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回顾》对2023年的中国体育高度肯定,“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体育健儿勇创佳绩。”言简意赅。
而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个章节里提到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报告里具体涉及到体育的有三句话:
“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做好2024年奥运会、残奥会备战参赛工作。”
“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这三句话就是体育人2024年的使命,也是我们对2024年中国体育的期待。到底能不能实现?
先看第二句话:“2024年巴黎奥运会、残奥会备战参赛工作”。实现这两个目标我充满信心。
我们《扬子体育报》今天刊登了一篇文章,全球著名的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旗下的机构Gracenote预测,中国运动员将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37枚金牌,主要来自跳水、射击、游泳、举重、乒乓球等项目,追平美国并列第一。巴黎奥运会金牌榜上中国反正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仅有的疑问是影响力大的项目能否有重大突破。能否有一些感人故事展现出中国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否在国内起到凝聚人心振奋士气的作用?至于奥运会的金牌数,我根本不担心。
【东京残奥会奖牌榜】
至于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连续五届残奥会金牌、奖牌双第一。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了这样一个水平,残疾人体育作为一个窗口、一个体现,没有道理拿不到好成绩。
再说第三句话,“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这项工作毫无疑问是总体向好的。不用看那些数据,就说我们身城乡边的真实体验,体育场馆、健身路径的建设、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增加、群众健身活动、组织的活跃程度……涉及体育的公共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比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肯定要好很多。
难点中的难点,关键中的关键,还是第一句话“加大体育改革力度”!工作报告这样写的潜台词是什么?之前的体育改革力度不够!中国体育有太多适应不了体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以及理念迫切需要改革。
要说明的是,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不是因为金牌不够,中国体育早就不缺金牌了。长期以来中国体育甚至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只要有金牌,就一切OK 。”简单地说“一金遮百丑”。
但时代不一样了,老百姓对体育的期待和要求跟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肯定不一样了,你单纯拿金牌数量是不能交作业的。你看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连前三名都没进,但其他几十块金牌中,哪一块金牌有他的影响力?
【东京奥运会 苏炳添】
今年巴黎奥运会至少也有三四十块,到了年底盘点,能跟郑钦文在澳网拿的亚军相提并论的能有几块?至于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需要补的课、需要破的题,能靠金牌数量解决吗?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郑钦文】
目前我们缺的是有重大影响力的金牌,缺的是有世界影响力的明星,缺的是足球篮球这些群众关注的球类项目的好表现。男足男篮国家队表现窝囊就不提了,前几天在厦门举行的CBA全明星赛门可罗雀,人气萧条,这些可以说都是因为改革力度不够造成的。
政府工作报告破了题,年底到底交上什么样的作业还是要看体育人自己的作为。
这两天最火的电影是《周处除三害》,在唐朝房玄龄所写的《周处传》中,骄横跋扈的周处和山中猛虎、水中恶蛟并称“三害”,最终周处杀虎斩蛟,改过自新。
我借这部由头说一句,中国体育除了要面对竞技场上猛虎和恶蛟一般的强劲对手,还要像当年的周处一样直面一个并不完美的自我。要冷静剖析,大胆改革,既要有刀刃向内的决心,也要有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勇气。2024年我们未必能一蹴而就,但“加大改革力度”这件事只要下决心,开了头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