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体育赛事从北京起步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明天就将开幕,我国残疾运动员将在赛场上拼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进入拓荒期。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福利企业和学校开始组织残疾工人、学生开展体育运动。195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届聋人运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残疾人体育赛事的大幕徐徐拉开……
残疾人体育运动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致残的士兵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的康复活动便是现代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的雏形。1924年,一场听障人的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1948年,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国立脊髓损伤中心举办了残疾人体育比赛,只有16名坐在轮椅上的伤残士兵参加。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的中国根本没有精力顾及体育运动的发展,就更别谈残疾人体育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开始起步。
当年,北京举行了聋人田径、乒乓球、游泳比赛,报名者超过千人,这一赛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届聋人运动会。随后两年内,全国十多个省市陆续举行了聋人运动会。
北京队作为第一阶段预赛沈阳竞赛区的冠军,也杀入了决赛阶段的比赛。
经过近20年的停摆,改革开放后,中国残疾人体育再次迎来大发展,北京残疾人体育展现了很高的水平。
1983年10月,全国伤残人体育邀请赛在天津举行。北京代表队的成绩突出,在田径、游泳、乒乓球比赛中,全部进入了团体总分的前三名。
借着这次邀请赛,中国伤残人体育协会(后来的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成立。我国残疾人体育工作迈入了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新的历史时期。
1984年对于北京乃至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都是意义重大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当时只派出24名运动员,其中北京市运动员就有8名,占了三分之一。中国代表团获得两枚金牌,金牌榜上排在第23位。北京运动员取得了1块金牌、1块银牌、4块铜牌的好成绩。北京市橡胶五金厂青年女工平亚丽(半盲),在女子B二级跳远比赛中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人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另外她还获得了女子B二级百米短跑的第3名。他们回国后,本市相关部门和单位举行的庆功大会上宣布了一项决定,经市民政局和市体委研究决定,市劳动局批准:平亚丽提前转正定级并晋升一级,定为三级工。其他载誉归来的运动员也获得了相应奖励。
残疾人参与体育竞赛,尤其是在世界赛场争金夺银,在整个社会都引起很大反响,残疾人运动员报告会在各地举行。他们身上的顽强拼搏精神鼓舞着很多健全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中国残疾人频繁在国际赛事中摘金夺银,刷新纪录。
1989年,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在北京举办第六届“远南”运动会。这是我国继第十一届亚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国际体育盛会,也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国际残疾人运动会,而且“远南”运动会也是第一次在一个国家的首都举办。
北京全力投入“远南”运动会的筹备工作。为方便残疾人,“远南”运动会所有的比赛场馆均设在长安街以北,并进行了无障碍设计改造。
第六届“远南”运动会成为截至当时本区域内规模最大、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残疾人体育盛典。运动会各项比赛精彩纷呈,共有98人次超65项世界纪录。中国代表团获金牌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三万名青年志愿者和十余万名观众热情投入,1400多名中外残疾人运动员所展示的特殊体育风采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给远南地区的体育史留下壮美的篇章。
这种情况随着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筹办而大大改观。
北京2008年残奥会无疑是残疾人的一次体育盛典。在残奥会闭幕式上,时任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美轮美奂,体育场馆完美无瑕,运动竞技表演令人叹为观止,残奥村条件之优越史无前例,高清电视转播令人称奇,志愿者出类拔萃,千千万万的残奥体育迷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涌现,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
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举办,给北京残疾人体育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2014年举行的北京市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首次把群众体育项目融入到竞技体育之中。大赛共设比赛五大项,其中群众体育就占了三项。残疾人体育运动早已不仅仅是体育比赛,已成为帮助残疾人康复身心、融入社会的重要帮手。在市残联和市体育局的联合推进下,本市还培训了上千名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基层指导残疾人开展文体活动,帮助平时出不了门的重残人士得到健身康复服务。
北京的残疾人体育运动还开始注入冰雪元素。
明天,一场残疾人的冬季体育盛典就将开幕。残疾人体育竞赛展现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魅力,更多的是对身体的尊重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