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片阳光下,一起感受世间的美好。关爱残障人士,共享生命阳光。FM95.5河南新闻广播每周三下午2:30—3:00残障人士服务节目《共享阳光》,敬请关注!
冬季残奥会
Winter Paralympic Games
3月13号晚,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来自濮阳的“单腿舞王”翟孝伟和来自安阳的鼓手王得江都有精彩表演,将现代残障人士的面貌展示给全世界。
舞动奇迹 永不言弃
在开场表演《赛场高光时刻》和尾声部分《冬残奥圆舞曲》等多个节目中来自濮阳的“单腿舞王”翟孝伟都有精彩亮相。虽说登台表演对翟孝伟是常事,但这次对他来说是面向备受全世界瞩目的舞台。他说要走出气势和气场来,展现中国残疾人的形象。
去年10月,翟孝伟接到参加2022年冬残奥会演出的邀请,今年2月份在他即将启程前往北京时,父亲却生病住院,于是翟孝伟的妹妹翟晓婷主动担负起了照顾父亲和翟孝伟8岁儿子的责任,全力支持哥哥。
翟孝伟1984年出生于河南濮阳,4岁时,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腿,但是他没有因此消沉。不卑不亢又热爱运动的他长大后成了一名自行车运动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他的伯乐——舞蹈专业出身的马丽。从此翟孝伟跟随马丽学习舞蹈,可“半路出家”的翟孝伟开始学习舞蹈时已经20多岁,虽然运动员出身的他在力量方面有很大优势,但训练舞蹈所需要的柔韧性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翟孝伟腿上的后韧带差不多压了一个月,开肩的时候在绳子上吊着,一吊几个小时。除了每日基本功的训练,克服单腿的平衡和协调性也是最大的难题。尤其双人舞的表演更需要两个人的磨合,最终达到默契。
经过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两人从师生练成默契搭档,完美配合成为了对方的“左腿右臂”。2007年,两人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同专业舞者同台竞技获得“最佳人气奖”“十佳作品奖”“表演二等奖”。双人舞蹈《牵手》成为中央电视台舞蹈大赛有史以来唯一的由残疾人表演的舞蹈作品,荣获“第八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群星大奖。
翟孝伟追随着自己的舞蹈梦想,多年来一直奔着残疾人的舞蹈更专业化,做一些残健共融的东西。他和搭档马丽老师一跳就是18年,共同创作《牵手》《蝶之恋》《一剪梅》等经典之作。二人主演的纪录片《牵手》获得国际金熊猫一等奖,荣登第16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3分钟双人舞独立表演。多次出国进行文化交流和慈善义演,被国际社会授予“国际爱心大使”“世界希望之星”“世界和谐大使”。两人也做了很多公益事项来回报社会。
2018年,翟孝伟回到了老家濮阳,但他从未放弃过跳舞的念头,他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跳舞的视频。他说舞蹈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今后他还会继续编创舞蹈,继续跳舞。他要用舞蹈展现自己,用自己的舞姿把音乐展现出来。
敲响定音鼓 实现音乐梦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熄火环节,站在聚光灯中心的安阳籍鼓手王得江敲击鼓面,舞动鼓槌,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王得江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2021级学生,今年21岁的他是一名低视力视障人士。从2021年12月接到参选通知到正式参加演出,满打满算,王得江学习定音鼓的时间不过短短四个月。打鼓算是王得江的“老本行”。13岁那年,一次偶然的表演机会让他接触到了中国鼓。而在闭幕式上,他演奏的是定音鼓,相对于他熟悉的中国鼓和排鼓,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好在很多打击乐器的演奏原理是相通的,王得江克服困难,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来学习和熟练。 随着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临近,排练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王得江需要在夜里彩排,昼夜颠倒,披星戴月地往返于学校和鸟巢之间也成了常事。面对闭幕式上重要艰巨的表演任务,表演者需要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依旧保持微笑,这对所有人都是一种历练,王得江自信而从容的表现,也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
“残健融合”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一起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也一起收获掌声、迎接荣耀。王得江说他想给还年轻的朋友们以及像他一样的残障朋友们说,人生还很长,也许你现在不顺,但是只要坚持下去,终会遇见属于你的那份机遇和美丽。
新浪微博:@河南新闻广播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