冬天,残奥健儿情同与共、携手向前,美好的未来就在脚下。jvzq<84yyy4cgrokpixfxrjy0eun0ls1ujotjr442471;8y42471;9;a:2637@:650nuou
1.地评线残奥健儿身上的“人性光辉”闪闪发亮新闻频道“生命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每一位东京残奥健儿都是人生的赢家,因为他们用奋力拼搏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用阳光乐观创造生命的奇迹,用相互关爱的温度铸就精神的高度,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闪闪发亮,值得每个人学习和致敬!(林西/文)jvzquC41pg}t0lhvx0ipo8724351;8571CXUKrLsmFQkM^QJCn]jzJ8IT471;9:0ujznn
2.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国际残疾人日,向残疾人运动员们致敬在东京残奥会女子T11级别200米的决赛上,冲刺的时候,两人以千分之四秒的优势获得了冠军。“那时我特别激动,翠青拿起了国旗,我就把翠青举过了头顶,因为那一刻我想让全世界看到刘翠青,看到我们中国的盲人运动员,看到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徐冬林说。 2021年9月4日,刘翠青(上)和领跑员徐冬林在比赛后庆祝。图源:新华jvzquC41pg}t0‚hyd0ipo872433248551euovnsva6654B;890nuo
3.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国际残疾人日,向残疾人运动员们致敬在东京残奥会女子T11级别200米的决赛上,冲刺的时候,两人以千分之四秒的优势获得了冠军。“那时我特别激动,翠青拿起了国旗,我就把翠青举过了头顶,因为那一刻我想让全世界看到刘翠青,看到我们中国的盲人运动员,看到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徐冬林说。 2021年9月4日,刘翠青(上)和领跑员徐冬林在比赛后庆祝。图源:新华jvzq<84pgyy/jww0ep5so{yv1cxuklqg13526?;858?42?:78881::
4.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作文4篇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作文4 3月6日,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国选手梁景怡摘得金牌。至此,中国代表团以6金4银6铜的战绩暂列本届冬残奥奖牌榜第一,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所获奖牌占了近一半,我国健儿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获得2金2银3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jvzq<84yyy4vpsx0eqs0|~tygpjbs~fp1igofxsifg€vq€jp18667?730jznn
5.让我们一起为冬残奥健儿加油,致敬不屈的灵魂,向生命的激情礼赞!|#中国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为冬残奥健儿加油,致敬不屈的灵魂,向生命的激情礼赞!】因为热爱,可迎万难,踏冰逐雪,我心翱翔。两个奥运同样精彩,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每名残疾运动员都是生活的强者,让我们一起为冬残奥健儿加油,致敬不屈的灵魂,向生命的激情礼赞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6:7?86@:aoc9e6=9g52942:ff954ivvq
6.西安网评:致敬中国残奥健儿,谱写体育强国华章|残奥|健儿|残奥会致敬中国残奥健儿的奋斗情怀。中国残奥健儿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备战参赛带来的严峻挑战,勇于超越、奋勇争先,圆满完成参赛任务,体现了一种品质,昂扬了一种担当。这种奋斗情怀是我们奋斗新征程的宝贵精神财富。失去双臂依然可以奔跑,失去双眼依然可以前行,失去双腿依然可以向上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96618=
7.踏着冬残奥的节拍,书写精彩人生常人眼里,残疾人是社会的弱者;事实上,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向命运妥协和低头,用顽强拼搏创造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从突破极限、为国争光的残奥健儿身上可以看到,通过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残疾人同样可以成就不凡的事业,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海迪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她jvzq<84oqd4ov}{0ep5i7jure|5bt}neng532;6341h2d<:6f;56<:;:2j59=<:;54ivvq
8.云南残奥运动员事迹在丽江支队古城中队引发热烈反响一班班长张燕波:致敬残奥健儿,练就火蓝尖刀 残奥运动健儿们分享了自己年幼身残,最后却逆袭站在最高领奖台的经历。“上帝为你关上了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可以说北京残奥会、冬残奥会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和震撼,通过聆听运动员的亲口讲述,更体会到了他们所经历的不易。身体遭到不幸致残,但他们没有向命运屈服! 每一个 jvzquC41yy}/m~sokpm/ew4pgyy0e8724431766;13966A83:0yivvq
9.人民体谈:让我们同冬残奥健儿一起书写冰雪梦想尽管我国参与冬残奥会较晚,但后劲十足。2002年中国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从最初的4人到如今的96人,各行各业人员广泛参与进来,对比强烈的数字背后反映着中国残奥冰雪后备力量的不断壮大与快速发展。除此之外,中国冬残奥健儿也在冬残奥赛场上不断实现着新的突破。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选手郑鹏发挥出色,在越野滑雪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v{1814;425/621B;:::77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