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战士,是怎么淬炼锻造的?!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已经落幕,标志着四年一届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均完美收官。如果说冬奥会挑战的是人类的运动极限,那么冬残奥会挑战的则是人类的精神极限。
九天前,相信但凡看了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观众,不论你是不是戈友,一定会被两道身影紧紧锁住目光,那就是多次踏上玄奘之路,已成为戈壁传奇的侯斌与夏伯渝。
▲侯斌,第一排 右二
▲夏伯渝,中央身着红衣黄裤子者
侯斌,厦门大学戈6代表队戈友,1996、2000、2004蝉联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国际残奥委会残奥形象大使,中国残奥委员会副主席,同时也是本届冬奥会开幕式护旗手、天坛圜丘“夏奥之火”第一棒火炬手。
陶希夷 摄
“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是个“突破边界”的故事:从工厂锅炉工转而选择体育;2008年成为火炬手;读商学院;参加戈赛……一步一步都是目标和认知的突破,不断地尝试无限的可能。”
侯斌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9岁时的一次交通事故让他失去了左腿。意外发生后,他觉得整个世界都灰暗了,在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是运动让他逐渐走出了阴霾,让他坚信“未来会更好”。正是因为经历过最低谷的时期,又因为对运动的坚持而重拾信心,侯斌更深刻的体会到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核。
“运动带给我的,是一种信念的坚持。”
就在几天前,侯斌作为本届冬残奥会的火炬手在天坛圜丘顺利完成了火炬传递任务。其实,天坛圜丘上的汉白玉非常滑,为了做好传递工作,向全世界展现运动员最好的状态,侯斌还特意换了一条更适合慢跑的新“腿”,平日里就经常练习和磨合,为了裤子和新腿能更贴合,自己还缝了2个多小时。认真把每一个环节做得更好,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
侯斌与行知探索的结缘,始于戈6,之后又参加了戈7、戈8、戈9、戈11、戈16,还参加过工商大道等一系列行知举办的赛事。
侯斌认为残奥会运动员和戈友群体一样:都是一群不断训练、敢于尝试、突破自己的人。
“戈赛就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改变了我的生命。现在我的家庭也因我全都爱上了运动。老丈人73岁,还参加很多半程马拉松;太太也参加了越野赛;小姨子是厦大A队队员;父亲散步,母亲跳舞,儿子喜欢篮球和游泳,女儿更是什么运动都喜欢。我们全家愉快地交流和沟通,这些都是从体育中学习到的。”
夏伯渝,重庆大学戈16代表队戈友,我国著名登山家,26岁失去小腿,69岁凭借义肢登顶珠峰,是中国人最高龄攀登珠峰纪录保持者,也是电影《攀登者》中胡歌饰演的杨光的原型。是本届北京冬残奥会八达岭古长城“和平之火”第一棒火炬手,也是开幕式的表演嘉宾,73岁的夏伯渝用自己的汗水和毅力,再次书写下人生闪亮一笔。
作为很多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员的榜样,收到冬残奥会开幕式邀请的夏伯渝却感到有些意外。
“我没有表演的经验,从事的项目和冰雪的关系也不大,开始是有些紧张的。”
虽然略有忐忑,夏伯渝仍然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排练和筹备中。
夏伯渝的出场位于开幕式中段,需要展现出虚拟条件下攀登“雪山”的状态,又是攀登、又需要踩点音乐和节奏,为了那短短的几十秒实现精准,夏伯渝想了个笨办法。那就是反复听、反复练,一切只为让每一个细节形成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甚至睡觉的时候都在听音乐找节拍。除去春节仅有的10天假期以外,自1月20日起就进入冬奥会闭环彩排,每天要排练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要彩排到凌晨3点半。
二三月份的鸟巢仍然有些寒冷,身着演出服的夏伯渝偶尔会打个寒战。每次一激灵,他都笑着对身边的演员们说:“冷点挺好,岁数大了不打瞌睡。”
“这是我人生中闪光的一刻,难忘的一笔。我把残疾人运动员自强自健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感到光荣自豪。”
自律、坚持、永不妥协是融在夏伯渝骨血里的信条,看过纪录片《无尽攀登》的人都知道:他每天5点起床进行力量训练,负重10公斤的沙袋,深蹲150个一组,练10组;引体向上10个一组,练10组;俯卧撑60个一组,练8组;仰卧起坐60个一组,练8组,还要练背飞、二头肌、三头肌...... 然后骑车去登香山。
侯斌和夏伯渝的这种突破自我,突破边界,永不妥协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冬残奥会上,戈赛中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每一位参加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的戈友都知道——不论是热血鏖战的A+和A队,纵横驰骋的B队,还是一日体验的C队,要想参加并完成,除了要拥有一颗不畏艰险的强大心脏,也需要拥有直面对困境的态度、快速判断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茫茫戈壁,干旱,风沙,坑洼不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日较差高达35度,是我国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
比起普通人,这两位下肢截肢运动员,行走戈壁的困难,只会更多。身体障碍与复杂环境,会共同拖慢进度,也意味着更大的受伤风险;进度缓慢的后果就是休整时间更少。但是,凭借强大体能、乐观精神与顽强意志,他们最终顺利完成赛程,顺道还欣赏戈壁的苍茫之美,苦中作乐。
作为挑战人类身心极限,实现人生梦想与成就的运动员,夏伯渝、侯斌的经历,让无数人感动赞叹,为这个浮躁喧嚣的“快”时代注入了隐忍奋斗和坚忍致胜的心灵能量;更体现了戈壁挑战赛、八百流沙等玄奘之路系列活动一贯倡导的“理想、行动、坚持、超越”理念。他们行走戈壁的身影,被摄影师捕捉和保存,成为经典瞬间,迅速传播,激励了无数人。
公益与包容,是玄奘之路系列活动,乃至冬残奥会的价值观之一。为此,组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设置公益大使与发起各类公益基金捐助等等。从2014年开始,由视障者、运动功能障碍者、心智障碍者等各类障碍跑者组成的“无障碍跑团”,在公益大使与伴走志愿者的热情帮助下,踏上了玄奘之路。侯斌与在央视节目《星光大道》中走红的障碍艺人尔玛阿依等,都是这支团队的早期成员。2020年,因车祸导致单膝下截肢的“刀锋战士”——潘俊帆(网名“独脚潘”)在九天九夜内跑完了玄奘之路旗下的另一经典赛事——八百流沙极限赛的路线;总距离超过500公里,“千里走单骑”,成为佳话。
此外,为了让更多障碍人士更充分融入赛场,增强获得感与归属感;也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与善待这一群体,戈壁挑战赛的志愿者岗位,面向一切有意愿、有能力、有资质的申请者开放。
如今,戈17正在紧张筹备中。一如既往,团结友爱与包容互助,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戈友,暖聚在戈壁。
“走过茫茫戈壁,都是姐妹兄弟”,戈壁上的你,当看到每一个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身影时,请不要吝惜赞美之辞;当遇到每一位身陷困境需要帮助的伙伴时,请伸出你温暖有力的援手。
大家还想看什么内容,记得留言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